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景吕,福州人,生于1881年,曾作为清驻英、意、比三国钦差大臣罗丰禄的随员,于1896年赴伦敦,5年后返回福州。1901年,叶景吕在伦敦拍摄了第一张个人肖像,正是这张照片,从此开启了世界摄影史上一个个人影像的传奇。
叶景吕,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因为生命跨越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所以又是不普通的,更不普通的是,他曾连续62年每年都到照相馆给自己留存一张肖像照片,战乱离合都没能中断他的坚持。这些老照片在北京和广东展出时,观众都会告诉收藏者仝冰雪一种感受——感动。一个普通人,用这样独特的方式,记录了生命个体在大历史中的流逝过程。和这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一样,遭遇什么样的时代他无从选择,但他选择尊重生命,并尽力保持着他无关富贵宠辱的做人尊严。
叶景吕的先祖朱聿健是朱元璋第23个儿子的后人,1646年整个家族改姓叶。叶家的子孙都知道自己是朱元璋的后代,都铭记“朱叶不通婚”和“不得在清廷为官”的祖训,所以叶家人在260多年的清王朝中无一人参加科举考试,更无一人为官。叶景吕之母原是清廷驻英国大使罗丰禄家的丫环,叶景吕于1896年跟随罗丰禄出使英国,就是在英国,他拍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张肖像。
1901年回国后,他开始照管罗家在福州的产业。从1907年开始,叶景吕正式开始了他每年一张的肖像留影。
1907年的叶景吕肖像,他手拄一把阳伞,伞在当时的中国是很时髦的玩意儿。照相馆的道具也是中西合璧,这是当时很多沿海开放口岸照相馆的典型道具:西洋钟、假花、一对茶碗和一函书籍,放在圆桌上。
1908年,叶景吕双手拿着哑铃拍摄了肖像,一身运动装。不论是运动装还是举哑铃健身,这在当时的福州绝对是时髦之举,这应当也是几年留洋生活的影响。上面标明了体重152磅,相当于69公斤,这对于只有1.69米身高的叶景吕来说,一定是健美锻炼的结果。他也肯定对自己的体重是自豪的,才特地做了标明。从照片上也依稀可见他身上凸起的肌肉群,对比他1907年的照片,不仅发福了,而且精神好了许多。结婚一年的叶景吕应当是幸福的。
1909年,叶景吕身穿标准的西装拍摄了肖像。这张肖像今天看起来仍然风度翩翩,当时叶景吕还没有剪掉辫子。就在这一年,大清的又一个皇帝宣统登基了。在这张完全西式的肖像中,叶景吕的衬衫是伊顿式阔翻领,领带是当时颇为时髦和复杂的温莎结,这在西方都已经是很正式和时髦的服装了。照相馆的道具也是典型的西方罗马风格。
1910年,叶景吕30岁,而立之年。比较这张照片,根据照相馆的道具来看,和1909年的照片是在同一照相馆所摄,叶景吕也第一次穿上了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1911年也穿长袍和马甲。长袍、马褂或马甲也成为叶景吕一生肖像的主要服装。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年,叶景吕照片第一次剪掉了辫子,他还在照片下特别说明,因为实行新历,所以这年“实年”31岁(周岁)。
从1913年开始到1940年的近30年间,从照片看,叶景吕的生活是相对稳定的,不仅所有的照片都是5英寸的全身照,而且从1915年到1940年的26年间,他还每年一站一坐轮换照相,他的服饰基本是当时社会的典型的常礼服——长袍和马褂或马甲。
