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赖于各个优秀的隔音品牌运营商不懈努力地经营,隔音产品从当初的赠品身份摇身一变成可独立的盈利项目,扩大了隔音产品的利润空间。前人种树,后人纷纷想乘凉的羊群效应在行业内屡见不鲜。要知道品牌多可以是力量大,纵观汽车用品行业的发展史,不同的领域皆是靠人气来带动宣传。隔音品牌数量剧增,行业自然而然地热闹起来,成行成市这点对于隔音行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同样是因为热闹人多,里面参杂着部分不安分守己做生意的下游店家或上游品牌商,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损害整个行业发展的行为。
消除不能说的隔音秘密
所有的不良买卖都需要有机才能可乘,消费者对隔音产品薄弱的了解程度就成了他们的突破点。在改装汽车音响,消费者主要着眼在音响产品,其次才是为汽车加装隔音,提高整套音响系统的可听性。在关注一系列的隔音效果如何哪般时,消费者往往会忽略最重要的一点,隔音产品是否环保与安全。一旦采用劣质甚至有毒的隔音材料,常温下固然不容易察觉,但汽车经日晒加温后,所挥发的有毒物质会直接影响人身健康。消费者被蒙在鼓里,由于几乎没有可了解相关信息的渠道,让消费者消费得明明白白。
前面说过人多在这方面的宣传不是应该有更大的力量吗,而事实上,生产着不良产品他们不愿意让消费者知道那么多。不论出于品牌多而竞争激烈,为迅速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也好,或是要在惨烈的价格战中得以胜利和生存也罢。但无论如何,这种想方设法去压低生产成本,以次充好甚至拿些不及格的有毒劣质产品在市场上销售,谋求更多蝇头小利的行径都是令人不耻的。
想要从根源上杜绝这种情况,我想国内没有一个行业可以做到,更不遑论我们汽车隔音。尽管如此,还是希望国家或者行业能够成立相应的工会或者出台某些针对性的政策,不求完全消灭,但求对上游品牌商起到一星半点的警示作用。
就目前而言,想要有效抑制这种状况的蔓延,关键还是补全消费者对隔音产品的全面了解,其中店家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极具决定性。终端店作为消费者和上游品牌商的中间纽带,这正好解决了消费者不知从何了解隔音产品的问题,也免去上游大面积扩散宣传当中的浪费。
终端店为消费者提供专业且正确的引导比一切更有说服力。因为在音响改装行业,店家与消费者的关系更多的是朋友,而非单纯的买卖关系。消费者能确定与某一改装店达成长期合作消费的关系,必定因为店家足够专业,所以店家的话语极具权威。请不要滥用这份权威,而去选择不良隔音产品牟利,那不过是牺牲店铺的发展前程去换取短线利益,不是明智的选择。建议上游应该多组织下面的终端店开展讲解会议活动,再交由终端店把正确的隔音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这种从上而下、层层铺开的宣传对三方都有益。
隔音产品急需重新定位
隔音产品的价格永远不应该是首要比拼的条件,现在开店的成本高得让人无法直视,人工、铺租、日常损耗等等。隔音工程无法像换装导航那样,熟手师傅花30分钟到1小时完工,靠走量也可以提高店铺利润。偏偏隔音工程不是越熟手所消耗的时间越少,以做一个四门隔音为例,熟手师傅施工需要2-3个小时。虽说降价促销量,但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终端店的总体盈利却降下来,所以一味地打低价格的牌,终端店得不偿失。
一如其他音响产品,隔音工程卖的不仅是产品本身,隔音工程的本质还是安装技术。汽车隔音并非单纯地将止震板贴在门板上,它里面蕴含着汽车构造学、声学两大学问,如何贴,贴什么产品皆有讲究。除了产品安装讲究,进行隔音工程前的整车拆卸工程同样讲究。拆卸期间要保证配件完好无损并在隔音工程完成后完美装回去,那很考验师傅对车结构的熟悉程度。一切顺利还好,当有什么零件损坏,低售价的隔音工程还能愉快做下去吗?
