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调查卒中后急性期和随访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并探讨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设计.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0~14 d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出院
【机 构】
: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卒中后急性期和随访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并探讨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设计.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0~14 d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出院后继续随访6个月.计算出卒中后急性期和随访期DVT发生率.通过比较卒中后并发DVT与卒中后无DVT的患者多种相关因素,筛选出卒中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卒中急性期DVT发生率为4.49%,其中有DVT症状者为51.6%,无症状者为48.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1.63,95%CI 1.08~2.84)、卧床(OR=4.85,95%CI 2.65~9.68)、Wells评分≥2(OR=3.96,95%CI 1.86~7.86)、下肢NIHSS评分≥3分(OR=4.56,95%CI 2.07~8.85)、D-二聚体水平高(OR=3.45,95%CI 2.01~8.52)、Barthel指数(BI)评分低(OR=2.98,95%CI 1.52~6.47)、是否康复治疗(OR=1.82,95%CI 1.22~3.43)、是否抗凝治疗(OR=1.91,95%CI 1.34~4.92)是急性期卒中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康复治疗和抗凝治疗是保护因素;卒中随访期DVT发生率为1.51%,年龄(≥70岁,OR=1.82,95%CI 1.21~3.98)、出院后仍卧床(OR=5.12,95% CI 2.82~11.32)、出院时下肢NIHSS评分≥3分(OR=4.25,95%CI 2.11~7.87)、出院时BI评分低(OR=2.18,95%CI 1.18~6.23)、急性期有DVT(OR=3.81,95% CI 1.87~7.48)是随访期卒中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后DVT多发生于老年患者,48.4%DVT无症状,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对有上述危险因素卒中患者进行DVT监测和预防干预十分必要,康复治疗和抗凝治疗可能能降低DVT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中国5岁以下儿童非致死性伤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数据来自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其中5岁以下儿童10 819名,为本次研究对象.伤害相关内容:是否发生伤
目的 探讨急诊治疗内镜在急性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急诊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急性胆胰疾病103例.根据病情完成ERCP检查和放置鼻胆引流管(ENBD
本文是对迪特?恩斯特的研究报告“自主创新与全球化:中国标准化战略所面临的挑战”所作的综述,包括介绍恩斯特为开展研究提出的概念框架(7个命题)、研究内容的简介以及结论中的主
针对我国经济转型期及文化体制改革中科技期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标准化期刊不断从学术期刊单体、单一的经营模式向规模化、媒体化经营模式转变。本文运用经济学中范围经济的
目的 探讨MRI对胆红素脑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分析26例临床确诊为胆红素脑病患儿的MRI特点,MRI采用GE Signa EXCITE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系统,扫描图像包括T1WI、T2W
背景与目的:DNA甲基化是潜在的肿瘤标志物.本研究运用自行建立的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一定量PCR(methylation-sensitive restriction enzymes-based quantitative PCR,MS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强化形式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患者70例的超声造影表现,记录造影时病灶的
本文建立了干旱区湖泊水质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我们考虑了湖水的强烈蒸发因素 ,给出了适合干旱区的二维浅水湖的运动学方程组和污染物浓度场的扩散方程 ,作为水质分析的数学模
目的构建一种2×5型压电石英微阵列振荡频率检测平台.方法利用基频10MHz的2×5型石英晶体微阵列作为传感换能器件,自行设计自激式振荡频率检测仪、频率分析软件PESA2.0,与计
目的 总结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手术后远端主动脉病变的再次外科治疗结果,探讨相关治疗策略。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28例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手术后远端主动脉病变患者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