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真金白银的高股息回报投资者,往往会被视为“良心企业”,近期提出高分红分配预案的公司也获得市场热捧,无论是市值相对较小的四方股份还是大蓝筹中国神华,股价都随着高股息应声而涨。高股息“一抓一个准”的背后,不乏市场震荡中投资者对确定性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价值投资的有效性。但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高股息公司未必能长期跑赢大盘指数,甚至不乏“分红陷阱”让投资者深陷泥潭。在布局高分红“现金奶牛”的时候,投资者仍需要全面分析,避免陷入盲目追逐分红的误区。
相比以往在年报季广受瞩目的“高送转”,今年A股更聚焦“高股息”,近期几乎每一只提出巨额分红方案且股息率较高的公司都获得了追捧,甚至不乏连续涨停,形同通过价格上涨“提前支付分红”。今年“高股息”会盖过“高送转”的锋芒,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年来投资者教育的成效。经过监管层连续数年严管和基本面脱节的“高送转”,市场越来越认识到做大股本的“高送转”是“分蛋糕”而不是“做蛋糕”,虽然对改善高价股的流动性有所帮助,但公司基本面并没有改变;而“高股息”则不然,属于上市公司用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只有在公司有充足现金流流入的真实利润之下,才会慷慨大方和股东分享公司经营成果。因此,“高股息”在某种程度上是公司基本面良好的“认证标章”,获得投资者的认同也是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的表现之一。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则是弱势中投资者的“求稳”心理。春节之后的调整A股明显降温,市场的风险偏好降低,“高股息”品种一方面除了满足投资者对基本面确定性的需求之外,也是筛选“底部品种”的有效手段之一。近期走强的“高股息”公司,不仅仅是分红总金额和每股分红多,更是分红和股价对比之后的股息率高。像贵州茅台这样的高价绩优股,虽然每股分红可观,但高企的股价让股息率显得不起眼,因此也不会被纳入真正意义上的“高股息”板块。只有当高股息对应较低股价,才会有吸引力较强的股息率产生,而这些股票一般是最近两年表现相对平淡、涨幅有限的品种。如今再叠加巨额分红和基本面良好的两大因素,才会成为市场“年报寻宝”的重要对象。
虽然“高股息”有种种吸引力,也确实在近期成为股价上涨的催化剂,但从长期角度来看却未必能给投资者提供“躺着赚钱”的机会,“价值陷阱”可谓屡见不鲜。比如本周推出股息率超过10%分红预案的中国神华,虽然应声涨停创出年内新高,可谓表现不俗,但和反映全行业走势的煤炭ETF基金相比,过去一年的涨幅竟然落后将近5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看好中国神华股息率买入的投资者,还不如直接买入ETF基金,后者投资绩效更好。换一个角度思考,中国神华的长期表现,受行业的影响比自身分红的因素或许更大。
不过,中国神华在过去一年还是有所上涨,但另一个“高股息”的代表大秦铁路表现则可以用“原地踏步”来形容。在连续多年高分红且经常股息率超过5%的情况下,大秦铁路最近三年股价复权之后不涨反跌,长期持有的投资者可谓“拿了分红、亏了市值”。相当部分的银行股近年来的表现也与之类似,市场对公司行业的发展前景看法谨慎,让这类公司的投资者耐心备受考验。
还有一类“价值陷阱”则杀伤力更大,部分公司在个别年份实施高分红之后,股价反而节节走低,后来高分红也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是公司业绩下滑甚至亏损。像哈药股份就是典型案例,2015年到2018年的四年里,公司有三年实施了高分红,股息率相当可观,但股价却不见起色一跌再跌,今年的年报也预告将出现亏损。相比前面两类公司,这类“阶段性高分红”的公司杀伤力更大,对冲着高股息买入而被深套的投资者来说,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类似的情况,在港股等境外市场并不少见,高股息甚至可能被贴上“夕阳行业”的标签,打入持续低估值的冷宫。
正因为高股息个股长期表现参差不齐,近年来跑赢沪深300指數的相关品种更不算多,据此编制的相关指数也“跑输大盘”。从2017年8月算起,中证高股息指数、中证红利指数的累计涨幅在8%上下,而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大约是35%。虽然近期差距有所缩小,但由于“价值陷阱”的存在,未来能否将近期的势头维持下去仍有不确定性。因此,看见高股息就无脑买入,并不是最好的策略,甚至可能隐藏较大的风险。
