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词汇学习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词汇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学习者受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很大,比如在词义习得和词汇搭配方面。为了减小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习者应加强语块的学习。语块是本族语者习惯并经常使用的语言单位,并且具有提取效应优势。所以本文重在提倡语块教学对克服母语负迁移的重要性。
关键词: 词汇学习 母语负迁移 语块学习 优势
一、母语负迁移及其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末,Fries和Lado首次将“迁移”一词引入语言学习领域,提出“学习第二语言和学习第一语言是很不一样的任务,其基本问题的产生不是由于新语言的特点本身带来的必不可少的困难,而主要是由于第一语言习惯造成的特殊‘定势’”(Fries,1957),“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那些与母语相似之处就易学,而那些与母语不同之处则难学”(Lado,1957)。二语习得理论中普遍将母语迁移归为两类:正迁移和负迁移。心理学家Osgood(1953)曾评论过这样的现象:当两种语言差异明显,学习者很容易区分出两者之间的差别时,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几乎没有影响。如果两种语言有一定的相似性,而这种相似点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二语的学习,第一语言就发生正迁移,而如果这种相似性干扰了二语学习,那么随着相似性的增加第一语言的负迁移就越大。
由于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在词汇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使用不地道的现象,一些句子和词汇搭配虽然没有破坏语法规则,但却不符合本族语者的使用习惯。为了考察母语负迁移对词汇学习的影响,我在甘肃省某高校的一个大一班级做了一个小实验,实验是以一个词汇小测验的形式进行的,共20个词组和短语、10个英译汉、10个汉译英。做完后让学生自己对照答案批改,并把那些因受母语影响而出错的短语标记出来。我统计出每道题出错的学生数与出错原因是受母语影响的学生数,计算出每道题的出错原因是受母语影响的学生个数和所有出错的学生个数之比。结果表明有十二道题出错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由于受母语影响,主要体现如下:
1.母语对二语词义习得的影响
在英语中look有“看”的意思,out有“向外”的意思,有很多学生把词组look out的意思就写成了“向外看”,在23个出错的学生中有15名学生把原因归于受汉语影响,将英语和汉语完全对等起来,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词组“advanced in age”,有学生理解为“早熟”“花样年华”等,与它本来的意思“上了年纪”相去甚远。再如汉语成语“火上浇油”一词,有学生写成“put oil on fire”“water oil on fire”等,完全是中国式英语。词义(本文中的词不仅包括单个的单词还包括词组)是语言意义形成的一个基本要素,掌握词义也是学习者词汇习得的直接目的。二语习得者,尤其是初、中级学习者通常要通过母语的释义习得外语词汇的意义。何善芬(2000:135)指出,中国学生在用汉语表达时,大多数情况下习惯采用分析型表达,只偶尔使用复合词,这是语言的形态使然。但是英语本身的情况则要求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表达时不能只使用或太多太滥地使用自认为是和母语对等的词汇或结构(如分析型表达法),必须使用符合英语习惯的词汇或结构(如综合型表达)。
2.母语对词汇搭配的影响
在测试的汉语词组中有“做个好梦”一词,有很多学生受汉语“做”的对应翻译“do”或者“make”的影响而写成“make a good dream”,“do a good dream”,而实际上英语中常用与dream词形相同的同源词作动词进行搭配,“dream a good dream”,也可以用have进行搭配,“have a good dream”。词组“直视某人”,学生有的写道“put one’s eyes on sb.”,“focus one’s eye on sb.”,更有的写“look sb.in a line”,而正确的搭配应该是“look sb.in the eye”或“look sb.in the face”。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和记忆英语词汇时往往以单个词为单位,忽视了把词组或语块等多词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根据心理语言学中信息存储的经济原则,语块的教学和运用对二语习得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学习者增强他们中介语的目的语特性,在使用语言时接近本族语的流利程度和选词地道性,单词的组块可以减轻习得二语时的压力,降低母语的负迁移程度。
