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ayy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操作活动对知识的巩固、思维的发展、教学价值观的形成及情感态度的发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只有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一、要选择动手操作的时机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大多离不开动手操作这一环节,动手的时机要根据教材、学生学习知识前、知识形成中、知识形成后三个阶段灵活把握。
  1知识形成前的动手操作。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大都是由具体到抽象,如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大多要依赖具体的感知,丰富的表象,为此在学习之初要先动手操作。如教学“倍”的概念,由于“倍”的概念建立在几个几的基础上,于是可先让学生用小棒摆几何图形,如有的摆△,有的摆□等,在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观察、分析一个图形用几个几根?再让学生摆圆片:在第一行摆几个,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几个几。在大量丰富感知基础上的,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倍”的概念。由于“倍”的概念是建立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之上,有丰富的感知和表象基础,“倍”的概念形成就水到渠成了。
  2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动手操作。所谓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动手操作,指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发现了困难,这时就需要动手操作来帮助解决。如第四册“找规律”一课教学时,我先出示隐含循环规律的一幅图形让学生整体观察并提问:排列有什么规律?生1说:“斜着看每种图形都是一样的。”生2说:“每行的图形的排列次序发生了变化。”生3说:“这里面肯定有规律,就是一下子发现不了。”这时老师给予引导:“大家先观察第一行和第二行,图形从第一行变到第二行是怎样变的?”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第一行和第二行,通过认真观察,我要求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移一移,紧接着我提出新的排成性问题,要求学生再把第二行变成第三行,第三行变成第四行。我又带领学生综合后问:“现在你们对这组图形从上到下变化的规律发现什么?它们都是怎样变化的?”由于我在学习活动中引用了动手操作这一环节,顺利地突破了这一难点。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既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同时又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3知识形成后的动手操作。学生获得知识后,还需要把学生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既可达到对知识的加深理解,又能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知识形成后的动手操作。
  二、要把握动手操作的“度”
  动手操作虽然是学生形成、理解、巩固知识的一种好的学习手段,但要把握好“度”。不需要动手操作学生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动手操作,否则就是摆设。对于动手有困难的学生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操作,但不要直接告诉操作的具体方法,指令性不要太强,只要在操作的目标、思维方式上做引导,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度,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更强,思维会更活跃,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形成,创造性的培养。 
  三、操作活动与思维发展结合起来
  动手操作只是学习的手段、认知的基础。操作活动需要与思维紧密结合,在操作的基础上加以思维的提升,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在学生认识了1/2的含义后,我让学生拿出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折一折,要求折出这张纸的1/2,这时有的学生横着对折,有的竖着对折,有的按对角线对折,这时我追问了一句:“不同的折法折出来的形状不一样,但为什么都表示1/2呢?”这一问就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提升,使学生认识到虽然折法不同,但都是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纸的1/2。从而深刻的领会了1/2的含义。
其他文献
<正>1949年10月16日非洲事务会议主席保罗·罗伯逊致电毛泽东主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5年4月18~24日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
会议
近来一款游戏《绝地求生》火爆全网,被网友称为"吃鸡"游戏。竞技类游戏中加入较强的人际交往功能,很大程度上增强现实交往和网络交往深度和广度,深受大家追捧。当下的数字游
以四元微乳液(水/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环己烷/正戊醇)为介质,在100℃水热环境下成功地合成了具有蒲公英状、剑麻状以及捆绑式结构的前驱化合物,经300℃焙烧可得结构保持的Co3
分析了我国航空护林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航空护林在护林防火中的优势,结合甘肃省森林资源、地理气候特征,对发展甘肃的航空护林提出了思路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