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深情在笔端

来源 :江西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_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沧海变桑田,曾是动人的一切都成了往事,青春不再,红颜已老,我们依然坦诚相守,在这个浮躁的世间,共守一份清闲。几十年的夫妻俩能相濡以沫,唯一指望的是晚辈们比我们生活的更好。”
  这段散文诗式的告白,深情款款,真切动人。但它的作者却不是一位诗人,而是一位画家。这位画家名叫谌学诗。这段文字,是他为自己所作的油画肖像《穿红衣的女子》写下的说明;这幅肖像,画的是他的妻子。
  
  (一)
  
  谌学诗是江西南丰人。父亲小时候念过几年私塾,在儿女心目中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与人合伙开间小酒铺,日夜辛劳,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母亲是个缠过脚的家庭妇女,终日操持家务之外,还常常天不亮就起床,赶到离家十多里远的石子山养殖场去打短工。但即使是这样,全家的温饱有时也难维持,以至于母亲差点狠心将学诗的小妹送人,是父亲含泪硬把小女儿留了下来。
  除了贫困,铭刻在谌学诗童年记忆中的还有祖母的疼爱,小时候奶奶给他洗脚的场景,至今仍温暖着画家的心胸;还有父母的期许,那殷切的目光至今仍令画家惶愧:天下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有出息,光耀门庭?谌学诗一天天长大,上了南丰文艺学校。他学的是器乐专业,但心中所爱却是绘画。也许,是南丰的锦山秀水、桔树莲花早就使童年的学诗对色彩着迷,是曾巩读书岩的墨池、神秘傩舞的斑斓面具在少年学诗的心田播撒下丹青的种子。文艺学校毕业后他进了抚州专区文工团,在乐队呆了很短一段时间,就改行搞舞台美术,真是天从人愿,可以专心致志地绘画了。接着,谌学诗相继调入抚州市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辅导,调入抚州地区文联《抚河》编辑部任美术编辑,后升任副主编仍兼美编,在美术领域默默耕耘并渐渐崭露头角。
  笔者在上世纪70年代认识学诗先生,80年代又有过一段共事,彼此非常熟悉。那时,谌学诗除了完成杂志的封面设计、内文的插图等日常工作外,致力于水粉宣传画和年画的创作。我常见他在下班后或星期天,在办公桌旁边支起画架,一笔笔地描绘或修改他的作品。他的画都是工笔,一丝不苟,细致入微,其艰辛可想而知。天道酬勤,谌学诗的水彩宣传画《银球传友谊》《做红色接班人》《和平友谊》《万岁,伟大的祖国》等先后在江西、湖南、安徽、上海、北京人美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从农村到城市到处张贴,几乎家喻户晓。到上世纪90年代止,谌学诗发表和出版了近40幅水粉宣传画和年画,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为他迈向新的领域——油画肖像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了最好的铺垫。
  
  (二)
  