1924年的这张照片,叶景吕右手拿文明棍,左手提着流行的太阳帽,增添了一幅英国绅士的派头,虽然他穿的依旧是中国传统的马褂、长衫和圆口布鞋,这顶太阳帽后来在1929年和1938年又重复出现在了他的肖像中。
1927年、1929年和1930年的照片是叶景吕仅有的3张在室外拍摄的照片,不知是特意拍摄,照相馆上门服务?还是别的原因?不得而知。
这期间,叶景吕一直经营着罗家的当铺和茶庄,直到1947年罗家当铺和茶行破产。叶景吕在照片册中特别标明以下几个家庭大事:1914年父亲去世,1915年夏天体重145英磅,1933年母亲去世。
为了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战胜利,叶景吕在同年10月10日拍摄了照片,这也是叶景吕先生的系列照片中第一次出现了头像,以前基本所有的照片均为全身的坐像或站像。那时的相纸主要从欧美等国进口,也许是日本人的封锁和限制,使那种叶先生常规使用的相纸断货了。
叶景吕1946年的照片上又出现了久违的笑容,并且又恢复了全身照和一站一坐轮换的姿势。
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当天,他拍摄了一张读报的照片,叶景吕当年已经68岁。1950年1月1日,改穿短装纪念。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家开展扫盲运动,叶景吕也积极投身当中,帮着扫盲,首先把自己的老婆扫了,当时还得了模范。业余时间,他还喜欢和孙子玩中英文转换的游戏,来督促孩子们学英文。大孙子叶毅说:“他让我讲中文,他马上讲出英文。”
1951年5月1日,在国际劳动节摄影纪念。1952年,对叶景吕来说是难熬的一年。因大儿子信奉“一贯道”,叶景吕也受到了牵连。在 “三反”、 “五反”运动中,叶景吕的大孙子叶毅举报爷爷贩卖黄金(其实是叶景吕帮助罗家卖一些首饰来贴补家里花销),叶景吕也受到了审查。事后查明,叶景吕没有大问题,被免于追究。但他觉得1952年是“自己的污浊之年”,因此决定不再照相。他来到街上,找了一个专业的剪纸先生,为自己剪了一个侧面肖像,并用墨水涂黑,这张唯一不是照片的“照片”永远定格在照片册上。
1953年9月1日拍摄肖像,71岁的叶景吕还上书毛主席建议定9月1日为老人节。1954年9月21日拍摄的照片上,叶景吕正戴着一个助听器,这年他的左耳突然耳聋了。1955年的5月,叶景吕的右腿患风气经针灸治疗刚好,在8月,又开始患头晕的毛病,从此出门必须拄拐杖了,他在12月12日拍摄了肖像。1956年4月8日是他和夫人结婚50周年纪念日,他们共同合影留念,这一年,叶景吕76岁,夫人69岁。也是在这一年,福州著名画家陈子奋用佛语为叶景吕的照片册题字:是寿者相。表达了对叶景吕先生的深深祝愿。这幅用宣纸写的篆体字被叶景吕贴在了照片册的首页。 1957年10月7日拍摄了肖像,这年,77岁的叶景吕左目失明。1959年,他修补了门牙,特地在六一儿童节拍摄了照片,取返老还童之意。
1960年,叶景吕在春节拍摄了照片。也是在这一年,叶景吕位于仙塔街的老宅被政府收回,他从此搬到了小孙子叶林居住的三坊七巷的宫巷33号。
1961年,叶景吕得了一场大病,这张照片的精神明显不如从前了,他是大病痊愈后两个星期拍摄的,当时的8月17日,正是福州解放20周年纪念日,他还特意标明是在艺光照相馆拍摄的。艺光照相馆就位于叶景吕所住宫巷的巷口,作为一家老店,至今仍秉承拍摄传统肖像照片的任务。1962年,叶景吕的大儿子叶健明因胰腺癌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叶景吕受到很大打击,这年的照片也是他用春节照的照片(应当是合影照)来翻拍放大的。
