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学定教,指依据学情来确定教学起点、把握目标落点、突破教学难点等采用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人本课堂,指教师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课堂学习过程。“以学定教”是构建人本课堂的重要策略,具体实施为:分析学情,确定教学起点;吃透教材,把握目标落点;孕育情趣,构筑课堂基点;注重启发,突破思维难点。
【关键词】以学定教 人本课堂 教学起点 目标落点 课堂基点 思维难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015-02
人本课堂,指教师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课堂学习过程,简称为“以人为本”的课堂。以学定教,指依据学情来确定教学起点、把握目标落点、突破教学难点等采用的教学方式和策略。这里的“学”是特指学情,它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课前的预习、学生的学习情绪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所谓“定教”,就是指教师在恰当的起点上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与过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以获得课堂的高效益。“以学定教”,它既是对“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具体诠释,又是构建人本课堂的重要策略。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分析学情,确定教学起点
教学起点是学生能顺利开展学习活动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也是教师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关键点。教材选定之后,它并不一定能适合学生的学习,它需要更加细化地加工。若教材起点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就要开展必要的补充或铺垫教学,若教材起点过低,教学内容就应调整到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学情分析,指教师在备课阶段中对学生从知识、技能、心理这三个维度展开分析。知识维度,指学生的认知基础;技能维度,指学生已有的方法和技能;心理维度,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品质等。学情是教师确定教学起点的依据。教学起点是否恰当,它取决着课堂教学是否科学或有效,这是“以学定教”的基本要求。
如《同底数幂的除法》课题,教材是杀菌问题来导入课题:某种液体1升中含有1012个有害细菌,1滴杀菌剂可以杀死109个细菌,要将这1升中的细菌全部杀死,需要杀菌剂多少滴?接着教材就安排“①108÷105;②10m÷10n;③(-3)m÷(-3)n”的课堂练习。就学情而言,虽然学生已建立了“同底数幂”概念并知道“同底数幂相乘”的运算法则,但要求学生依据“除法是乘法逆运算”的运算原理来领悟“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除少数学生具备这样的知识与思维迁移能力外,大多数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就实际学情而言,教材起点偏高。据此,教学中就应设计如下系列问题进行教学铺垫:①106×103=?②在1012÷109中,1012=?×109;③“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铺垫教学,既可以引导学生把同底数幂的“相乘”与“相除”达到贯通的理解,同时又降低了教学起点,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再如《认识三角形》课题,教材是让学生从屋顶框架中寻找三角形来认识其中三条边与三个角的结构特征,起点明显偏低,因为学生在小学就对三角形的结构特征有着很好的认识。据此,本课题的教学就可以直接从三角形、边、角的表示方法为教学起点,然后再引导学生探究“其中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大小关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吃透教材,把握目标落点
吃透教材,就是指教师对课题内容,既要认清其在章节单元中乃至课程中的地位,还要把握其思想内涵以及合理的教学目标任务,做到既不流于肤浅,又不过度深究,更不刻意延伸。在教学目标落点方面,既要遵循课标要求,又要突出课题内容特点,既要顾及学生的课堂成长,更要关注学生以后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与过程设计方面,教师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或重组,又要针对教学目标落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与步骤,同时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课题,在求根公式推演中,它综合运用了“开平方法”和“配方法”这两种解方程方法。“公式法”既是解答一元二次方程的通用方法,又是判定二次函数图像特征的重要依据,还是解答高中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准备知识。因此,本课题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而且是初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就课题教学目标来说,教材仅要求学生知道求根公式的推演思路与方法并能运用求根公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然而依据“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程总目标要求,对于求根公式,教学目标的落點不仅是让学生知道其推演思路与方法,而且要让学生经历对公式推演的思维训练从而提升数学演绎思维的能力。为促进学生能自主形成对求根公式的推演思路与方法,教学中就可以先让学生开展如下系列的解方程训练:①ax2+c=0;②ax2+bx=0;③x2+bx+c=0;然后再引导学生求解ax2+bx+c=0的根。显然,前面的解方程训练就是一种铺垫式的启发性教学,同时又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演绎思维能力。当然,分析并理解求根公式中 “b2-4ac”的值域有助于后面认识二次函数图像特点和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值域,然而本课题教学是否要追求这个目标落点,教学中应视实际情况而定。如果课堂学习时间宽松且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基础,教学中就可以适当的拓展或延伸,否则就会增加课题学习难度而降低课堂学习效益。
