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得报社,或在当院,或在大厅,或在电梯,见到脸色青青,眼底红红,眼袋松松,交谈精神不集中,说话连连打哈欠,暮春西装不脱,暮秋冬装上身的,你如果去总编室,不要再问路,跟上他们就行了。他们正是人称"夜里欢"的夜班编辑。
那是白天。如果到了晚上,在总编室,看那编辑,判若两样,见不到了霜打茄子、黄秧秧,一色的生龙活虎,一堂的欢欢实实。他们也觉得,自己的目光又犀利了,头脑又清晰了,思维又敏捷了,才华又奔涌了。见到好稿子,像发现了美人,禁不住拍案叫好,横看竖看,一定要找个好角度,配一个得意的点评,让它更诱人,更有冲击力;见那"大路货",像嫁姑娘,或剪枝删蔓,加点睛之笔,或压缩水分,着迷人之色。锤炼标题,讲究精当抢眼;推敲标点,追求句逗准确。挑出错别字,他们叫捉住俘虏;补上漏句,他们叫抓回逃兵;加形容词,他们叫描眉;纠正病句,他们叫净身;点字,他们叫点兵;组版,他们叫布阵;从老总手里接过审样,他们又说:"又一个婴儿要呱呱坠地了。"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紧张,劳神,损身。然而,他们却总是自找快乐地快乐着。有时来了兴头,工作结束,要几个小菜,掂几瓶烧酒,拉上值班总编,围桌而坐,不论年龄,不论职位,举杯互祝,大发感慨,进而只是划拳,只是贪杯,把那愁肠、疲劳、睡意赶得远远的。有的心思重些,乘着酒兴,借助酒力,爬到楼顶,手做喇叭,向那夜空"呵呵呵呵"大叫,借以发泄排解。至于排解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不知情的,叫他们"夜里欢"。知情人不禁喟然长叹:"唉,别看他们夜里欢实,苦中寻乐,他们的烦心事多着呢!"于是,便从下班说起。凌晨到家,蹑手蹑脚进了卧室,做贼一样把身子放在床上,大气都不敢出,老婆浑身一激灵,还是醒了。人家不烦,自己也烦。闭上眼,一冷静,思绪立刻窜到了版上:版面处理是否妥当,标题会不会产生歧义,图片摆放如何,稿子有无大题小作……报纸无小事,千万不敢出错。一想就躁,一躁就睡不着,睡不着就翻,一翻就有响动。人家不气,自己也气。好不容易入睡了,刚到八点,隔壁的学校升国旗,对门的商店播广告,高音喇叭唱起了歌。再也睡不着了,也不能再躺了,锅碗要刷,衣服要洗,午饭要准备,得上街买菜去。如果乡下来客,还要陪客人说话、逛街、采购;要是来看病的,务必得领着跑医院,找医生,排队挂号、取药。下午真想多睡一会儿,星期一周计划会上班就开,本部门还有会,还有那非参加不可的、雷打不动一天一开的编前会。如果再赶上"三讲"、述职、考核,就更吃不消了。夜班期间,他们似乎什么都不大缺,只缺睡眠,什么又都不大有,只有一身暮气和一脸倦容。黑白颠倒了,阴阳颠倒了,神魂颠倒了。早饭一点不吃,午饭没有胃口,晚饭吃得吓人。年轻轻的,胃病有了,便秘有了,神经衰弱了,有人经常头晕目眩,便用布条缠头,大家取笑,叫他日本浪人。
当然,这种烦恼和另一种烦恼比,又算不了什么。评先、考核,无疑是夜班编辑的节日:为人作嫁,不计名利,大局为重,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业绩显著,等等,好评如潮。先进集体评得,先进个人评得,天地良心,上下公认。而到评职称、推荐优秀专家时,他们手持表格,从头顶一下就凉到了脚心。评委们通常把政治表现、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称为"软"条件,他们倒是很硬;把论著、业务论文和获奖作品称为硬条件,他们却很软。他们把心血倾注到了报纸的版面上,有的脚踏入报社,几十年没跨出总编室一步,有的自己的名字在报纸上从未同本报记者联系在一起过,获奖作品一栏竟填不进一字。就是领导理解,坚持推上去,评委们主要看这一栏,结论不外是:"值得同情,不予通过。"我们的政策,职称与工资奖金挂钩,他们的先进奖状拿得不少,一个也挂不上。有的人能力不比他们强,力没多出,苦没多吃,只是岗位不同,好机会多,虽然评先没沾过边,但能把论文和获奖作品两栏填得满满的,一评就通过了。工资奖金跟着就上去了。和这些人比,名不如,利不如,他们很伤心。老婆也伤心。伤心就有气,有气就发作。从此家无宁日。他们又烦上加烦。虽然夜班照上,仍然兢兢业业,仍然苦中寻乐,但心头总被烦恼压抑着。他们是党员,或是先进工作者,也不断尝试过排解,但由于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私欲的人,也还是排不掉,解不开。