1963年,叶景吕已经83岁。从4月27日到6月13日,叶景吕和夫人在杭州度过了近两个月的时光。回到福州,他的体重增加到了127斤。这一年叶先生的个人肖像也是从杭州和女儿合影照片的底板洗印的。1964年10月1日,在国庆日拍摄了照片。1965年9月10日,在中秋节当天拍摄了照片。
晚年的叶景吕乐善好施,在当地邻居中是出了名的,每年春节,叶景吕总要向当地的产妇赠送粮食,夏天向人们送凉茶,有时家里的东西不够了,叶景吕还向亲戚们募捐。周围的邻居都知道宫巷的叶景吕。
在家读书、看报,上街帮别人看古董,或自己去买,邻居有什么事也乐于帮忙,这可以说基本是晚年叶景吕的生活写照。大孙子叶毅说,爷爷一天到晚都有事情。每次出门前,叶景吕都要喊一句:“伞(雨伞)、篮(竹篮,买东西用) 、杖(拐杖)、扇(扇子)!好,带齐了,我走了。”
1966年,叶景吕为庆祝夫妇结婚60周年拍照。1968年,他又一次在儿童节这天拍摄了人生的最后一张肖像。
1968年夏天,就在叶景吕拍完最后一张肖像一个月后,家人受到外界运动的冲击,当时在家的叶景吕夫妇受到极大的惊吓,从此病倒。
叶景吕和老伴分别住在前后院里,他们一直相互挂念。每天,叶夫人让孩子们用担架抬着,来到前院来看叶,她抚摸着叶景吕的手说:你怎么样了?好点了吗?叶景吕每天也坚持让人扶着,跨过高高的门槛,去后院看望老伴。一个月后,老伴由于胃出血,先行离去。家里人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叶,匆匆下葬。一星期后,因心肌梗塞和糖尿病并发症,叶景吕也平静归西了,终年88岁(虚岁)。叶景吕去世当天还告诉孙子们要吃豆浆、扁豆、元宵等。
照片收藏者仝冰雪说:叶先生去世40年后,在北京,在深夜里,当我静静地翻看叶景吕先生的这本恍若隔世的照片册时,我发现最后一张照片后面还有12个空白的页码,88+12=?。我在想,如果没有当年的惊吓,不知叶先生的生命又将如何延续?但我相信,他一定还会继续拍摄下去,继续记录一个生命的轨迹,同时书写世界摄影史和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
叶景吕,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因为生命跨越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所以又是不普通的,更不普通的是,他曾连续62年每年都到照相馆给自己留存一张肖像照片,战乱离合都没能中断他的坚持。这些老照片在北京和广东展出时,观众都会告诉收藏者仝冰雪一种感受——感动。一个普通人,用这样独特的方式,记录了生命个体在大历史中的流逝过程。和这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一样,遭遇什么样的时代他无从选择,但他选择尊重生命,并尽力保持着他无关富贵宠辱的做人尊严。
叶景吕的先祖朱聿健是朱元璋第23个儿子的后人,1646年整个家族改姓叶。叶家的子孙都知道自己是朱元璋的后代,都铭记“朱叶不通婚”和“不得在清廷为官”的祖训,所以叶家人在260多年的清王朝中无一人参加科举考试,更无一人为官。叶景吕之母原是清廷驻英国大使罗丰禄家的丫环,叶景吕于1896年跟随罗丰禄出使英国,就是在英国,他拍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张肖像。
1901年回国后,他开始照管罗家在福州的产业。从1907年开始,叶景吕正式开始了他每年一张的肖像留影。
1907年的叶景吕肖像,他手拄一把阳伞,伞在当时的中国是很时髦的玩意儿。照相馆的道具也是中西合璧,这是当时很多沿海开放口岸照相馆的典型道具:西洋钟、假花、一对茶碗和一函书籍,放在圆桌上。
