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体育场馆实行经营型管理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体育经费不足的矛盾,然而在其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面临许多困难,必须从体制、管理、法规等多方面的改革加以解决。因此,本文从管理体制、管理法规等方面对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以对管理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经济效益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0122-01
一、前言
高校体育场馆是指国家投资或学校筹资兴建、学校管理的体育场馆,主要用于教学、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以及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在“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高校体育场馆开始由功能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从无偿服务向有偿服务转变等。通过十多年的改革、探索,有些场馆开始实现经济效益。
二、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场馆功能单一,使用率不高
现有高校体育场馆大多是按照体育教学、训练与竞赛的要求修建的,在设计建造时,主要是从教学、训练、竞赛的要求考虑,功能单一,规模小、标准不高,附属建筑面小,因而承接大型运动会或比赛的能力较低,由于建在校园内对外开放率低,并受一些规章制度的限制,导致使用率低。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大多设施简陋,缺乏配套服务设施,功能单一,实行经营型管理,其自我发展与生存能力较差。
(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还比较淡泊,愿意花钱到体育场馆健身娱乐的人还不是很多。体育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健身娱乐还没有成为社会的普遍需求,因而群体活动等社会效益较好的经营服务项目往往是亏本业务,经济效益较差。现阶段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三)学校财务制度的复杂性与场馆经营的灵活性相矛盾
高校体育场馆是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管理下,要符合学校的一切财务制度,对经营创收所得收入按规定纳入单位的财务管理,这对对外开放经营的积极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不利于经营方式的创新。另外,维修改造资金不足,场馆发展缺乏后劲承包经营责任制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承包经营责任制带来的场馆经营短期行为使得有些场馆的损耗、损坏急剧增加,维修费用急剧上升。
(四)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人员超编严重
经营管理人才是制约高校体育场馆经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然而调查表明,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是当前高校体育场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长期以来,高校体育场馆进人渠道多为体育系统内部流动,致使人员结构失衡,场馆工作人员的来源主要是体委的干部、退役的运动员以及少量的场地、设备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 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型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改革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实现多种管理模式并存根据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不同特点和经营管理的现状,加大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实现多种管理模式的并存。对于小型高校体育场馆,可以委托社区管理,方便居民参加群体活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需要,保障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大中型高校体育场馆,应努力推向市场,采用市场运行机制,部分场馆可尝试实行公司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运作;对于一些训练基地性质的场馆可以委托给运动队(俱乐部)、单项体育协会经营运作。
(二)由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普遍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因而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面前,要实行开放经营必须进行投资改造,方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引导大众的体育消费,使场馆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资金的支持。鉴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维修、改造资金严重不足,而国家投入又有限,因此多渠道筹集资金。
(三)加强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由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创收不同于其它服务性行业,加强对高校体育场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根据市场调节和投入产出计算
(四)引进人才与减员增效并重,完善内部激励机制等手段规范场馆的经营活动,确保高校体育场馆综合效益的提高。鉴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职工队伍的现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高校体育场馆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引进、培养既懂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又谙熟市场运作。
四、结论
高校体育场馆实行经营型管理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体育经费不足的矛盾,然而在其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场馆功能单一,使用率不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学校财务制度的复杂性与场馆经营的灵活性相矛盾;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人员超编严重等诸多问题面临这些问题,必须从体制、管理、法规等多方面的改革加以解决。加强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一步引进人才与减员增效并重,完善内部激励机制等手段规范场馆的经营活动,确保高校体育场馆综合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俊丽;赵启明;;十一届全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及赛后管理模式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2]陈明;;亚运会对广州体育场馆建设及经营管理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韩新君;张建;;高校竞技性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与赛后利用构想——以北京工业大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馆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谢成超;杨学明;王海飞;刘小平;;普通高校体育场馆有偿经营模式探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陈泽兵;体育场馆贯彻ISO9000族标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四川体育科学;2004年03期
