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穿斗结构的榫卯类型探讨(上)——以永安民居桂兰堂为例

来源 :古建园林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wang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福建永安吉水地区合院护拢式民居桂兰堂为例,通过现场测绘调研、三维模型拆解等手段,探讨其穿斗式、组合式、干栏式的总体特征,分析了川由与柱交接、桁柱交接、梁柱交接等多种榫卯类型及用法,指出建筑的结构要求是推动榫卯多样化的动力,而尺度、加工的规范化又将这种多样性统一起来.
其他文献
原竹建筑是一种高效利用原竹材料物理特性的建筑类型,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在乡村风貌日趋同质化的背景下,着重研究了原竹建筑“取材于地、取法于天”的生态智慧,并从材料加工过程、建筑构造类型和节点连接方式三方面剖析其营建工艺,旨在探索这类传统建造技术在当代乡村建筑中活态传承的策略.
传统民居是我国非物质营建经验的重要载体,时代的发展伴随着技术的迁徙.随着历代江南民居营造技艺的输入,云南传统民居深受影响,其结构形式和节点构造在江南民居中都有迹可循.木构架是传统民居的内核,榫卯组合是一榀屋架立而不倒的关键,对传统民居的溯源,是发掘和继承古建筑营造智慧的重要视角.通过对两地构架形式和榫卯节点进行对比分析,探索江南与云南传统民居的源流关系,为今后更深入的定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在归纳了斯宅村传统民居特色的基础上,阐述了其营造技术的复杂个性.通过对营造语汇、建筑形制和尺度模数等木作营造意匠进行分析,再将其与近世《鲁班经》、 营造法原等营造文献以及徽派、闽台等地民居的诸多内容进行比对,结合历史和文化层面因素,总结当地营造技术地域特征的类型倾向,并尝试追溯其源流派系,以丰富杭绍平原民居建筑文化的内容,为文物保护和浙江民居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依据.
太和门作为紫禁城外朝的正门,在城市中轴线“三朝五门”制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太和门建筑彩画在保护木构件的同时,也起着装饰作用,更彰显出建筑的等级和地位.作者就太和门建筑功能及其彩画装饰体系内的等级判定依据进行探讨,分析太和门外檐龙草和玺彩画以及内檐龙和玺彩画之间的等级关系.结合北京皇城中轴线门类建筑内外檐彩画分布的现状进行综合比较,从中发现太和门内外檐彩画等级关系的独特之处,并试图阐释这一现象的成因.
以某型A320全动飞行模拟机液压操纵负荷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刹车系统加载组件漏油及抖动故障进行深入分析,找到故障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排除.通过模拟机鉴定测试指南对排除结果进行验证,对维护工作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对100余件样式雷图档的系统研究,充分梳理清代众多皇家戏台中特色鲜明的19座院落式戏台,展现我国传统戏台建筑的空间尺度.结合内务府升平署记载的曲本、戏单等文字档案,以及大量清代史书中记载的戏剧演出内容,解析清代皇家院落式戏台“形制规整、因地制宜、礼制主导、观演优先”的空间设计特色.
本文以北京北宫国家森林公园药王谷景区为例,以中医药文化相关内容为核心展开的景观园林设计,集名医文化、中药器皿文化、药用植物、名药文化及名方文化五维于一体的景观设计,集休闲、娱乐、科普多功能为一体,通过实用途径、科教途径以及互动途径将中医药文化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表达.从布局、分区规划、地形水体设计、游憩小品、参与性设计等方面论述了中医药文化在城市公园景观中的表达方式,突出了中医药文化的特征.在多元化的园林景观设计类型中,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流传下来的中医药文化对发展中国特色园林具有重要意义.
执掌于清代皇家建筑设计工程的样式雷世家,制作用以皇室呈览的建筑模型称为样式雷建筑烫样.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直观地反映建筑空间,是研究清代皇家建筑设计的重要历史文献.本文简要阐述样式雷烫样的基本情况,通过回顾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研究历程,总结已有研究中的收获和不足,以此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少数民族植物景观是民族传统聚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各民族地域性和文化性表现的重要载体.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植物景观体现了这些少数民族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和多元文化融合等文化内涵;其多样性表现在景观类型多样、植物构成丰富和同民族地域差异等方面;同时,这些民族景观植物对乡土环境的优良适应性使其植物景观具有极高的生态应用价值.由于国内对西南民族景观植物资源及其景观设计的研究较薄弱,导致对这些民族特色植物景观缺乏保护和传承;因此,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景观植物资源的整理和景观设计的研究和应用,对民族聚落风貌的传承和生态
永泰县嵩口镇垅口祖厝属于典型的闽东大厝,是比较罕见的同一家族在同一地域逐步营建的民居建筑群,具有较为清晰的年代层次.通过现场勘察和实测数据,介绍了垅口祖厝的基本布局和形制,研究垅口祖厝在穿斗梁架、斗栱、装饰木构件等方面的年代差异.该案例对于研究永泰乃至闽东明清木构建筑发展轨迹和形制分期,具有较高的参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