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伴随着农业生产从封闭式到集约化开放式的转变,农民对掌握农业信息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对农村电视节目的多样化需求也逐步提高。纵观中国农村电视节目的发展情况,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为电视媒体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带来很多障碍和阻力。因此,如何做好农村电视节目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农村;电视节目;媒介转型;主持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085-01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电视观众有10亿之多,其中农村观众占总数的75.9%。并且根据社会学家对我国城市化前景所做的科学预测,即使到了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最高峰16亿,仍然有8亿人口生活在农村。也就是说,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全国电视观众中仍然以农村电视观众为主。另据调查显示,国内的农村电视观众,看过农业节目却不喜欢的人占到总数的68.6%。而电视业作为一种都市化倾向比较严重的产业,无论是其节目内容还是管理运营机制,无不显示着明显的都市化倾向。那么,电视,你如何才能放下你那尊贵的身份,关注这淳朴善良的乡土情呢?
一、我国农村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农电视节目供需严重失调。目前全国有2000多套电视频道,却只开办了6套对农电视频道,而且就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对农电视节目在大多数电视台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这样的现状,对于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急需信息支持的现实状况来说,如同“杯水车薪”。而中央电视台涉农节目总数2.5%,日播出时间不到5小时,微小的播出量对应着的是占有中国人口70%的农村市场,资源的匮乏是显而易见的。[1]
第二,对农电视节目与农民需求错位。现如今的对农电视节目缺少“农味”,到处充满着都市化色彩,即便是有关农村、农业、农民的新闻报道也缺乏贴近性与针对性。偶尔在一些电视剧中出現了几个农民角色,那也仅仅是把农民当成城市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农民作为电视节目消费主体的地位被严重忽视。
第三,对农电视节目经济效益低。此观点,也是众多专家学者反复提到的一个观点。由于我国农业技术较落后,农村发展不平衡,农民文化素质和审美习惯的不同,使得电视人总把目光投向审美情趣相似,市场效益较好的城市。再加上农民消费水平偏低,对广告的需求有很大针对性,使得对农电视节目的广告投放不被看重。一档带不来可观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下,只得走向被边缘化的地位。
二、做好农村电视节目的媒介转型之路
第一,农民看电视的主要动机是娱乐消遣。看电视,作为闲暇时间的主要文化娱乐活动,已成为大多数农村受众的首选。已有调查显示,当农村受众选择电视节目时,其首要目的是从这种将高科技、商业性娱乐、艺术和景观融为一体的大众文化中得到娱乐快感。[2]
第二,实施农村电视节目分众化。就目前情况看,我国农村电视节目内容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对农节目要想发挥出更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实行分众化传播。
按劳动形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大体可分为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阶层:
1.农业劳动者阶层。该阶层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以农(林、牧、渔)业为惟一或主要的职业,并以农(林、牧、渔)业为惟一收入来源或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
2.农民工阶层。该阶层以在农村集体企业、城市第二、第三产业中从事非农业劳动为主。