  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从15世纪诞生之日开始,包含宗教故事、历史人物、团体和个人肖像的人物肖像画,便成了油画的主体。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意大利达芬奇所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以及拉斐尔所作《圣母子》等,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而中国现代油画的代表作,如吴希文的《开国大典》、王式廓的《台儿庄大血战》、罗工柳的《地道战》、罗中立的《父亲》等,同样都是人物肖像画。
  谌学诗的油画创作历史很长,从年轻时就有涉猎,而且曾有机缘受过当代画坛大师吴冠中先生的当面教诲。新旧世纪交替时,谌学诗从繁重的编辑事务中解脱出来,潜心于油画的人物肖像画创作。经过近十年的辛苦探索和不懈努力,汗水和心血终于浇灌出一片璀璨夺目、娇艳动人的花圃。2008年6月,中国艺术出版社出版了由广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晓曙教授主编的《谌学诗肖像画百图》;之后,《谌学诗肖像画展》相继在抚州、南昌成功举办,得到美术界同行高度评价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谌学诗的肖像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艺术特点。
  首先,在取材上独具慧眼。很多画家热衷于从历史、宗教、边疆、传说等领域选取题材,而对现实、尤其对周围的现实保持距离,名曰“距离产生美”。这当然有一些道理,也不乏成功范例。但事物的另一面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那就是直面生活。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法国文学家、思想家罗曼·罗兰则对这句话作了进一步阐释和发挥:“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谌学诗就是一位具有慧眼、慧心,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和感受美的画家。他结集出版的百幅肖像画,主人公都是画家身边最熟悉的人,也是现实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的人。其中,既有他的至亲如妻子、儿子、父亲、母亲、祖母、妹妹、孙子、外甥等,也有他的老师、同学、同事、朋友、艺友等。这些人,与画家的关系都十分亲近,身份虽不显赫却丰富多彩,有石化工人、纺织女工,退伍军人、民航职员,农妇、知青,教师、学生,书画家、摄影家、音乐家、编辑、演员,公务员、警察、医生等等。画家虔诚地为平民造像,发现和感受他们外形与内在之美,“以谦卑的态度描绘每一个具体生命的尊严”(谌学诗的话)。
  其次,在技法上有独到之处。油画艺术,虽然包括构图、空间、色彩、明暗、线条、肌理、质感、光感等要素,但最主要的还是色彩。达芬奇说:“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平的画面呈现出立体的凹凸感。”要达到这个效果,就要看画家如何运用色彩了。说到底,油画就是运用色彩的艺术。谌学诗的肖像画,采用了写意性的笔触,较多地使用大块色彩,用紅、蓝、黑等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简化背景,突出人物,为人物塑形;用光线的明暗、色彩的深浅浓淡、笔触的重轻虚实,来刻画人物,由人物的形态、动态深入到神态、心态。如《幼儿教师》,背景是大块的灰蓝,凝练而庄重,主人公的上衣是大块的橙红,加上一小片衬衣领子的乳白,使肖像的头部在大色块的辉映下十分突出,充分显示出这位青年女教师的朝气蓬勃。《外甥轶民》《一个少女的期待》《上中学的慧慧》《眺望盱江边》《父亲》《母亲》《成年之自画像》《文艺战线的新兵》《当年的京剧人》《向往》等,都是色彩对比鲜明、人物生动传神的佳作。
  第三,以心入画,以情入画,妙笔传情写春秋。对自己的丹青生涯,谌学诗由衷地感慨道:“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真情画出难。”对一个画家来说,手中的画笔有情还是无情,是画家和画匠的根本区别。在画《母亲》时,谌学诗自述:“回想起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和母亲的谆谆嘱托,总禁不住默默流泪——我怀着一颗伤感而内疚的心,并努力控制情绪,才把这幅画完成。”画家为亲人造像时如此动情,对他人同样满怀深情。如他画《石宜兰女士肖像》时,“隐隐感知她的伤痛,意外的人生挫折过早地摧垮了她的艺术生涯”;画《摄影家汤对堂先生》时,“我发现他人很耿直,乐观豁达,乐于助人,有着火一般热情”。未曾下笔先有情,下笔之时更用心。谌学诗删繁就简,用大笔涂抹色块来虚化背景,简化衣饰,着重刻画人物,尤其着重在人物的面部细部下功夫,如目光、眉宇、额头、嘴唇、酒窝、皱纹等。画家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来描绘人物的神态,传达人物的内心情感,进而达到现实人物形象与画家心中人物幻象的完美统一,产生超越时空倾诉人物命运的效果,展露人世沧桑和爱心永恒。《沉思》《自画像》《王英老人》《石化人》《女画家陈桂香》《油画家符宇民》《往事怀感》《背负蓝天向着太阳》《童心与思念》等,画家精心刻画的人物,无不震撼读者的心灵,感受到每一个人物后面的动人故事。
  《谌学诗肖像画百图》还有一个独创,画家借鉴连环画的手法,给每一幅肖像都写了一段文字说明,或长或短,都是画家的心灵独白,感情真挚、优美动人,使肖像画图文并茂,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三)
  
