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学科是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主要内容为基础的,与人类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新课改后的地理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自由发展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所学地理知识镶嵌在情境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境创设;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1-067-2
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索地理现象及其蕴含的地理规律的的乐趣中,激发其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强化他们学习动机和提高认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以人教版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以“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核心的生活教育理论。地理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联的。利用高中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帮助学生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用生活化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情境1:出示本地一组当今农业景观图(水稻、小麦成熟景象、凤凰桃花节美景、水蜜桃成熟丰收景象、梁丰乳业产品及其牧场),配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音乐,将学生带入一个愉快、熟悉的环境。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主要的农产品是什么,说说本地种植小麦、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能够进入了角色。由于该地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用地减少,不少学生分不清水稻和小麦,对水稻和小麦种植过程也不是十分了解。此时配上稻穗、麦穗对比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同时教师把准备好的稻谷和麦子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辨别。情境2:先观看《悯农》儿歌视频,再出示水稻的种植过程的图片: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收割、脱粒和干燥、筛选,并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水稻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理解“劳动密集型”等地理术语。最后通过承诺用餐时自觉做到“光盘行动”来爱惜粮食,学生的个人素养得到了一次提升。
2.创设认知冲突的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本地属于人口的迁入地,班里学生有近一半是外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课程资源。课前指导好班里学生准备好自己家乡气候、地形、河流、土壤、交通等知识和典型农业景观图。情境1:教师出示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自己家乡所在的省,教师在地图上标出本市所在地理位置。情境2:新疆的同学利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少,河流少,植被稀少,有很多高大的山脉,并展示天山牧场、葡萄园、特色瓜果、长绒棉收获的景观图。教师提出探究问题:1.新疆能不能大面积种植水稻?2.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大、特别甜?3.张家港能不能大面积发展畜牧业,说出理由?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讨论成果:1.新疆降水少,河流水少,缺少,水稻种植需水量大,不能大面积种植水稻。2.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3.学生一般会回答说不能,理由是我们这儿没有草原。教师出示田埂边茂盛的杂草,问我们这儿的气候能否长出茂盛的草。学生回答是肯定的。教师提问:那为什么种水稻,而不发展畜牧业?学生回答:我们这儿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宝贵,对土地进行充分合理利用,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之后,学生阅读文本,就很容易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归纳出农业的区位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了农业具有地域性的特征,加深了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也提高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创设穿越时空的故事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故事就是点燃智慧的火焰,它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在有特点的故事情境中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讲述自己亲眼目睹的本地的农业变化。当学生听说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我的小时候,都特别好奇和专注。我出生在农村,走的泥巴地。小时候,我家有两块地,一块种水稻、小麦,另一块种棉花、小麦,明年交换着,这就是轮作耕作方式,水稻、小麦留着自家吃,棉花卖到国家规定的收购站,完成国家上卖的任务后才能留一点点家里享用。屋前屋后种些蔬菜自家吃。盼过年,过年有点猪肉和鱼肉吃,带鱼是咸带鱼。读初中时,20世纪90年代初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父母都进了工厂。国家不规定要种棉花,我家也不种棉花了,水稻的耕作方式少了插秧这个环节,用收割机收割水稻和小麦,投入的劳动力大大地减少了。有些农民专门种蔬菜拿到市场上去卖。当今城郊的水稻田基本被蔬菜温室大棚替代,我市还有规模较大的梁丰乳业,梁丰牛奶成为本市中小学学生饮用奶。问题:1.为什么我小时候吃的是咸带鱼?2.分析我市农业生产结构变化的原因?3.农业大棚改变了哪些自然因素?学生通很快归纳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市场需求在发生变化、政策变化、农业技术提高,交通运输发展,冷藏保鲜技术,耕作方式的改善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同时也很好得理解了自然因素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这一知识重点和难点。
三、巧用古诗、谚语创设情境,化解教学难点
地理教学中引用古诗词,使学生领悟了一些难以理解的地理现象,提高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极大地促进地理的教学。农业区位选择时首先要考虑自然因素还是社会经济因素,大部分学生回答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市场。此时我引入“一骑红尘妃子笑”,学生一下子热情高涨,议论开了,我马上切入话题,我国什么地方盛产荔枝,并请学生在地图册上找一找,当时长安城(今属西安)有没有市场需求。学生回答有市场需求。当时曾经有人在长安试种荔枝,但没有成功。此时学生一致回答首先要考虑的是自然条件。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可以从情境中引出,在交流中逐渐显现。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串”或“问题链”,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场”。
教师可以提供材料,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提出与农业相关的问题。
我市凤凰水蜜桃已有一百多年的种植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无霜期239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2%,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呈弱酸性,适宜水蜜桃生长。
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凤凰水稻种植面积缩小,水蜜桃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原来的家前屋后庭院种植,发展到成片大面积种植,目前面积达3万亩。水蜜桃产业已成为凤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一项主要的支柱产业。
凤凰镇在发展水蜜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扩大经纪人队伍,将水蜜桃销售全部推向市场,打响品牌,提升价格,使桃农进一步增收。
通过讨论,学生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凤凰水蜜桃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接着教师又提出:1.能不能把水稻田全部该种水蜜桃,说出你的理由?2.如何把水蜜桃产业做大做强,请你献计献策?问题1是开放性的。问题2学生都非常兴奋,把自己当做了经营者。创设这样的情景就鼓励学生走出书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和学习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用地理的视角去思考地理现象。
有效的情境創设改变了传授知识的单一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去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就感,使学生把外部的学习动机转换成内部的学习动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要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地理教学情景,并非一件十分容易的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能用心去思考,去探索,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必能使情境教学在地理课堂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赵国忠.有效教育最需要什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09).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境创设;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1-067-2