报业是"愚人"的事业。夜班编辑是"愚人"中的更"愚"者。报业在发展,夜班编辑在一茬一茬地替换。如今的夜班编辑,已经享受到了他们的前任从未享受过的某些利益倾斜,但还很不够。他们仍然应该是社长、总编辑特别关注的群体。
那是白天。如果到了晚上,在总编室,看那编辑,判若两样,见不到了霜打茄子、黄秧秧,一色的生龙活虎,一堂的欢欢实实。他们也觉得,自己的目光又犀利了,头脑又清晰了,思维又敏捷了,才华又奔涌了。见到好稿子,像发现了美人,禁不住拍案叫好,横看竖看,一定要找个好角度,配一个得意的点评,让它更诱人,更有冲击力;见那"大路货",像嫁姑娘,或剪枝删蔓,加点睛之笔,或压缩水分,着迷人之色。锤炼标题,讲究精当抢眼;推敲标点,追求句逗准确。挑出错别字,他们叫捉住俘虏;补上漏句,他们叫抓回逃兵;加形容词,他们叫描眉;纠正病句,他们叫净身;点字,他们叫点兵;组版,他们叫布阵;从老总手里接过审样,他们又说:"又一个婴儿要呱呱坠地了。"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紧张,劳神,损身。然而,他们却总是自找快乐地快乐着。有时来了兴头,工作结束,要几个小菜,掂几瓶烧酒,拉上值班总编,围桌而坐,不论年龄,不论职位,举杯互祝,大发感慨,进而只是划拳,只是贪杯,把那愁肠、疲劳、睡意赶得远远的。有的心思重些,乘着酒兴,借助酒力,爬到楼顶,手做喇叭,向那夜空"呵呵呵呵"大叫,借以发泄排解。至于排解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不知情的,叫他们"夜里欢"。知情人不禁喟然长叹:"唉,别看他们夜里欢实,苦中寻乐,他们的烦心事多着呢!"于是,便从下班说起。凌晨到家,蹑手蹑脚进了卧室,做贼一样把身子放在床上,大气都不敢出,老婆浑身一激灵,还是醒了。人家不烦,自己也烦。闭上眼,一冷静,思绪立刻窜到了版上:版面处理是否妥当,标题会不会产生歧义,图片摆放如何,稿子有无大题小作……报纸无小事,千万不敢出错。一想就躁,一躁就睡不着,睡不着就翻,一翻就有响动。人家不气,自己也气。好不容易入睡了,刚到八点,隔壁的学校升国旗,对门的商店播广告,高音喇叭唱起了歌。再也睡不着了,也不能再躺了,锅碗要刷,衣服要洗,午饭要准备,得上街买菜去。如果乡下来客,还要陪客人说话、逛街、采购;要是来看病的,务必得领着跑医院,找医生,排队挂号、取药。下午真想多睡一会儿,星期一周计划会上班就开,本部门还有会,还有那非参加不可的、雷打不动一天一开的编前会。如果再赶上"三讲"、述职、考核,就更吃不消了。夜班期间,他们似乎什么都不大缺,只缺睡眠,什么又都不大有,只有一身暮气和一脸倦容。黑白颠倒了,阴阳颠倒了,神魂颠倒了。早饭一点不吃,午饭没有胃口,晚饭吃得吓人。年轻轻的,胃病有了,便秘有了,神经衰弱了,有人经常头晕目眩,便用布条缠头,大家取笑,叫他日本浪人。
当然,这种烦恼和另一种烦恼比,又算不了什么。评先、考核,无疑是夜班编辑的节日:为人作嫁,不计名利,大局为重,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业绩显著,等等,好评如潮。先进集体评得,先进个人评得,天地良心,上下公认。而到评职称、推荐优秀专家时,他们手持表格,从头顶一下就凉到了脚心。评委们通常把政治表现、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称为"软"条件,他们倒是很硬;把论著、业务论文和获奖作品称为硬条件,他们却很软。他们把心血倾注到了报纸的版面上,有的脚踏入报社,几十年没跨出总编室一步,有的自己的名字在报纸上从未同本报记者联系在一起过,获奖作品一栏竟填不进一字。就是领导理解,坚持推上去,评委们主要看这一栏,结论不外是:"值得同情,不予通过。"我们的政策,职称与工资奖金挂钩,他们的先进奖状拿得不少,一个也挂不上。有的人能力不比他们强,力没多出,苦没多吃,只是岗位不同,好机会多,虽然评先没沾过边,但能把论文和获奖作品两栏填得满满的,一评就通过了。工资奖金跟着就上去了。和这些人比,名不如,利不如,他们很伤心。老婆也伤心。伤心就有气,有气就发作。从此家无宁日。他们又烦上加烦。虽然夜班照上,仍然兢兢业业,仍然苦中寻乐,但心头总被烦恼压抑着。他们是党员,或是先进工作者,也不断尝试过排解,但由于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私欲的人,也还是排不掉,解不开。
报业是"愚人"的事业。夜班编辑是"愚人"中的更"愚"者。报业在发展,夜班编辑在一茬一茬地替换。如今的夜班编辑,已经享受到了他们的前任从未享受过的某些利益倾斜,但还很不够。他们仍然应该是社长、总编辑特别关注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