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证治初探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_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痰饮的释义
  
  痰饮是临床中两种不同的证候,《医宗金鉴》说:“阴盛为饮阳盛痰,稠浊是热沫清寒。” 
  痰饮的产生与肺、脾、肾、三焦等关系密切,痰的形态稠浊,饮的形态清稀;在内经中只有积饮之说,无痰症之名,非内经不重视痰证,考“痰”之为名从仲景开始。后世说百般怪病皆为痰也,痰为百病之母,徒不知有因病
  而生痰者,亦有因痰而生病者也。
  
  痰饮的成因
  
  人体的水谷精气,水谷之摄入、吸收、排泄和脏腑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若在脏腑的功能失调,而致体内水液代谢障碍,便可形成痰饮。
  而痰饮的成因多由于肺、脾、肾等脏的“气化功能”受障碍,和三焦水道失于通调,影响了津液的正常疏布排泄,致水湿停聚,聚水成饮,饮凝成痰。
  痰本非人身皆有,揆其成因,不是因为水泛为痰,就是由于水沸为痰,因此,鉴别痰的前提就当分辨有火、无火,火衰不能制水则水不归源,如洪水逆行泛滥而为痰,其痰必是清水、这种无火之痰,治宜八味以补肾火,火壮则水化,痰自消矣。
  痰饮皆为水之所聚,人身饮食之水由口而入,从膀胱出,靠肺气布散,脾气渗利,肾气蒸化,是以泻而不留,此水不留,则无饮邪,人身津液之水生于肾中,居寄胞室,随气上升,布于肺经,是为津液。
  体内水谷之精气,在正常情况下,是依赖脾的运化,肺的施布,肾阳的煦蒸和三焦的气化,才能化生为气血和津液以营养全身,其废物变汗、变尿,排出休外。否则,脏腑失去了上述生化输布功能,在体液的环流的过程中,遇阴冷之气,则聚水为饮,水饮逢火之煎灼则可成痰。
  
  痰饮的临床特点
  
  痰形成之后,可在局部表现出来,亦可伴随经气而流动各处,痰犯肺则咳喘吐痰,在胃则恶心呕吐,在心则心悸,蒙蔽心包则神昏、癫痫,在头则眩晕,或头重如裹,在背则寒冷,在胸则满闷,在胁则满,有肠则肠鸣腹泻,在四肢则关节痛,或僵硬麻木,结聚皮下,则成瘰疠流注。
  饮多见于胸腹四肢,饮在肌肉,溢而为肿(溢饮),在胸肋则咳唾引痛,气短不能卧,心下痞(悬饮)在膈上则咳不能平卧,身体微肿(支饮),痰饮相合,则咳嗽心悸,恶心不欲饮、肠鸣,呕吐清水,和脘腹胀满(痰饮)。《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何民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漉漉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饮流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说明谷入胃而不能散其精,则化而为痰,水入而脾不能输其气,则凝而为饮,其平素饮食所化之精津,凝结而不布,则为痰饮,痰饮者,痰积中于,而饮附于外,素盛今瘦,知其精津尽为痰饮,故不能外充形体,而反下走肠间也,饮水流溢者,水多气逆也。所谓水为气收不下者是也,其于胁下者,则为悬饮,其归于四肢者则为溢饮,悬者,悬于一处;溢者,溢于四旁;其偏后而上附心肺者,则为支饮,支饮者,如水之有派。木之有枝;附近于脏而不中正也,咳逆倚息不得卧者,上迫肺也。
  
  痰饮的辨证要点
  
  痰的辨证要点:①要注意痰的形成原因和痰本身的属性(如风热湿燥寒);②要注意痰的的部位;③要注意患者体质(瘦人多火,胖人多痰);④要注意兼症。
  饮的辨证要点:①饮是稀而流动的,振动时有水声,它和水基本上是属于同类的东西,但并不同,和湿有同类处,也不同,饮的水量多,而且亦集中。②要区别饮的种类。③要了解产生的原因,以及和肺、脾、膀胱、小肠三焦的关系。
  
  痰饮的治疗方法
  
  治痰先治气,通气痰自消,是痰的治疗原则,若是热痰则清之,燥痰则润之,湿痰则燥之,风痰则散之,郁痰开之,顽痰则软之,食痰则
  消之,在胸膈则吐之,在肠胃则下之,以上是治疗基本法则。
  若肺虚有痰宜保肺以滋其津液,脾虚有痰者,宜培脾以化其痰,肾虚有痰宜补肾引其所藏,所以说:治痰要考虑到肺、脾、肾三脏。
  治疗方法:①宣肺化痰法:杏苏散。方药:苏叶,杏仁,半夏,茯苓,生草,前胡,桔梗,枳壳,陈皮,生姜,大枣。②清化热痰法:清气化痰丸。方药:陈皮,杏仁,枳实,元芩,竹沥,蒌仁,茯苓,南星(胆制),法夏。用于痰热内结,咳嗽痰黄,稠厚胶黏,甚则气急呕恶胸满或发热惊风。③温化痰飲法:苓佳术甘汤。主治痰饮病,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气短而咳,大便溏,口中和,舌苔白滑,脉弦滑者。④开窍涤痰法:白金丸。方用稀涎散(皂角、白矾2味),用于中风昏扑痰涎壅寒。⑤降气豁痰法:宣白承气汤。药用:礞石,大黄,杏仁,桑皮,瓜蒌。⑥降气化痰法:苏子降气汤。用于痰气博结,喘咳,上盛下虚。⑦发汗逐饮法:大小青龙汤。用于饮证,症见干呕,发热而喘,面目四肢浮肿,身体疼痛。⑧益饮行水法:十枣汤。用于水停胁上之悬饮,症见咳嗽引痛胸胁。⑨泻肺逐饮法:葶苈大枣泻肺汤。用于支饮,症见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
  二陈汤的临床应用(治疗痰症主方):方中清半下燥湿,桔红利滞气,茯苓渗湿和中,生草益肺缓中,盖湿渗则脾健气利则中清,而痰自化也。方中燥湿,利湿,可知古人立法之精微,有人谓药燥而贝母代之,徒不知贝母入心肺之经药,性能疗郁,阴虚之人可用,阳虚不可投之。
  
  讨 论
  
  痰饮是临床两种不同的证候,《医宗金鉴》说:“阴盛为饮阳盛为痰,稠浊是热沫清寒。”痰饮的产生与肺、脾、肾、三焦等脏关系密切,痰的形态稠黏、饮的形态清稀;在内经中只有积饮之说,无痰症之名,非风经不重视痰证,考“痰”之为名从仲景开始。后世说百般怪病皆为痰也,痰为百病之母,徒不知有因病而生痰者,痰也有因痰而生病者也。所以说:痰能生病,病也能生痰,二者互相关系密切,治疗中先究其病源,后捣其病所,则病至所逃矣,以上管见,诚望釜正指教。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怯采用常规免疫组化技术和TuNEL技术分别检测96例人脑胶质瘤中瘤细胞增殖活性(PCNA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利用GDC方法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50例(50枚),应用GDC治疗,其中5例先置放载瘤动脉内支架然后实施瘤腔内GDC治疗。有35例为动脉瘤性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