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索地理现象及其蕴含的地理规律的的乐趣中,激发其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强化他们学习动机和提高认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以人教版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以“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核心的生活教育理论。地理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联的。利用高中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帮助学生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用生活化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情境1:出示本地一组当今农业景观图(水稻、小麦成熟景象、凤凰桃花节美景、水蜜桃成熟丰收景象、梁丰乳业产品及其牧场),配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音乐,将学生带入一个愉快、熟悉的环境。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主要的农产品是什么,说说本地种植小麦、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能够进入了角色。由于该地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用地减少,不少学生分不清水稻和小麦,对水稻和小麦种植过程也不是十分了解。此时配上稻穗、麦穗对比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同时教师把准备好的稻谷和麦子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辨别。情境2:先观看《悯农》儿歌视频,再出示水稻的种植过程的图片: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收割、脱粒和干燥、筛选,并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水稻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理解“劳动密集型”等地理术语。最后通过承诺用餐时自觉做到“光盘行动”来爱惜粮食,学生的个人素养得到了一次提升。
2.创设认知冲突的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本地属于人口的迁入地,班里学生有近一半是外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课程资源。课前指导好班里学生准备好自己家乡气候、地形、河流、土壤、交通等知识和典型农业景观图。情境1:教师出示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自己家乡所在的省,教师在地图上标出本市所在地理位置。情境2:新疆的同学利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少,河流少,植被稀少,有很多高大的山脉,并展示天山牧场、葡萄园、特色瓜果、长绒棉收获的景观图。教师提出探究问题:1.新疆能不能大面积种植水稻?2.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大、特别甜?3.张家港能不能大面积发展畜牧业,说出理由?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讨论成果:1.新疆降水少,河流水少,缺少,水稻种植需水量大,不能大面积种植水稻。2.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3.学生一般会回答说不能,理由是我们这儿没有草原。教师出示田埂边茂盛的杂草,问我们这儿的气候能否长出茂盛的草。学生回答是肯定的。教师提问:那为什么种水稻,而不发展畜牧业?学生回答:我们这儿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宝贵,对土地进行充分合理利用,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之后,学生阅读文本,就很容易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归纳出农业的区位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了农业具有地域性的特征,加深了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也提高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创设穿越时空的故事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故事就是点燃智慧的火焰,它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在有特点的故事情境中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讲述自己亲眼目睹的本地的农业变化。当学生听说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我的小时候,都特别好奇和专注。我出生在农村,走的泥巴地。小时候,我家有两块地,一块种水稻、小麦,另一块种棉花、小麦,明年交换着,这就是轮作耕作方式,水稻、小麦留着自家吃,棉花卖到国家规定的收购站,完成国家上卖的任务后才能留一点点家里享用。屋前屋后种些蔬菜自家吃。盼过年,过年有点猪肉和鱼肉吃,带鱼是咸带鱼。读初中时,20世纪90年代初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父母都进了工厂。国家不规定要种棉花,我家也不种棉花了,水稻的耕作方式少了插秧这个环节,用收割机收割水稻和小麦,投入的劳动力大大地减少了。有些农民专门种蔬菜拿到市场上去卖。当今城郊的水稻田基本被蔬菜温室大棚替代,我市还有规模较大的梁丰乳业,梁丰牛奶成为本市中小学学生饮用奶。问题:1.为什么我小时候吃的是咸带鱼?2.分析我市农业生产结构变化的原因?3.农业大棚改变了哪些自然因素?学生通很快归纳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市场需求在发生变化、政策变化、农业技术提高,交通运输发展,冷藏保鲜技术,耕作方式的改善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同时也很好得理解了自然因素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这一知识重点和难点。
三、巧用古诗、谚语创设情境,化解教学难点
地理教学中引用古诗词,使学生领悟了一些难以理解的地理现象,提高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极大地促进地理的教学。农业区位选择时首先要考虑自然因素还是社会经济因素,大部分学生回答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市场。此时我引入“一骑红尘妃子笑”,学生一下子热情高涨,议论开了,我马上切入话题,我国什么地方盛产荔枝,并请学生在地图册上找一找,当时长安城(今属西安)有没有市场需求。学生回答有市场需求。当时曾经有人在长安试种荔枝,但没有成功。此时学生一致回答首先要考虑的是自然条件。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可以从情境中引出,在交流中逐渐显现。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串”或“问题链”,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场”。
教师可以提供材料,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提出与农业相关的问题。
我市凤凰水蜜桃已有一百多年的种植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无霜期239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2%,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呈弱酸性,适宜水蜜桃生长。
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凤凰水稻种植面积缩小,水蜜桃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原来的家前屋后庭院种植,发展到成片大面积种植,目前面积达3万亩。水蜜桃产业已成为凤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一项主要的支柱产业。
凤凰镇在发展水蜜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扩大经纪人队伍,将水蜜桃销售全部推向市场,打响品牌,提升价格,使桃农进一步增收。
通过讨论,学生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凤凰水蜜桃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接着教师又提出:1.能不能把水稻田全部该种水蜜桃,说出你的理由?2.如何把水蜜桃产业做大做强,请你献计献策?问题1是开放性的。问题2学生都非常兴奋,把自己当做了经营者。创设这样的情景就鼓励学生走出书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和学习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用地理的视角去思考地理现象。
有效的情境創设改变了传授知识的单一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去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就感,使学生把外部的学习动机转换成内部的学习动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要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地理教学情景,并非一件十分容易的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能用心去思考,去探索,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必能使情境教学在地理课堂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赵国忠.有效教育最需要什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