和所有的投资策略一样,高股息策略能否给投资者带来理想回报,除了运气因素之外,长期来看更需要立足价值、稳健参与。如果买入的是能够长期给投资者带来真实回报、基本面稳定且估值较低的“现金奶牛”,不失为长期投资的一个方向。笔者认为,参与高股息策略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超前部署:筛选有高股息率潜力的公司,在相对低位提前布局。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在发布年报的同时也会公布分红预案,如果等到消息明朗之后再进场追高已经存在一定风险,根据年报预告发布的时间来超前部署,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是比较稳健的选择。在标的选择方面,除了关注最近五年的分红记录外,还应当结合去年三季报、全年预告、股价相对位置和估值多重考虑,优先选择分红记录良好、现价对应过去五年平均股息率较高、股价位于最近两年底部区域的品种。笔者重点观察的有:物产中大、中南传媒等。
二、结合打新:立足长期投资,积极参与打新增厚收益。投资者参与高股息策略应当以长线为主,将其当成一门“生意”来做,除了从长周期观察分红的可持续性之外,也可以将表现稳健的高股息品种作为参与打新的“门票”,实现超越高股息的长期收益。
三、巧用基金:关注相对挂钩指数存在超额收益的ETF基金的投资机会。对个人投资者来说,配置高股息品种打新在新股中签率较低的情况下,更多的是一种获得“免费彩票”的机会,是否能从中获利主要看运气。而基金则不然,通过网上网下打新可以确定增加整体收益。从中证高股息指数、中证红利指数对应的ETF基金来看,最近两年累计实现超过挂钩指数20%的超额收益,很大程度上正是拜打新所赐。如果看好高股息策略的投资者,也可以布局相关ETF基金,实现另一种形式的“指数增强”效果。
四、盯紧利率:观察市场无风险收益率的动向。所谓的高股息除了和市场平均水平对比之外,无风险收益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高股息的相对价值。如果无风险收益率走高,高股息的相对吸引力也会不可避免地下降。因此,投资者应当密切观察多项无风险收益率波动情况,如国债逆回购、长期国债收益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收益率等多重指标,据此做出合适的布局。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年报寻宝:从“高送转”到“高股息”
相比以往在年报季广受瞩目的“高送转”,今年A股更聚焦“高股息”,近期几乎每一只提出巨额分红方案且股息率较高的公司都获得了追捧,甚至不乏连续涨停,形同通过价格上涨“提前支付分红”。今年“高股息”会盖过“高送转”的锋芒,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年来投资者教育的成效。经过监管层连续数年严管和基本面脱节的“高送转”,市场越来越认识到做大股本的“高送转”是“分蛋糕”而不是“做蛋糕”,虽然对改善高价股的流动性有所帮助,但公司基本面并没有改变;而“高股息”则不然,属于上市公司用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只有在公司有充足现金流流入的真实利润之下,才会慷慨大方和股东分享公司经营成果。因此,“高股息”在某种程度上是公司基本面良好的“认证标章”,获得投资者的认同也是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的表现之一。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则是弱势中投资者的“求稳”心理。春节之后的调整A股明显降温,市场的风险偏好降低,“高股息”品种一方面除了满足投资者对基本面确定性的需求之外,也是筛选“底部品种”的有效手段之一。近期走强的“高股息”公司,不仅仅是分红总金额和每股分红多,更是分红和股价对比之后的股息率高。像贵州茅台这样的高价绩优股,虽然每股分红可观,但高企的股价让股息率显得不起眼,因此也不会被纳入真正意义上的“高股息”板块。只有当高股息对应较低股价,才会有吸引力较强的股息率产生,而这些股票一般是最近两年表现相对平淡、涨幅有限的品种。如今再叠加巨额分红和基本面良好的两大因素,才会成为市场“年报寻宝”的重要对象。
高股息推动长期上涨?“价值陷阱”屡见不鲜