三、孕育情趣,构筑课堂基点
“我喜欢”或“我要学”是构建人本课堂的心理基础,而这种学习心理又源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情趣。“以学定教”,不仅要针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更要重视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如果学生对课堂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烦,那么课堂教学必定是低效益。可见,孕育课堂学习情趣是构筑人本课堂的基点。应该说,孕育课堂情趣的手段与方法很多,它可以是教师生动或幽默的语言,也可以是引入音像艺术,还可以是融入趣味文化或課堂娱乐活动,等等,难以胜数,下面列举两例加以说明。 融入生活情趣。数学知识虽源于生活且用于生活,但并不是所有体现生活的数学问题都富有情趣,只有经过艺术提炼或美化后的生活问题才具有情趣韵味。如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问题的课堂练习,教材设计的练习为:一个两位数,减去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的3倍,结果是23;这个两位数除以它的各位数字之和,商是5,余数是1,这个两位数是多少?这个练习属于纯数字的组合问题,难免给学生一种单调或枯燥之感。如果换为下面养鸡问题:李庄有甲、乙两家养鸡户,有一次朋友问他们各家有多少只鸡,其中一人说:“我对你说个谜语你就知道了:甲乙隔墙养鸡,咱把数量相比:乙若增加一对,鸡数与甲平齐,甲借乙两只,鸡数八七之比。请你认真想仔细,各家有鸡几许?”那么其中对生活问题谜语化的描述定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渗透史实文化。史实文化,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与文化视野,又可以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尤其是史实中的趣闻轶事,它犹如美味佳肴,学生特别喜欢。如《小车下滑的时间》课题,教材是设计小车在倾斜木板上下滑的实验,通过测量木板一端撑起的高度与下滑时间来引入“自变量”与“因变量”概念。十七世纪,物理学家伽利略就是通过小车在倾斜木板上下滑实验来论证匀加速运动,然后伽利略把自由落体运动看作是小车沿倾角为90°的斜面运动,进而论证了自由落体运动也是一种匀加速运动。伽利略不仅开创了以实验探究物理科学的先河,而且其思维智慧是科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教学中渗透这样的史实文化,学生何以不会兴致盎然?
四、注重启发,突破思维难点
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既是数学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数学课程的教学难点之一。如证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关系”的学习活动,它要求学生借助一定的手段或方法把三角形的三個内角放在一起并组合成一个较大的角,然后考察这个較大的角而确定三个内角和的关系。这种证明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推理的过程,其中“如何才能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则是学生的思维难点。“以学定教”,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并帮助学生突破这种思维难点。
注重启发,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至于启发的形式,它可以是类比引导,也可以是创设某种特定的问题情境,还可以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的联想或猜测,等等。
如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这三个特征是学生的认知思维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教学中就可以借助y=3x2-6x+5的具体函数来启发学生的类比思维。y=3x2-6x+5可以变形为y=3(x-1)2+2,先让学生认识y=3x2的图像,然后令z= x-1,以启发学生对的类比思维:y=3(x-1)2图像与y=3x2图像比较,仅是图像的对称轴向右移动了一个单位,从而领悟其对称轴方程为x=1。对于顶点坐标,教师就可以以函数y=3(x-1)2+2提出“这个函数存在最大值还是最小值?这个值是多少?”的问题而加以启发。对于开口方向,只要引导学生比较y=3x2与y=-3x2这两个函数图像即可。上面教学仅是引导学生认识二次图像的第一节阶段,第二阶段则是要让学生直接从二次函数的标准式来直接确定图像的这三个特征要素。教学启发的手段就是提出如下两个问题:①你能依据y=ax2+bx+c来确定图像的三个特征要素吗?②能否转化为y=3(x-1)2+2的形式?学生已具备了“配方法”演绎技能,一般都能把标准式变形为。与函数y=3(x-1)2+2比较,学生自然能领悟y=ax2+bx+c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顶点坐标的判定方法。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启发式引导,就是通过类比来突破学生的认知思维难点。
“以学定教”,它作为构建人本课堂的一种教学思想或一种教学策略,它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有课前的、也有课堂的、还包括课外的所有一切教学活动。它是针对“学”的效益,离开了“学”,“教”就没有生存的“土壤”。
参考文献:
[1]姚敬东等著.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教学模式和课型的选择与应用[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
[2]马复著.初中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关键词】以学定教 人本课堂 教学起点 目标落点 课堂基点 思维难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015-02
人本课堂,指教师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课堂学习过程,简称为“以人为本”的课堂。以学定教,指依据学情来确定教学起点、把握目标落点、突破教学难点等采用的教学方式和策略。这里的“学”是特指学情,它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课前的预习、学生的学习情绪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所谓“定教”,就是指教师在恰当的起点上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与过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以获得课堂的高效益。“以学定教”,它既是对“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具体诠释,又是构建人本课堂的重要策略。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分析学情,确定教学起点
教学起点是学生能顺利开展学习活动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也是教师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关键点。教材选定之后,它并不一定能适合学生的学习,它需要更加细化地加工。若教材起点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就要开展必要的补充或铺垫教学,若教材起点过低,教学内容就应调整到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学情分析,指教师在备课阶段中对学生从知识、技能、心理这三个维度展开分析。知识维度,指学生的认知基础;技能维度,指学生已有的方法和技能;心理维度,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品质等。学情是教师确定教学起点的依据。教学起点是否恰当,它取决着课堂教学是否科学或有效,这是“以学定教”的基本要求。
如《同底数幂的除法》课题,教材是杀菌问题来导入课题:某种液体1升中含有1012个有害细菌,1滴杀菌剂可以杀死109个细菌,要将这1升中的细菌全部杀死,需要杀菌剂多少滴?接着教材就安排“①108÷105;②10m÷10n;③(-3)m÷(-3)n”的课堂练习。就学情而言,虽然学生已建立了“同底数幂”概念并知道“同底数幂相乘”的运算法则,但要求学生依据“除法是乘法逆运算”的运算原理来领悟“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除少数学生具备这样的知识与思维迁移能力外,大多数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就实际学情而言,教材起点偏高。据此,教学中就应设计如下系列问题进行教学铺垫:①106×103=?②在1012÷109中,1012=?×109;③“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铺垫教学,既可以引导学生把同底数幂的“相乘”与“相除”达到贯通的理解,同时又降低了教学起点,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再如《认识三角形》课题,教材是让学生从屋顶框架中寻找三角形来认识其中三条边与三个角的结构特征,起点明显偏低,因为学生在小学就对三角形的结构特征有着很好的认识。据此,本课题的教学就可以直接从三角形、边、角的表示方法为教学起点,然后再引导学生探究“其中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大小关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吃透教材,把握目标落点
吃透教材,就是指教师对课题内容,既要认清其在章节单元中乃至课程中的地位,还要把握其思想内涵以及合理的教学目标任务,做到既不流于肤浅,又不过度深究,更不刻意延伸。在教学目标落点方面,既要遵循课标要求,又要突出课题内容特点,既要顾及学生的课堂成长,更要关注学生以后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与过程设计方面,教师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或重组,又要针对教学目标落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与步骤,同时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课题,在求根公式推演中,它综合运用了“开平方法”和“配方法”这两种解方程方法。“公式法”既是解答一元二次方程的通用方法,又是判定二次函数图像特征的重要依据,还是解答高中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准备知识。因此,本课题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而且是初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就课题教学目标来说,教材仅要求学生知道求根公式的推演思路与方法并能运用求根公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然而依据“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程总目标要求,对于求根公式,教学目标的落點不仅是让学生知道其推演思路与方法,而且要让学生经历对公式推演的思维训练从而提升数学演绎思维的能力。为促进学生能自主形成对求根公式的推演思路与方法,教学中就可以先让学生开展如下系列的解方程训练:①ax2+c=0;②ax2+bx=0;③x2+bx+c=0;然后再引导学生求解ax2+bx+c=0的根。显然,前面的解方程训练就是一种铺垫式的启发性教学,同时又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演绎思维能力。当然,分析并理解求根公式中 “b2-4ac”的值域有助于后面认识二次函数图像特点和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值域,然而本课题教学是否要追求这个目标落点,教学中应视实际情况而定。如果课堂学习时间宽松且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基础,教学中就可以适当的拓展或延伸,否则就会增加课题学习难度而降低课堂学习效益。
