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正农村中学生视野较窄,获取信息的条件较差,父母又往往无法辅导孩子的作文,鉴于此现状,我们应该面对现实,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特点,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是: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的语文教育囿于“唯书本,唯课堂,唯学校”的小圈子,亦步亦趋地跟在城市的后面走,特别是作文教学,更是举步维艰,老师付出的很多,但学生收获的却甚少,可以说是谈色作变。作文课不再叫沉迷或欣赏,而成了学生的倒霉课。课堂上,学生要么皱眉咬笔,要么拿书就抄,还有的是为了应付作业像挤牙膏似的挤出一篇无任何特色的空洞作文,教师觉得作文课不好上,学生更是讨厌写作课。究其原因,我觉得首先是农村学生见识少,阅读少,生活阅历少,信息闭塞等造成了他们知识贫乏,写作素材少。其次是教师写作技巧指导不到位,假如我们语文教师能充分利用好当地现有的资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指导,我想学生作文老大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让笔者对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有了一定的思考,以下是一些具体做法:
1.在轻松中喜学,在兴趣中喜作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缺乏学习上的主动,写作的最大苦恼是没有写作兴趣和热情。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写作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一个激发灵感,唤起写作冲动的具体情境,使他们通过实际的体验,唤起兴趣,自然而然地想说想写。学生写作上最大的障碍是:无米下锅 无材料可写。针对这种状况,我首先不命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一种不打分,宽松的作文练习。每周写一篇,内容题材不限,实在写不出来的,可以摘少名言警句,或者自己读到过的优美的文章段落,让学生感到每周一练没有压力,不是负担。慢慢地养成一种习惯,到能想写一点东西。其次,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老师修改讲评时也要以表扬为主,多肯定多鼓励。对于写得不好的作文,尽量找出一两处闪光点,比如以个词用得好用得合适等来进行适当地表扬。这样渐渐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自信中创建主动,激发学生继续写作文的愿望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学生以后对待作文就不显得那么困难了,写出的作文也顺畅得多了,进步也快了。
2.走进生活,探求独特感受
英年早逝的诗人海子,父母是传统的农民,在他短暂的25年生命中有15年是在农村度过。这段日子给他的创作留下了无穷的题材。阅读他的诗,你总能读到麦地、大海、村庄等,很多人因为他写过麦地的篇章叫他“麦地诗人”,农村中学生身在广阔的新农村,有城里孩子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写作素材俯拾皆是,让他们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关注学校与社会,人与自然。作文教学中写什么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物,多体味生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触动,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写作成为有源之水。农村孩子生活坏境艰苦,独特的田园风光,朴实的农家生活,又给他们提供了写作素材,这是城里孩子所没有的。
教师还提供给学生交流观察生活的小天地,集思广益,吸纳集体智慧。多年来,我利用课前三、五分钟时间开展听说训练,以社会见闻和学生所见所思为素材,以学生登台演说为主要方式,开设相对固定的栏目。如:佳作欣赏,一周新闻发布会,焦点在谈等,这样的活动为学生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写作热情高涨,选材各有千秋,内容凸显个性。实践证明,教给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留意生活,走进生活,积累素材,探求独特的感受,才能夯实作文的基础,才能百花齐放。
3.扩大阅读,丰富知识,让妙笔生花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的。尤其是农村中学读书气氛不浓厚,读本又缺乏。教学中,我有目的地介绍一些名著的内容,抛个诱饵,让他们去寻食;有时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拿到教室里朗读,鼓励他们多购买好书,共享好书;有时把自己的杂志借给他们,推荐一些优秀作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他们学会做阅读批注。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是文中汲取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写出好的作文,便是水到渠成。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从教以来,每天坚持写日记,几十年如一日。他的学生也得益于写日记的好习惯。多年来,我要求学生利用午读课写一篇小作文,当我看到毕业班的学生从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用我笔写我心,抒发真情时,便欣然意识到,学生将写作变成一种心灵的需要。
4.培养学生联想力
任何写过作文的同学都知道,没有一个老师会要求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必须与别人的文章一模一样,广为流传的世界名著佳作,也都是因为创意新颖、构思独特才有魅力的。只有展开联想,才能使文章情景交融,立意深远,感人至深。那么怎样培养和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呢?从基础做起,生活中对自己见到景物或词语展开丰富的联想,只要学生能言之有理即可。看到黑板上画一个圈,我们可以想到明月,想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结合所学课文,感受联想在写作中的作用。如毛泽东《沁园春.雪》通过联想的虚景“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使意境更加广阔,气魄宏大雄伟,进而通过联想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古今融会,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采用多词组造句训练法。任意选取自己学过的词语训练展开联想,把他们组织在一段话里。如:“面包、足球、椅子、拼命、太阳”这组词语通过联想,把他们组织在一段话里:“绿茵场上疾速滚动的足球似乎是一个喷香可口的面包,球员们都拼命追逐着,引来很多看客,连太阳公公也被吸引住了,站得老高远远眺望,久久不愿离去,谁能做把椅子给你坐坐呢?”
