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为。行为──顾名思义,就是行之所为;而习惯是重复练习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
体育习惯是指重复发生而形成需要的体育行为方式,他的生理机制是一定的情境刺激和有关的动作,在大脑皮层形成巩固的暂时性神经联系。体育课行为习惯是个体参与体育,并不断重复地把体育意识转化为行为后,逐渐形成的一种需要与行为的倾向。因此,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对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和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体育行为习惯的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是教育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运动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开发自身潜能,取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健全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不仅体现了现代进步的教育观念,而且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在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下,提倡“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立足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以素质求发展、以兴趣求发展、以能力求发展,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立足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习惯养成后,就会使人不必耗费多大精力而能自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常规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习惯的关键
课堂常规教学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系列的基本要求,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的秩序,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创造先决条件。课堂常规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目前,在新的教学理念带动下,使我们有部分教师感到困惑不解,将过去的“放羊课”误认为新理念下的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其实不然,我们的体育教学经过了风风雨雨几十年,应该说是在继承中发扬光大,而今,新颖的体育课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过去,我们总是把常规教学形式模式化、格式化、具体化,势必培养了一批表面上严肃有序的“景象”,把整齐化一看成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的标准。从而使体育教学变成“军事阵地”,控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现在,体育教学提倡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营造更多的自由空间。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主人意识”,以致健康成长。课堂教学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活动而形成教学风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是课堂教学发展的主渠道。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与知识时,就是紧紧依靠教师巧妙的引导来获得运动技能与知识。
(一)合作学习方式对低年级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习惯的影响
合作学习──主要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学程序为引导阶段(提出课题、激发兴趣、探究目标);尝试阶段(尝试学习、交流讨论、示范观察);合作阶段(小组学练、合作探究、改进提高);评价阶段(表演验证、对照评比、体验运动);归纳阶段(交流体会、全面提高、放松身心)。
(二)探究学习方式对低年级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习惯的影响
探究学习──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包括发现学习、技术探究、社会探究、学习探究等不同的类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类型,要讲策略性。小学低年级学生要从小培养潜在的探究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从学生的好奇心中找到探究学习的源泉;教师要利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研究性问题。通过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提高学生学习目标的准确度;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从质疑解疑中找到答案。在表达和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获得探究结论。
(三)评价学习方式对低年级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习惯的影响
评价学习建立在教学评价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重视考察学生的技能与技术的掌握。在评价学习中,应从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次数入手,促使学生主动与同学合作,并大胆与同伴讨论。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评价十分重视,喜欢在评价中学习,这也是体育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评价学习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讲方法、多鼓励,以点带面,不易反复多用重复语言,灵活多变的评价行为语言有:“你真棒”“有进步”“快努力”“再想想”等。
(四)教师教态在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习惯中的作用
教态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表情、姿态、手势、动作、仪表、衣着等,是教师教学风度直观的外在因素,是教师道德修养、艺术修养、知识技能、个性特征的集中表现。它作为一种体态语言或非语言行为,可以辅助、甚至代替有声语言传递信息,扩大信息发射量,增加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受量。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通过其教学行为方式展现在教态之中,有利于形成适宜的教态,丰富并强化其非语言教学行为方式的功能和效果,并且增强其示范性和感染性。因此,教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关键,应牢牢把握。要依据新课程理念,以情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情感带动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以动作教育学生、提示学习的目标,以语言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勇气和毅力。
体育习惯是指重复发生而形成需要的体育行为方式,他的生理机制是一定的情境刺激和有关的动作,在大脑皮层形成巩固的暂时性神经联系。体育课行为习惯是个体参与体育,并不断重复地把体育意识转化为行为后,逐渐形成的一种需要与行为的倾向。因此,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对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和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体育行为习惯的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是教育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运动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开发自身潜能,取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健全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不仅体现了现代进步的教育观念,而且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在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下,提倡“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立足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以素质求发展、以兴趣求发展、以能力求发展,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立足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习惯养成后,就会使人不必耗费多大精力而能自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常规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习惯的关键
课堂常规教学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系列的基本要求,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的秩序,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创造先决条件。课堂常规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目前,在新的教学理念带动下,使我们有部分教师感到困惑不解,将过去的“放羊课”误认为新理念下的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其实不然,我们的体育教学经过了风风雨雨几十年,应该说是在继承中发扬光大,而今,新颖的体育课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过去,我们总是把常规教学形式模式化、格式化、具体化,势必培养了一批表面上严肃有序的“景象”,把整齐化一看成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的标准。从而使体育教学变成“军事阵地”,控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现在,体育教学提倡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营造更多的自由空间。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主人意识”,以致健康成长。课堂教学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活动而形成教学风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是课堂教学发展的主渠道。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与知识时,就是紧紧依靠教师巧妙的引导来获得运动技能与知识。
(一)合作学习方式对低年级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习惯的影响
合作学习──主要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学程序为引导阶段(提出课题、激发兴趣、探究目标);尝试阶段(尝试学习、交流讨论、示范观察);合作阶段(小组学练、合作探究、改进提高);评价阶段(表演验证、对照评比、体验运动);归纳阶段(交流体会、全面提高、放松身心)。
(二)探究学习方式对低年级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习惯的影响
探究学习──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包括发现学习、技术探究、社会探究、学习探究等不同的类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类型,要讲策略性。小学低年级学生要从小培养潜在的探究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从学生的好奇心中找到探究学习的源泉;教师要利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研究性问题。通过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提高学生学习目标的准确度;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从质疑解疑中找到答案。在表达和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获得探究结论。
(三)评价学习方式对低年级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习惯的影响
评价学习建立在教学评价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重视考察学生的技能与技术的掌握。在评价学习中,应从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次数入手,促使学生主动与同学合作,并大胆与同伴讨论。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评价十分重视,喜欢在评价中学习,这也是体育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评价学习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讲方法、多鼓励,以点带面,不易反复多用重复语言,灵活多变的评价行为语言有:“你真棒”“有进步”“快努力”“再想想”等。
(四)教师教态在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习惯中的作用
教态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表情、姿态、手势、动作、仪表、衣着等,是教师教学风度直观的外在因素,是教师道德修养、艺术修养、知识技能、个性特征的集中表现。它作为一种体态语言或非语言行为,可以辅助、甚至代替有声语言传递信息,扩大信息发射量,增加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受量。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通过其教学行为方式展现在教态之中,有利于形成适宜的教态,丰富并强化其非语言教学行为方式的功能和效果,并且增强其示范性和感染性。因此,教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关键,应牢牢把握。要依据新课程理念,以情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情感带动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以动作教育学生、提示学习的目标,以语言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勇气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