除此之外我还留意到店家在销售隔音产品的时候,往往会有夸大隔音效果的说法出现。隔音与其他项目不同,它的完工效果可以立即得到体验,如果有这个能力去实现你所承诺的,那当然皆大欢喜,反之,使得客户心理落差过大,所以还是实话实说要好。提及客户的体验,其实品牌上都有相应的道具支持,店家在销售的时候完全可以让客户边体验边界说,这种销售方式简单直观,有时候说一千句还不如让他体验来的实在。
消除不能说的隔音秘密
所有的不良买卖都需要有机才能可乘,消费者对隔音产品薄弱的了解程度就成了他们的突破点。在改装汽车音响,消费者主要着眼在音响产品,其次才是为汽车加装隔音,提高整套音响系统的可听性。在关注一系列的隔音效果如何哪般时,消费者往往会忽略最重要的一点,隔音产品是否环保与安全。一旦采用劣质甚至有毒的隔音材料,常温下固然不容易察觉,但汽车经日晒加温后,所挥发的有毒物质会直接影响人身健康。消费者被蒙在鼓里,由于几乎没有可了解相关信息的渠道,让消费者消费得明明白白。
前面说过人多在这方面的宣传不是应该有更大的力量吗,而事实上,生产着不良产品他们不愿意让消费者知道那么多。不论出于品牌多而竞争激烈,为迅速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也好,或是要在惨烈的价格战中得以胜利和生存也罢。但无论如何,这种想方设法去压低生产成本,以次充好甚至拿些不及格的有毒劣质产品在市场上销售,谋求更多蝇头小利的行径都是令人不耻的。
想要从根源上杜绝这种情况,我想国内没有一个行业可以做到,更不遑论我们汽车隔音。尽管如此,还是希望国家或者行业能够成立相应的工会或者出台某些针对性的政策,不求完全消灭,但求对上游品牌商起到一星半点的警示作用。
就目前而言,想要有效抑制这种状况的蔓延,关键还是补全消费者对隔音产品的全面了解,其中店家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极具决定性。终端店作为消费者和上游品牌商的中间纽带,这正好解决了消费者不知从何了解隔音产品的问题,也免去上游大面积扩散宣传当中的浪费。
终端店为消费者提供专业且正确的引导比一切更有说服力。因为在音响改装行业,店家与消费者的关系更多的是朋友,而非单纯的买卖关系。消费者能确定与某一改装店达成长期合作消费的关系,必定因为店家足够专业,所以店家的话语极具权威。请不要滥用这份权威,而去选择不良隔音产品牟利,那不过是牺牲店铺的发展前程去换取短线利益,不是明智的选择。建议上游应该多组织下面的终端店开展讲解会议活动,再交由终端店把正确的隔音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这种从上而下、层层铺开的宣传对三方都有益。
隔音产品急需重新定位
隔音产品的价格永远不应该是首要比拼的条件,现在开店的成本高得让人无法直视,人工、铺租、日常损耗等等。隔音工程无法像换装导航那样,熟手师傅花30分钟到1小时完工,靠走量也可以提高店铺利润。偏偏隔音工程不是越熟手所消耗的时间越少,以做一个四门隔音为例,熟手师傅施工需要2-3个小时。虽说降价促销量,但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终端店的总体盈利却降下来,所以一味地打低价格的牌,终端店得不偿失。
一如其他音响产品,隔音工程卖的不仅是产品本身,隔音工程的本质还是安装技术。汽车隔音并非单纯地将止震板贴在门板上,它里面蕴含着汽车构造学、声学两大学问,如何贴,贴什么产品皆有讲究。除了产品安装讲究,进行隔音工程前的整车拆卸工程同样讲究。拆卸期间要保证配件完好无损并在隔音工程完成后完美装回去,那很考验师傅对车结构的熟悉程度。一切顺利还好,当有什么零件损坏,低售价的隔音工程还能愉快做下去吗?
除此之外我还留意到店家在销售隔音产品的时候,往往会有夸大隔音效果的说法出现。隔音与其他项目不同,它的完工效果可以立即得到体验,如果有这个能力去实现你所承诺的,那当然皆大欢喜,反之,使得客户心理落差过大,所以还是实话实说要好。提及客户的体验,其实品牌上都有相应的道具支持,店家在销售的时候完全可以让客户边体验边界说,这种销售方式简单直观,有时候说一千句还不如让他体验来的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