3.农村社会管理者阶层。他们是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组织者,是集体财产所有权的主要代表者,是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基层的具体执行者。[3]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非常粗略的划分,而且农村受众的划分不仅可以按照劳动形式,还可以按照年龄,地域等其他标准来划分。总之,在大众传媒,分众传播的今天,媒介必须考虑受众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再根据市场条件和媒介自身实际,确定自己的目标受众群,设计出相应的编辑策略。
三、做好农村电视节目主持人
要想做好一档极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农村电视节目,不仅需要在媒介转型之路上作出努力,而且需要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一,主持人要做农业知识的内行人。农村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要懂一些农业基础知识,这对于拉近与农民的距离,增进亲切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农业知识的内行人,不但可以避免由于无知造成的误导,还可以更真实的体察农民的实际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诉求。
第二,主持人要做“真实的”主持人。以央视7套的大型户外访谈节目《乡约》为例,其节目的制片人兼主持人肖东坡朴素的衣着,朴实的气质,着实和人们印象中光彩照人的主持人形象相距甚远。他常调侃自己的形象,“我竞聘主持人那会儿正兴丑星呢,可能人越丑越有自信吧,像我这样长得丑的,反而没有思想负担。”没有思想负担,就不会矫揉造作,于是真实自然就成了肖东坡符号般的主持风格。[4]
第三,主持人要做农民的朋友。以上两点均为“技术”层面的要求,主持人通过一定的实践和学习即可显现出成效。而真心成为农民的朋友,想农民之所想,思农民之所思,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一名农村电视节目主持人,要以能和农民观众真诚交流的朋友形象出现,只不过你这个朋友除了亲切平等之外,在思想修养,谈吐举止等方面更胜一筹。你越是亲切,越是平易近人,农民朋友就越喜欢你,信任你,越把你当成“自己人”。这样的心态体现在对农民朋友的访谈中,才会显得真实不做作。其次,在节目中对农民朋友的关怀和尊重不能浮夸,应是实实在在的,这种实在是靠主持人真实的走进农村,融入农民生活体验得来的。肖东坡说,自2003年主持《乡约》以来,在北京别说西单、王府井了,就连他办公室周边500米以外的地方几乎都没去过。可农村他却是隔三差五就跑一趟,用他自己的话说:“在农村,我猪圈、牛圈,什么圈都钻过,什么牲口粪都踩过。”他说:“不去农村就接不着地气儿,那种呆在办公室里攒出来的节目,是没有观众的。”[4]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播音主持系
参考文献:
[1]韩庆祥,雷鸣.必须把能力建设作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新思路[J].中国社会科学,2005,01.
[2]方晓红.对农村受众选择电视节目倾向的研究——江苏农村受众的实证调查[J].电视研究,2003,02.
[3]郭玉亮.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各阶层的现状[J].调研世界,2007,09.
[4]吕良伟,李菡丹.与你相约相伴一生——记中央电视台《相约》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肖东坡[J].工会博览,2006,06.
关键词:农村;电视节目;媒介转型;主持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085-01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电视观众有10亿之多,其中农村观众占总数的75.9%。并且根据社会学家对我国城市化前景所做的科学预测,即使到了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最高峰16亿,仍然有8亿人口生活在农村。也就是说,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全国电视观众中仍然以农村电视观众为主。另据调查显示,国内的农村电视观众,看过农业节目却不喜欢的人占到总数的68.6%。而电视业作为一种都市化倾向比较严重的产业,无论是其节目内容还是管理运营机制,无不显示着明显的都市化倾向。那么,电视,你如何才能放下你那尊贵的身份,关注这淳朴善良的乡土情呢?