1908年,叶景吕双手拿着哑铃拍摄了肖像,一身运动装。不论是运动装还是举哑铃健身,这在当时的福州绝对是时髦之举,这应当也是几年留洋生活的影响。上面标明了体重152磅,相当于69公斤,这对于只有1.69米身高的叶景吕来说,一定是健美锻炼的结果。他也肯定对自己的体重是自豪的,才特地做了标明。从照片上也依稀可见他身上凸起的肌肉群,对比他1907年的照片,不仅发福了,而且精神好了许多。结婚一年的叶景吕应当是幸福的。
1909年,叶景吕身穿标准的西装拍摄了肖像。这张肖像今天看起来仍然风度翩翩,当时叶景吕还没有剪掉辫子。就在这一年,大清的又一个皇帝宣统登基了。在这张完全西式的肖像中,叶景吕的衬衫是伊顿式阔翻领,领带是当时颇为时髦和复杂的温莎结,这在西方都已经是很正式和时髦的服装了。照相馆的道具也是典型的西方罗马风格。
1910年,叶景吕30岁,而立之年。比较这张照片,根据照相馆的道具来看,和1909年的照片是在同一照相馆所摄,叶景吕也第一次穿上了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1911年也穿长袍和马甲。长袍、马褂或马甲也成为叶景吕一生肖像的主要服装。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年,叶景吕照片第一次剪掉了辫子,他还在照片下特别说明,因为实行新历,所以这年“实年”31岁(周岁)。
从1913年开始到1940年的近30年间,从照片看,叶景吕的生活是相对稳定的,不仅所有的照片都是5英寸的全身照,而且从1915年到1940年的26年间,他还每年一站一坐轮换照相,他的服饰基本是当时社会的典型的常礼服——长袍和马褂或马甲。
1924年的这张照片,叶景吕右手拿文明棍,左手提着流行的太阳帽,增添了一幅英国绅士的派头,虽然他穿的依旧是中国传统的马褂、长衫和圆口布鞋,这顶太阳帽后来在1929年和1938年又重复出现在了他的肖像中。
1927年、1929年和1930年的照片是叶景吕仅有的3张在室外拍摄的照片,不知是特意拍摄,照相馆上门服务?还是别的原因?不得而知。
这期间,叶景吕一直经营着罗家的当铺和茶庄,直到1947年罗家当铺和茶行破产。叶景吕在照片册中特别标明以下几个家庭大事:1914年父亲去世,1915年夏天体重145英磅,1933年母亲去世。
为了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战胜利,叶景吕在同年10月10日拍摄了照片,这也是叶景吕先生的系列照片中第一次出现了头像,以前基本所有的照片均为全身的坐像或站像。那时的相纸主要从欧美等国进口,也许是日本人的封锁和限制,使那种叶先生常规使用的相纸断货了。
叶景吕1946年的照片上又出现了久违的笑容,并且又恢复了全身照和一站一坐轮换的姿势。
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当天,他拍摄了一张读报的照片,叶景吕当年已经68岁。1950年1月1日,改穿短装纪念。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家开展扫盲运动,叶景吕也积极投身当中,帮着扫盲,首先把自己的老婆扫了,当时还得了模范。业余时间,他还喜欢和孙子玩中英文转换的游戏,来督促孩子们学英文。大孙子叶毅说:“他让我讲中文,他马上讲出英文。”
1951年5月1日,在国际劳动节摄影纪念。1952年,对叶景吕来说是难熬的一年。因大儿子信奉“一贯道”,叶景吕也受到了牵连。在 “三反”、 “五反”运动中,叶景吕的大孙子叶毅举报爷爷贩卖黄金(其实是叶景吕帮助罗家卖一些首饰来贴补家里花销),叶景吕也受到了审查。事后查明,叶景吕没有大问题,被免于追究。但他觉得1952年是“自己的污浊之年”,因此决定不再照相。他来到街上,找了一个专业的剪纸先生,为自己剪了一个侧面肖像,并用墨水涂黑,这张唯一不是照片的“照片”永远定格在照片册上。