二、语块理论
1.语块的本质与分类
预制语块是一种兼具词汇和语法特征的语言结构,通常由多个词构成,并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预制语块从结构上可分为四类(Nattinger
关键词: 词汇学习 母语负迁移 语块学习 优势
一、母语负迁移及其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末,Fries和Lado首次将“迁移”一词引入语言学习领域,提出“学习第二语言和学习第一语言是很不一样的任务,其基本问题的产生不是由于新语言的特点本身带来的必不可少的困难,而主要是由于第一语言习惯造成的特殊‘定势’”(Fries,1957),“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那些与母语相似之处就易学,而那些与母语不同之处则难学”(Lado,1957)。二语习得理论中普遍将母语迁移归为两类:正迁移和负迁移。心理学家Osgood(1953)曾评论过这样的现象:当两种语言差异明显,学习者很容易区分出两者之间的差别时,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几乎没有影响。如果两种语言有一定的相似性,而这种相似点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二语的学习,第一语言就发生正迁移,而如果这种相似性干扰了二语学习,那么随着相似性的增加第一语言的负迁移就越大。
由于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在词汇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使用不地道的现象,一些句子和词汇搭配虽然没有破坏语法规则,但却不符合本族语者的使用习惯。为了考察母语负迁移对词汇学习的影响,我在甘肃省某高校的一个大一班级做了一个小实验,实验是以一个词汇小测验的形式进行的,共20个词组和短语、10个英译汉、10个汉译英。做完后让学生自己对照答案批改,并把那些因受母语影响而出错的短语标记出来。我统计出每道题出错的学生数与出错原因是受母语影响的学生数,计算出每道题的出错原因是受母语影响的学生个数和所有出错的学生个数之比。结果表明有十二道题出错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由于受母语影响,主要体现如下:
1.母语对二语词义习得的影响
在英语中look有“看”的意思,out有“向外”的意思,有很多学生把词组look out的意思就写成了“向外看”,在23个出错的学生中有15名学生把原因归于受汉语影响,将英语和汉语完全对等起来,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词组“advanced in age”,有学生理解为“早熟”“花样年华”等,与它本来的意思“上了年纪”相去甚远。再如汉语成语“火上浇油”一词,有学生写成“put oil on fire”“water oil on fire”等,完全是中国式英语。词义(本文中的词不仅包括单个的单词还包括词组)是语言意义形成的一个基本要素,掌握词义也是学习者词汇习得的直接目的。二语习得者,尤其是初、中级学习者通常要通过母语的释义习得外语词汇的意义。何善芬(2000:135)指出,中国学生在用汉语表达时,大多数情况下习惯采用分析型表达,只偶尔使用复合词,这是语言的形态使然。但是英语本身的情况则要求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表达时不能只使用或太多太滥地使用自认为是和母语对等的词汇或结构(如分析型表达法),必须使用符合英语习惯的词汇或结构(如综合型表达)。
2.母语对词汇搭配的影响
在测试的汉语词组中有“做个好梦”一词,有很多学生受汉语“做”的对应翻译“do”或者“make”的影响而写成“make a good dream”,“do a good dream”,而实际上英语中常用与dream词形相同的同源词作动词进行搭配,“dream a good dream”,也可以用have进行搭配,“have a good dream”。词组“直视某人”,学生有的写道“put one’s eyes on sb.”,“focus one’s eye on sb.”,更有的写“look sb.in a line”,而正确的搭配应该是“look sb.in the eye”或“look sb.in the face”。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和记忆英语词汇时往往以单个词为单位,忽视了把词组或语块等多词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根据心理语言学中信息存储的经济原则,语块的教学和运用对二语习得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学习者增强他们中介语的目的语特性,在使用语言时接近本族语的流利程度和选词地道性,单词的组块可以减轻习得二语时的压力,降低母语的负迁移程度。
二、语块理论
1.语块的本质与分类
预制语块是一种兼具词汇和语法特征的语言结构,通常由多个词构成,并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预制语块从结构上可分为四类(Natt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