  谌学诗画坛耕耘40余年,将他的人生旅程和思想情感定格在丹青之中,艰苦备尝,成果丰硕。无论是前期的水彩宣传画和后期的油画肖像,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画作曾入选第五届“全国水彩水粉(年画)作品展”,第六届“全国年画作品展览”,“中国美术家书法家作品大汇”;曾获得“纪念甲午战争一百周年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赛”国际荣誉金奖等。
  《谌学诗肖像画百图》出版和在省、市举办画展之后,得到广大读者、观众的喜爱,美术界同行和专家也高度赞誉。汪晓曙教授在为画册所作的序言《人生万象写春秋》中说:“学诗先生是一位不善言辞的艺术家,和他的肖像画一样深沉、睿智,但技法十分娴熟,严谨而生动,一丝不苟。人生百态尽在他的笔下挥洒而成。——只要随便翻开一件肖像作品,画家都能将记忆的闸门打开,让所有听他讲述一段段往事的人潸然泪下。这是一种人生的写照,一种情感的抒发,一种生活的态度,这更是一种寄托和怀念,一种追求和希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
  更加令人高兴的是,谌学诗肖像画的题材还在不断延伸和拓展,他在中国油画艺术的道路上还在不断探索和前进。2009年10月,谌学诗以领袖肖像、国家命运为主题而创作的两幅油画《国殇》和《重振河山》,被收入《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综合卷》,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为中央和有关部门及驻外机构选择外事礼品提供参考”。这标志谌学诗肖像画开始进入世界视野,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逐渐进步,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被不断开发和利用,各种新兴行业也不断出现,这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人类的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给人民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化学物质泄露、道路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等各类灾害事故不可避免地相伴而生。大量的事实表明,社会灾害事故的种类、发生的频次以及造成的危害都将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些都给人民的安定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我
期刊
永新县地处赣西边境,罗霄山脉中段,是全国第四大将军县、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生态农业县。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贺敏学、贺子珍、贺怡三兄妹传奇故事和“三湾改编”革命历史在这里广为流传。  战斗和生活在这块红土地的永新县公安消防大队官兵,大力弘扬“三湾改编”优良传统,围绕着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铸军魂,促进了部队全面建设。大队开展
期刊
吉州区是吉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通往“天下第一山”井冈山的天然门户。它地处江西中部,承东启西,位于广东经江西进入中原的核心地带,既是沿海的腹地,又是内地前沿。北与长江三角洲对接,南与华南经济圈遥相呼应,是沟通南北的“黄金走廊”。在这样一座古色交相辉映的现代都市里,驻扎着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红色消防铁军,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无怨无悔;他们心系百姓、服务人民、无私奉献,他
期刊
安福,历史悠久,为江西18个文明古县之一。自古就有“文章理学,忠节之邦”美誉。近年来,安福县实施“南改,北展,东扩”城建战略,定位“一江两岸三桥三区”城市布局,通过招商引资,向上争取资金,盘活资产等形式,建成一环两横三纵的城市框架。县城城区扩展到16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0.7%,被省政府授予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  面对驻地如此发展的大好形势,安福县消防大队全体官兵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
期刊
泰和,古称西昌,东汉末年建县;事抗位于江西省中南部,井冈山脚下,享有“声名文物之邦”美誉。105、319国道、京九铁路、井冈山铁路、大广高速、泰井高速、泉南高速在县域纵横立交;赣江傍城而过;井冈山机场也坐落于泰和县城郊区。近年来,伴随着泰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公安消防大队紧紧瞄准“创一流业绩,建一流大队”的目标,全面构筑社会消防安全网,走出了一条以“四车一炮”为载体,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为信念,
期刊
在江西省吉安市城南工业片区,有一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第一张可录类蓝光光盘在这里下线;中国生产的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5MW直驱永磁变速恒频风电机在这里出炉;江西第一台自主品牌的手机在这里诞生;江西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在这里生产……这一个个填补了全省乃至全国空白的现代工业技术与产品就来自于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井开区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台办和省政府确定为
期刊
万安县地处江西省中南部,吉安市南缘,东接兴国,南邻赣县南康,西界遂川,北靠泰和。全县国土面积2051平方公里,辖9镇7乡1个垦殖场,132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19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2万。南唐保大元年(公元943年)设万安镇,其时辟地得石符一帙,上有八分书云:“地界两州,神秀所幡,更为都邑,万民以安”,万安因此得名。又因遂兴江口时起五色祥云,故又别称五云。古有“五云呈祥,万民以安”之誉。
期刊
在江西省西南边境,毗邻井冈山,有一处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地方,那便是遂川。遂川风光无限,有红色政权之根、仙福地之境、江西名泉之誉、世界名茶之珍,资源丰富、特产众多。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俗称“遂川三宝”的金桔、板鸭、狗牯脑。遂川有较为突出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发展潜力巨大,支柱产业也已初具规模。这片土地的日益富饶,长久以来守护着遂川的人民和资源的坚强队伍——遂川消防大队功不可没。  为了更好
期刊
庐陵自古多俊杰,文章风物照江天。吉安县素有“金庐陵”、“文章节义之邦”、“将军县”、“灯彩之乡”等美誉。境内“红、绿、古”资源交相辉映,人文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在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涌现了文天祥、周必大、刘辰翁等一大批彪炳史册的仁人志士,演绎了“十万工农下吉安”的壮阔英雄史诗,诞生了以曾山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还有余秋里、肖望东等46名共和国开国将军。盛唐古塔、宋代名窑、文天祥千古绝唱
期刊
第三届世纪国际美展活动由台湾中华世纪书画协会主办,由南昌滕王阁画院、南昌逸仙书画院、江西慈善书画院共同协办。为推广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创造和谐书香社会,以书艺净化人心;以鼓励进修创作砥砺身心。增进活力与效能,培植出无数的优秀书画家为宗旨。  自2010年春启动本次活动以来,收到全球数千爱好中华传统书画人士的投稿;经过初审,复审;挑选300幅优秀的作品,做巡回展览。9月4日在台北市中正纪念堂举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