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并对养老服务发展作出具体部署,为新时期养老服务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快推动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让广大老年人享受到更加安全、舒心、有品质的养老服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到2035年要实现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基本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和保障,包括面向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兜底保障服务和面向普通老年人的普惠型养老服务。非基本养老服务则由家庭、社会和市场主导和调节,包括家庭养老、互助性养老和市场选择性养老,政府主要通过规划、政策扶持等进行引导,并实施监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明确政府保障和提供普惠养老服务的对象、内容、方式和标准,是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在养老服务中职责的基础。
要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解决若干重点问题并建立相应机制。针对消费支付问题,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包括基本养老、长期护理、职业年金、商业保险)、社会福利和救助、慈善互助相结合的统筹分担机制;针对保障方式问题,建立基本养老服务与家庭养老、互助养老、市场养老等非基本养老服务的协调衔接机制;针对公平公正问题,建立老年人养老需求综合评估和服务质量监管机制;针对效率问题,建立多方参与的市场运行机制;针对专业人才和基础设施短缺问题,建立可持续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和地区差异问题,建立动态调节机制。
家庭养老是适合我国传统文化、符合大多数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养老方式。要大力宣传弘扬敬老孝老传统美德,开展家风教育,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履行赡养义务和承担照料责任。探索推进家庭照护者培训、赡养老年人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照料假、住房和环境适老化改造等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健全老年人监护制度,确保部分老年人因为疾病、失能等原因失去民事行为能力后,事有人办理、权益有人维护。
互助养老既是传统守望相助的沿承,也是社会友爱的体现,有利于营造敬老爱亲社会氛围、激发社会资源和活力、降低养老成本。要采取政府投入一部分、集体出资一部分、社会投资一部分、慈善捐助一部分的方式建设互助养老设施。发挥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老年协会、专业社工机构的组织引领作用,采取志愿服务、结对帮扶、购买服务、“时间银行”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互助养老服务,增强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引导社区重点关注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广泛开展探访关爱服务。
要夯实居家社区基础,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到2022年,各地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到2025年,老旧城区、已建成居住(小)区按照标准逐步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助餐、助医、助行、助洁、探访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探索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让老年人能夠在家、在居住小区方便获得养老服务。优化养老机构床位结构,提高床位使用率和提升服务质量,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持续实施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推进街道乡镇层面建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立完善区县、街乡、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引导养老服务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坚持“养为基础、康养保障”,进一步优化整合康复、医疗、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诊疗康护养政策相接、信息相通、服务相连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养老服务涉及老年人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实行最强有力的监管。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养老服务质量安全、从业人员、涉及资金、运营秩序、突发事件应对等重点内容进行监管。通过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并举、全面摸排与专项整治结合,加强协同监管、信用监管、信息共享和标准规范引领,消除安全隐患,规范运行管理,打击欺老虐老、损害老年人权益行为,净化养老服务市场环境。
要推进养老服务国家立法,构建养老服务专门法、国务院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法治体系。贯彻落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编制“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专项规划。加大养老服务投入,优化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支出结构。加强标准化科技化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生物医学工程等先进适用科技在养老领域广泛应用。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举办全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2022年底前培训200万名养老护理员。建立养老服务发展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关键指标监测制度。
(作者系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司长)
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家庭职责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到2035年要实现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基本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和保障,包括面向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兜底保障服务和面向普通老年人的普惠型养老服务。非基本养老服务则由家庭、社会和市场主导和调节,包括家庭养老、互助性养老和市场选择性养老,政府主要通过规划、政策扶持等进行引导,并实施监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明确政府保障和提供普惠养老服务的对象、内容、方式和标准,是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在养老服务中职责的基础。
要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解决若干重点问题并建立相应机制。针对消费支付问题,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包括基本养老、长期护理、职业年金、商业保险)、社会福利和救助、慈善互助相结合的统筹分担机制;针对保障方式问题,建立基本养老服务与家庭养老、互助养老、市场养老等非基本养老服务的协调衔接机制;针对公平公正问题,建立老年人养老需求综合评估和服务质量监管机制;针对效率问题,建立多方参与的市场运行机制;针对专业人才和基础设施短缺问题,建立可持续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和地区差异问题,建立动态调节机制。
大力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推进互助性养老
家庭养老是适合我国传统文化、符合大多数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养老方式。要大力宣传弘扬敬老孝老传统美德,开展家风教育,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履行赡养义务和承担照料责任。探索推进家庭照护者培训、赡养老年人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照料假、住房和环境适老化改造等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健全老年人监护制度,确保部分老年人因为疾病、失能等原因失去民事行为能力后,事有人办理、权益有人维护。
互助养老既是传统守望相助的沿承,也是社会友爱的体现,有利于营造敬老爱亲社会氛围、激发社会资源和活力、降低养老成本。要采取政府投入一部分、集体出资一部分、社会投资一部分、慈善捐助一部分的方式建设互助养老设施。发挥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老年协会、专业社工机构的组织引领作用,采取志愿服务、结对帮扶、购买服务、“时间银行”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互助养老服务,增强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引导社区重点关注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广泛开展探访关爱服务。
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要夯实居家社区基础,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到2022年,各地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到2025年,老旧城区、已建成居住(小)区按照标准逐步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助餐、助医、助行、助洁、探访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探索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让老年人能夠在家、在居住小区方便获得养老服务。优化养老机构床位结构,提高床位使用率和提升服务质量,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持续实施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推进街道乡镇层面建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立完善区县、街乡、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引导养老服务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坚持“养为基础、康养保障”,进一步优化整合康复、医疗、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诊疗康护养政策相接、信息相通、服务相连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
养老服务涉及老年人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实行最强有力的监管。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养老服务质量安全、从业人员、涉及资金、运营秩序、突发事件应对等重点内容进行监管。通过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并举、全面摸排与专项整治结合,加强协同监管、信用监管、信息共享和标准规范引领,消除安全隐患,规范运行管理,打击欺老虐老、损害老年人权益行为,净化养老服务市场环境。
加强养老服务要素支撑和保障支持
要推进养老服务国家立法,构建养老服务专门法、国务院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法治体系。贯彻落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编制“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专项规划。加大养老服务投入,优化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支出结构。加强标准化科技化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生物医学工程等先进适用科技在养老领域广泛应用。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举办全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2022年底前培训200万名养老护理员。建立养老服务发展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关键指标监测制度。
(作者系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