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盘点2008,我们可谓在天灾人祸中艰难前行:南方雪灾,西藏骚乱,汶川地震,奶粉危机,金融海啸……回首教育领域,我们面前的师德问题同样风波连连。
2008堪称师德风暴年。接踵而至的“杨帆门”“粗口门”“虐博门”“抄袭门”,让师德问题处于风口浪尖,而“范跑跑”“杨不管”事件,更是让师德受到强烈质疑。虽然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教师队伍道德沦丧,责任缺失。一个可咨参照的重要例子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虽有丢下全班学生独自逃生的教师范美忠,更有舍命护卫学生的英雄教师群体。
教师职业教书育人的双重特质,导致教师的道德指向与行为方式深深达于他者,加之人们一味地把教师定位为崇高的化身,所以,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往往比其他行业人员要高得多。即便教师的权利与尊严备受漠视,教师仍被要求“甘为人梯”“蜡烛成灰”“春蚕到死”。崇高的道德义务遭遇权利虚空,师道尊严不可避免地在多元社会中陷入困境。
危机伴生机遇,困境引发重构。不久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加入“保护学生安全”等内容即为一例。问题是,重构步伐刚刚迈出,就同样激起了广泛而强烈的争论。反观这些争论,我们可以发现,争论的中心不在于教师是否应该保护学生安全,而在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对称,以及现实中教师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担当这种安全责任。如果答案为否,那么,无比崇高的师德规范将只是一个空中楼阁。10月29日,中国政法大学某教授被一学生杀死在教室里(这是当月相继发生的3起杀师悲剧之一),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教师所面临的严峻现实生态。
现任教育部长周济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诚如斯言。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缺德”当然是不行的,但是,过犹不及,单方面对教师道德任意加码也难以行得通。如何让师德理想的指引性与师德规范的普适性有机整合,实现师德在困境中有效重构,这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责任编辑邹韵文
2008堪称师德风暴年。接踵而至的“杨帆门”“粗口门”“虐博门”“抄袭门”,让师德问题处于风口浪尖,而“范跑跑”“杨不管”事件,更是让师德受到强烈质疑。虽然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教师队伍道德沦丧,责任缺失。一个可咨参照的重要例子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虽有丢下全班学生独自逃生的教师范美忠,更有舍命护卫学生的英雄教师群体。
教师职业教书育人的双重特质,导致教师的道德指向与行为方式深深达于他者,加之人们一味地把教师定位为崇高的化身,所以,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往往比其他行业人员要高得多。即便教师的权利与尊严备受漠视,教师仍被要求“甘为人梯”“蜡烛成灰”“春蚕到死”。崇高的道德义务遭遇权利虚空,师道尊严不可避免地在多元社会中陷入困境。
危机伴生机遇,困境引发重构。不久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加入“保护学生安全”等内容即为一例。问题是,重构步伐刚刚迈出,就同样激起了广泛而强烈的争论。反观这些争论,我们可以发现,争论的中心不在于教师是否应该保护学生安全,而在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对称,以及现实中教师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担当这种安全责任。如果答案为否,那么,无比崇高的师德规范将只是一个空中楼阁。10月29日,中国政法大学某教授被一学生杀死在教室里(这是当月相继发生的3起杀师悲剧之一),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教师所面临的严峻现实生态。
现任教育部长周济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诚如斯言。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缺德”当然是不行的,但是,过犹不及,单方面对教师道德任意加码也难以行得通。如何让师德理想的指引性与师德规范的普适性有机整合,实现师德在困境中有效重构,这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责任编辑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