5.注重作文的批改和讲评
作文批改是老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文中提高写作水平。评改作文历来为众多教师所头痛,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种批改方法,激发学生的批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平时在作文教学中,我往往采用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而且教师重在讲评、鼓励。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的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 ,示范讲评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学生批改可互评 ,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找缺点,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为更为深刻。容易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风,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农村的孩子生活在这块广阔而闭塞的土地上,需要老师用独特的具有“乡村气息”的教学方法传授新知,那样,农村孩子的作文水平会步步登高。
收稿日期:2012-02-17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是: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的语文教育囿于“唯书本,唯课堂,唯学校”的小圈子,亦步亦趋地跟在城市的后面走,特别是作文教学,更是举步维艰,老师付出的很多,但学生收获的却甚少,可以说是谈色作变。作文课不再叫沉迷或欣赏,而成了学生的倒霉课。课堂上,学生要么皱眉咬笔,要么拿书就抄,还有的是为了应付作业像挤牙膏似的挤出一篇无任何特色的空洞作文,教师觉得作文课不好上,学生更是讨厌写作课。究其原因,我觉得首先是农村学生见识少,阅读少,生活阅历少,信息闭塞等造成了他们知识贫乏,写作素材少。其次是教师写作技巧指导不到位,假如我们语文教师能充分利用好当地现有的资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指导,我想学生作文老大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让笔者对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有了一定的思考,以下是一些具体做法:
1.在轻松中喜学,在兴趣中喜作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缺乏学习上的主动,写作的最大苦恼是没有写作兴趣和热情。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写作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一个激发灵感,唤起写作冲动的具体情境,使他们通过实际的体验,唤起兴趣,自然而然地想说想写。学生写作上最大的障碍是:无米下锅 无材料可写。针对这种状况,我首先不命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一种不打分,宽松的作文练习。每周写一篇,内容题材不限,实在写不出来的,可以摘少名言警句,或者自己读到过的优美的文章段落,让学生感到每周一练没有压力,不是负担。慢慢地养成一种习惯,到能想写一点东西。其次,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老师修改讲评时也要以表扬为主,多肯定多鼓励。对于写得不好的作文,尽量找出一两处闪光点,比如以个词用得好用得合适等来进行适当地表扬。这样渐渐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自信中创建主动,激发学生继续写作文的愿望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学生以后对待作文就不显得那么困难了,写出的作文也顺畅得多了,进步也快了。
2.走进生活,探求独特感受
英年早逝的诗人海子,父母是传统的农民,在他短暂的25年生命中有15年是在农村度过。这段日子给他的创作留下了无穷的题材。阅读他的诗,你总能读到麦地、大海、村庄等,很多人因为他写过麦地的篇章叫他“麦地诗人”,农村中学生身在广阔的新农村,有城里孩子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写作素材俯拾皆是,让他们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关注学校与社会,人与自然。作文教学中写什么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物,多体味生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触动,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写作成为有源之水。农村孩子生活坏境艰苦,独特的田园风光,朴实的农家生活,又给他们提供了写作素材,这是城里孩子所没有的。
教师还提供给学生交流观察生活的小天地,集思广益,吸纳集体智慧。多年来,我利用课前三、五分钟时间开展听说训练,以社会见闻和学生所见所思为素材,以学生登台演说为主要方式,开设相对固定的栏目。如:佳作欣赏,一周新闻发布会,焦点在谈等,这样的活动为学生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写作热情高涨,选材各有千秋,内容凸显个性。实践证明,教给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留意生活,走进生活,积累素材,探求独特的感受,才能夯实作文的基础,才能百花齐放。
3.扩大阅读,丰富知识,让妙笔生花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的。尤其是农村中学读书气氛不浓厚,读本又缺乏。教学中,我有目的地介绍一些名著的内容,抛个诱饵,让他们去寻食;有时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拿到教室里朗读,鼓励他们多购买好书,共享好书;有时把自己的杂志借给他们,推荐一些优秀作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他们学会做阅读批注。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是文中汲取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写出好的作文,便是水到渠成。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从教以来,每天坚持写日记,几十年如一日。他的学生也得益于写日记的好习惯。多年来,我要求学生利用午读课写一篇小作文,当我看到毕业班的学生从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用我笔写我心,抒发真情时,便欣然意识到,学生将写作变成一种心灵的需要。
4.培养学生联想力
任何写过作文的同学都知道,没有一个老师会要求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必须与别人的文章一模一样,广为流传的世界名著佳作,也都是因为创意新颖、构思独特才有魅力的。只有展开联想,才能使文章情景交融,立意深远,感人至深。那么怎样培养和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呢?从基础做起,生活中对自己见到景物或词语展开丰富的联想,只要学生能言之有理即可。看到黑板上画一个圈,我们可以想到明月,想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结合所学课文,感受联想在写作中的作用。如毛泽东《沁园春.雪》通过联想的虚景“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使意境更加广阔,气魄宏大雄伟,进而通过联想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古今融会,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采用多词组造句训练法。任意选取自己学过的词语训练展开联想,把他们组织在一段话里。如:“面包、足球、椅子、拼命、太阳”这组词语通过联想,把他们组织在一段话里:“绿茵场上疾速滚动的足球似乎是一个喷香可口的面包,球员们都拼命追逐着,引来很多看客,连太阳公公也被吸引住了,站得老高远远眺望,久久不愿离去,谁能做把椅子给你坐坐呢?”
5.注重作文的批改和讲评
作文批改是老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文中提高写作水平。评改作文历来为众多教师所头痛,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种批改方法,激发学生的批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平时在作文教学中,我往往采用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而且教师重在讲评、鼓励。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的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 ,示范讲评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学生批改可互评 ,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找缺点,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为更为深刻。容易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风,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农村的孩子生活在这块广阔而闭塞的土地上,需要老师用独特的具有“乡村气息”的教学方法传授新知,那样,农村孩子的作文水平会步步登高。
收稿日期:201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