1953年9月1日拍摄肖像,71岁的叶景吕还上书毛主席建议定9月1日为老人节。1954年9月21日拍摄的照片上,叶景吕正戴着一个助听器,这年他的左耳突然耳聋了。1955年的5月,叶景吕的右腿患风气经针灸治疗刚好,在8月,又开始患头晕的毛病,从此出门必须拄拐杖了,他在12月12日拍摄了肖像。1956年4月8日是他和夫人结婚50周年纪念日,他们共同合影留念,这一年,叶景吕76岁,夫人69岁。也是在这一年,福州著名画家陈子奋用佛语为叶景吕的照片册题字:是寿者相。表达了对叶景吕先生的深深祝愿。这幅用宣纸写的篆体字被叶景吕贴在了照片册的首页。 1957年10月7日拍摄了肖像,这年,77岁的叶景吕左目失明。1959年,他修补了门牙,特地在六一儿童节拍摄了照片,取返老还童之意。
1960年,叶景吕在春节拍摄了照片。也是在这一年,叶景吕位于仙塔街的老宅被政府收回,他从此搬到了小孙子叶林居住的三坊七巷的宫巷33号。
1961年,叶景吕得了一场大病,这张照片的精神明显不如从前了,他是大病痊愈后两个星期拍摄的,当时的8月17日,正是福州解放20周年纪念日,他还特意标明是在艺光照相馆拍摄的。艺光照相馆就位于叶景吕所住宫巷的巷口,作为一家老店,至今仍秉承拍摄传统肖像照片的任务。1962年,叶景吕的大儿子叶健明因胰腺癌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叶景吕受到很大打击,这年的照片也是他用春节照的照片(应当是合影照)来翻拍放大的。
1963年,叶景吕已经83岁。从4月27日到6月13日,叶景吕和夫人在杭州度过了近两个月的时光。回到福州,他的体重增加到了127斤。这一年叶先生的个人肖像也是从杭州和女儿合影照片的底板洗印的。1964年10月1日,在国庆日拍摄了照片。1965年9月10日,在中秋节当天拍摄了照片。
晚年的叶景吕乐善好施,在当地邻居中是出了名的,每年春节,叶景吕总要向当地的产妇赠送粮食,夏天向人们送凉茶,有时家里的东西不够了,叶景吕还向亲戚们募捐。周围的邻居都知道宫巷的叶景吕。
在家读书、看报,上街帮别人看古董,或自己去买,邻居有什么事也乐于帮忙,这可以说基本是晚年叶景吕的生活写照。大孙子叶毅说,爷爷一天到晚都有事情。每次出门前,叶景吕都要喊一句:“伞(雨伞)、篮(竹篮,买东西用) 、杖(拐杖)、扇(扇子)!好,带齐了,我走了。”
1966年,叶景吕为庆祝夫妇结婚60周年拍照。1968年,他又一次在儿童节这天拍摄了人生的最后一张肖像。
1968年夏天,就在叶景吕拍完最后一张肖像一个月后,家人受到外界运动的冲击,当时在家的叶景吕夫妇受到极大的惊吓,从此病倒。
叶景吕和老伴分别住在前后院里,他们一直相互挂念。每天,叶夫人让孩子们用担架抬着,来到前院来看叶,她抚摸着叶景吕的手说:你怎么样了?好点了吗?叶景吕每天也坚持让人扶着,跨过高高的门槛,去后院看望老伴。一个月后,老伴由于胃出血,先行离去。家里人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叶,匆匆下葬。一星期后,因心肌梗塞和糖尿病并发症,叶景吕也平静归西了,终年88岁(虚岁)。叶景吕去世当天还告诉孙子们要吃豆浆、扁豆、元宵等。
照片收藏者仝冰雪说:叶先生去世40年后,在北京,在深夜里,当我静静地翻看叶景吕先生的这本恍若隔世的照片册时,我发现最后一张照片后面还有12个空白的页码,88+12=?。我在想,如果没有当年的惊吓,不知叶先生的生命又将如何延续?但我相信,他一定还会继续拍摄下去,继续记录一个生命的轨迹,同时书写世界摄影史和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