虽然“高股息”有种种吸引力,也确实在近期成为股价上涨的催化剂,但从长期角度来看却未必能给投资者提供“躺着赚钱”的机会,“价值陷阱”可谓屡见不鲜。比如本周推出股息率超过10%分红预案的中国神华,虽然应声涨停创出年内新高,可谓表现不俗,但和反映全行业走势的煤炭ETF基金相比,过去一年的涨幅竟然落后将近5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看好中国神华股息率买入的投资者,还不如直接买入ETF基金,后者投资绩效更好。换一个角度思考,中国神华的长期表现,受行业的影响比自身分红的因素或许更大。
不过,中国神华在过去一年还是有所上涨,但另一个“高股息”的代表大秦铁路表现则可以用“原地踏步”来形容。在连续多年高分红且经常股息率超过5%的情况下,大秦铁路最近三年股价复权之后不涨反跌,长期持有的投资者可谓“拿了分红、亏了市值”。相当部分的银行股近年来的表现也与之类似,市场对公司行业的发展前景看法谨慎,让这类公司的投资者耐心备受考验。
还有一类“价值陷阱”则杀伤力更大,部分公司在个别年份实施高分红之后,股价反而节节走低,后来高分红也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是公司业绩下滑甚至亏损。像哈药股份就是典型案例,2015年到2018年的四年里,公司有三年实施了高分红,股息率相当可观,但股价却不见起色一跌再跌,今年的年报也预告将出现亏损。相比前面两类公司,这类“阶段性高分红”的公司杀伤力更大,对冲着高股息买入而被深套的投资者来说,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类似的情况,在港股等境外市场并不少见,高股息甚至可能被贴上“夕阳行业”的标签,打入持续低估值的冷宫。
布局“现金奶牛”的四大要点
正因为高股息个股长期表现参差不齐,近年来跑赢沪深300指數的相关品种更不算多,据此编制的相关指数也“跑输大盘”。从2017年8月算起,中证高股息指数、中证红利指数的累计涨幅在8%上下,而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大约是35%。虽然近期差距有所缩小,但由于“价值陷阱”的存在,未来能否将近期的势头维持下去仍有不确定性。因此,看见高股息就无脑买入,并不是最好的策略,甚至可能隐藏较大的风险。
和所有的投资策略一样,高股息策略能否给投资者带来理想回报,除了运气因素之外,长期来看更需要立足价值、稳健参与。如果买入的是能够长期给投资者带来真实回报、基本面稳定且估值较低的“现金奶牛”,不失为长期投资的一个方向。笔者认为,参与高股息策略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超前部署:筛选有高股息率潜力的公司,在相对低位提前布局。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在发布年报的同时也会公布分红预案,如果等到消息明朗之后再进场追高已经存在一定风险,根据年报预告发布的时间来超前部署,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是比较稳健的选择。在标的选择方面,除了关注最近五年的分红记录外,还应当结合去年三季报、全年预告、股价相对位置和估值多重考虑,优先选择分红记录良好、现价对应过去五年平均股息率较高、股价位于最近两年底部区域的品种。笔者重点观察的有:物产中大、中南传媒等。
二、结合打新:立足长期投资,积极参与打新增厚收益。投资者参与高股息策略应当以长线为主,将其当成一门“生意”来做,除了从长周期观察分红的可持续性之外,也可以将表现稳健的高股息品种作为参与打新的“门票”,实现超越高股息的长期收益。
三、巧用基金:关注相对挂钩指数存在超额收益的ETF基金的投资机会。对个人投资者来说,配置高股息品种打新在新股中签率较低的情况下,更多的是一种获得“免费彩票”的机会,是否能从中获利主要看运气。而基金则不然,通过网上网下打新可以确定增加整体收益。从中证高股息指数、中证红利指数对应的ETF基金来看,最近两年累计实现超过挂钩指数20%的超额收益,很大程度上正是拜打新所赐。如果看好高股息策略的投资者,也可以布局相关ETF基金,实现另一种形式的“指数增强”效果。
四、盯紧利率:观察市场无风险收益率的动向。所谓的高股息除了和市场平均水平对比之外,无风险收益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高股息的相对价值。如果无风险收益率走高,高股息的相对吸引力也会不可避免地下降。因此,投资者应当密切观察多项无风险收益率波动情况,如国债逆回购、长期国债收益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收益率等多重指标,据此做出合适的布局。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