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nm23-H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wji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0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并以55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VEGF-C和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VEGF-C和nm23-H1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VEGF-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7%(86/12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1.8%(1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186,P<0.01).nm23-H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5% (69/120),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90.9% (5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51,P<0.01).VEGF-C阳性表达仅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nm23-H1蛋白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学类型有相关性(P< 0.01或<0.05),VEGF-C和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原发部位和浸润深度均无相关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与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472,P<0.01).结论 VEGF-C和nm23-H1蛋白联合检测对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否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非艾滋病(AIDS)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脑神经损伤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AIDS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对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5例患者脑神经损伤发生率为35.7%(41/115),其中视神经、动眼神经、听神经、外展神经、嗅神经和面神经受累比例分别为48.8% (20/
目的 探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合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NP组和SB203580(干预)组,每组18只.以左旋盐酸精氨酸腹腔注射建立大鼠ANP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干预组在制模前腹腔注射SB203580(用二甲基亚枫溶解配制成10 μmol/L)5 mg/kg体重.术后3、6、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其中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最常见,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尚不满意.本研究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