一、我国农村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农电视节目供需严重失调。目前全国有2000多套电视频道,却只开办了6套对农电视频道,而且就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对农电视节目在大多数电视台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这样的现状,对于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急需信息支持的现实状况来说,如同“杯水车薪”。而中央电视台涉农节目总数2.5%,日播出时间不到5小时,微小的播出量对应着的是占有中国人口70%的农村市场,资源的匮乏是显而易见的。[1]
第二,对农电视节目与农民需求错位。现如今的对农电视节目缺少“农味”,到处充满着都市化色彩,即便是有关农村、农业、农民的新闻报道也缺乏贴近性与针对性。偶尔在一些电视剧中出現了几个农民角色,那也仅仅是把农民当成城市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农民作为电视节目消费主体的地位被严重忽视。
第三,对农电视节目经济效益低。此观点,也是众多专家学者反复提到的一个观点。由于我国农业技术较落后,农村发展不平衡,农民文化素质和审美习惯的不同,使得电视人总把目光投向审美情趣相似,市场效益较好的城市。再加上农民消费水平偏低,对广告的需求有很大针对性,使得对农电视节目的广告投放不被看重。一档带不来可观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下,只得走向被边缘化的地位。
二、做好农村电视节目的媒介转型之路
第一,农民看电视的主要动机是娱乐消遣。看电视,作为闲暇时间的主要文化娱乐活动,已成为大多数农村受众的首选。已有调查显示,当农村受众选择电视节目时,其首要目的是从这种将高科技、商业性娱乐、艺术和景观融为一体的大众文化中得到娱乐快感。[2]
第二,实施农村电视节目分众化。就目前情况看,我国农村电视节目内容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对农节目要想发挥出更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实行分众化传播。
按劳动形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大体可分为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阶层:
1.农业劳动者阶层。该阶层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以农(林、牧、渔)业为惟一或主要的职业,并以农(林、牧、渔)业为惟一收入来源或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
2.农民工阶层。该阶层以在农村集体企业、城市第二、第三产业中从事非农业劳动为主。
3.农村社会管理者阶层。他们是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组织者,是集体财产所有权的主要代表者,是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基层的具体执行者。[3]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非常粗略的划分,而且农村受众的划分不仅可以按照劳动形式,还可以按照年龄,地域等其他标准来划分。总之,在大众传媒,分众传播的今天,媒介必须考虑受众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再根据市场条件和媒介自身实际,确定自己的目标受众群,设计出相应的编辑策略。
三、做好农村电视节目主持人
要想做好一档极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农村电视节目,不仅需要在媒介转型之路上作出努力,而且需要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一,主持人要做农业知识的内行人。农村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要懂一些农业基础知识,这对于拉近与农民的距离,增进亲切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农业知识的内行人,不但可以避免由于无知造成的误导,还可以更真实的体察农民的实际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诉求。
第二,主持人要做“真实的”主持人。以央视7套的大型户外访谈节目《乡约》为例,其节目的制片人兼主持人肖东坡朴素的衣着,朴实的气质,着实和人们印象中光彩照人的主持人形象相距甚远。他常调侃自己的形象,“我竞聘主持人那会儿正兴丑星呢,可能人越丑越有自信吧,像我这样长得丑的,反而没有思想负担。”没有思想负担,就不会矫揉造作,于是真实自然就成了肖东坡符号般的主持风格。[4]
第三,主持人要做农民的朋友。以上两点均为“技术”层面的要求,主持人通过一定的实践和学习即可显现出成效。而真心成为农民的朋友,想农民之所想,思农民之所思,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一名农村电视节目主持人,要以能和农民观众真诚交流的朋友形象出现,只不过你这个朋友除了亲切平等之外,在思想修养,谈吐举止等方面更胜一筹。你越是亲切,越是平易近人,农民朋友就越喜欢你,信任你,越把你当成“自己人”。这样的心态体现在对农民朋友的访谈中,才会显得真实不做作。其次,在节目中对农民朋友的关怀和尊重不能浮夸,应是实实在在的,这种实在是靠主持人真实的走进农村,融入农民生活体验得来的。肖东坡说,自2003年主持《乡约》以来,在北京别说西单、王府井了,就连他办公室周边500米以外的地方几乎都没去过。可农村他却是隔三差五就跑一趟,用他自己的话说:“在农村,我猪圈、牛圈,什么圈都钻过,什么牲口粪都踩过。”他说:“不去农村就接不着地气儿,那种呆在办公室里攒出来的节目,是没有观众的。”[4]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播音主持系
参考文献:
[1]韩庆祥,雷鸣.必须把能力建设作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新思路[J].中国社会科学,2005,01.
[2]方晓红.对农村受众选择电视节目倾向的研究——江苏农村受众的实证调查[J].电视研究,2003,02.
[3]郭玉亮.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各阶层的现状[J].调研世界,2007,09.
[4]吕良伟,李菡丹.与你相约相伴一生——记中央电视台《相约》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肖东坡[J].工会博览,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