三、孕育情趣,构筑课堂基点
“我喜欢”或“我要学”是构建人本课堂的心理基础,而这种学习心理又源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情趣。“以学定教”,不仅要针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更要重视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如果学生对课堂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烦,那么课堂教学必定是低效益。可见,孕育课堂学习情趣是构筑人本课堂的基点。应该说,孕育课堂情趣的手段与方法很多,它可以是教师生动或幽默的语言,也可以是引入音像艺术,还可以是融入趣味文化或課堂娱乐活动,等等,难以胜数,下面列举两例加以说明。 融入生活情趣。数学知识虽源于生活且用于生活,但并不是所有体现生活的数学问题都富有情趣,只有经过艺术提炼或美化后的生活问题才具有情趣韵味。如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问题的课堂练习,教材设计的练习为:一个两位数,减去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的3倍,结果是23;这个两位数除以它的各位数字之和,商是5,余数是1,这个两位数是多少?这个练习属于纯数字的组合问题,难免给学生一种单调或枯燥之感。如果换为下面养鸡问题:李庄有甲、乙两家养鸡户,有一次朋友问他们各家有多少只鸡,其中一人说:“我对你说个谜语你就知道了:甲乙隔墙养鸡,咱把数量相比:乙若增加一对,鸡数与甲平齐,甲借乙两只,鸡数八七之比。请你认真想仔细,各家有鸡几许?”那么其中对生活问题谜语化的描述定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渗透史实文化。史实文化,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与文化视野,又可以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尤其是史实中的趣闻轶事,它犹如美味佳肴,学生特别喜欢。如《小车下滑的时间》课题,教材是设计小车在倾斜木板上下滑的实验,通过测量木板一端撑起的高度与下滑时间来引入“自变量”与“因变量”概念。十七世纪,物理学家伽利略就是通过小车在倾斜木板上下滑实验来论证匀加速运动,然后伽利略把自由落体运动看作是小车沿倾角为90°的斜面运动,进而论证了自由落体运动也是一种匀加速运动。伽利略不仅开创了以实验探究物理科学的先河,而且其思维智慧是科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教学中渗透这样的史实文化,学生何以不会兴致盎然?
四、注重启发,突破思维难点
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既是数学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数学课程的教学难点之一。如证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关系”的学习活动,它要求学生借助一定的手段或方法把三角形的三個内角放在一起并组合成一个较大的角,然后考察这个較大的角而确定三个内角和的关系。这种证明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推理的过程,其中“如何才能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则是学生的思维难点。“以学定教”,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并帮助学生突破这种思维难点。
注重启发,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至于启发的形式,它可以是类比引导,也可以是创设某种特定的问题情境,还可以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的联想或猜测,等等。
如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这三个特征是学生的认知思维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教学中就可以借助y=3x2-6x+5的具体函数来启发学生的类比思维。y=3x2-6x+5可以变形为y=3(x-1)2+2,先让学生认识y=3x2的图像,然后令z= x-1,以启发学生对的类比思维:y=3(x-1)2图像与y=3x2图像比较,仅是图像的对称轴向右移动了一个单位,从而领悟其对称轴方程为x=1。对于顶点坐标,教师就可以以函数y=3(x-1)2+2提出“这个函数存在最大值还是最小值?这个值是多少?”的问题而加以启发。对于开口方向,只要引导学生比较y=3x2与y=-3x2这两个函数图像即可。上面教学仅是引导学生认识二次图像的第一节阶段,第二阶段则是要让学生直接从二次函数的标准式来直接确定图像的这三个特征要素。教学启发的手段就是提出如下两个问题:①你能依据y=ax2+bx+c来确定图像的三个特征要素吗?②能否转化为y=3(x-1)2+2的形式?学生已具备了“配方法”演绎技能,一般都能把标准式变形为。与函数y=3(x-1)2+2比较,学生自然能领悟y=ax2+bx+c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顶点坐标的判定方法。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启发式引导,就是通过类比来突破学生的认知思维难点。
“以学定教”,它作为构建人本课堂的一种教学思想或一种教学策略,它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有课前的、也有课堂的、还包括课外的所有一切教学活动。它是针对“学”的效益,离开了“学”,“教”就没有生存的“土壤”。
参考文献:
[1]姚敬东等著.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教学模式和课型的选择与应用[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
[2]马复著.初中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