[6]王璐;;基于SWOT分析法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环境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7年01期
[7]胡庆山;郭敏;王健;;论我国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经济效益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0122-01
一、前言
高校体育场馆是指国家投资或学校筹资兴建、学校管理的体育场馆,主要用于教学、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以及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在“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高校体育场馆开始由功能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从无偿服务向有偿服务转变等。通过十多年的改革、探索,有些场馆开始实现经济效益。
二、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场馆功能单一,使用率不高
现有高校体育场馆大多是按照体育教学、训练与竞赛的要求修建的,在设计建造时,主要是从教学、训练、竞赛的要求考虑,功能单一,规模小、标准不高,附属建筑面小,因而承接大型运动会或比赛的能力较低,由于建在校园内对外开放率低,并受一些规章制度的限制,导致使用率低。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大多设施简陋,缺乏配套服务设施,功能单一,实行经营型管理,其自我发展与生存能力较差。
(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还比较淡泊,愿意花钱到体育场馆健身娱乐的人还不是很多。体育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健身娱乐还没有成为社会的普遍需求,因而群体活动等社会效益较好的经营服务项目往往是亏本业务,经济效益较差。现阶段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三)学校财务制度的复杂性与场馆经营的灵活性相矛盾
高校体育场馆是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管理下,要符合学校的一切财务制度,对经营创收所得收入按规定纳入单位的财务管理,这对对外开放经营的积极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不利于经营方式的创新。另外,维修改造资金不足,场馆发展缺乏后劲承包经营责任制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承包经营责任制带来的场馆经营短期行为使得有些场馆的损耗、损坏急剧增加,维修费用急剧上升。
(四)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人员超编严重
经营管理人才是制约高校体育场馆经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然而调查表明,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是当前高校体育场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长期以来,高校体育场馆进人渠道多为体育系统内部流动,致使人员结构失衡,场馆工作人员的来源主要是体委的干部、退役的运动员以及少量的场地、设备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 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型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改革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实现多种管理模式并存根据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不同特点和经营管理的现状,加大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实现多种管理模式的并存。对于小型高校体育场馆,可以委托社区管理,方便居民参加群体活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需要,保障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大中型高校体育场馆,应努力推向市场,采用市场运行机制,部分场馆可尝试实行公司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运作;对于一些训练基地性质的场馆可以委托给运动队(俱乐部)、单项体育协会经营运作。
(二)由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普遍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因而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面前,要实行开放经营必须进行投资改造,方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引导大众的体育消费,使场馆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资金的支持。鉴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维修、改造资金严重不足,而国家投入又有限,因此多渠道筹集资金。
(三)加强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由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创收不同于其它服务性行业,加强对高校体育场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根据市场调节和投入产出计算
(四)引进人才与减员增效并重,完善内部激励机制等手段规范场馆的经营活动,确保高校体育场馆综合效益的提高。鉴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职工队伍的现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高校体育场馆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引进、培养既懂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又谙熟市场运作。
四、结论
高校体育场馆实行经营型管理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体育经费不足的矛盾,然而在其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场馆功能单一,使用率不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学校财务制度的复杂性与场馆经营的灵活性相矛盾;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人员超编严重等诸多问题面临这些问题,必须从体制、管理、法规等多方面的改革加以解决。加强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一步引进人才与减员增效并重,完善内部激励机制等手段规范场馆的经营活动,确保高校体育场馆综合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俊丽;赵启明;;十一届全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及赛后管理模式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2]陈明;;亚运会对广州体育场馆建设及经营管理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韩新君;张建;;高校竞技性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与赛后利用构想——以北京工业大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馆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谢成超;杨学明;王海飞;刘小平;;普通高校体育场馆有偿经营模式探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陈泽兵;体育场馆贯彻ISO9000族标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四川体育科学;2004年03期
[6]王璐;;基于SWOT分析法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环境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7年01期
[7]胡庆山;郭敏;王健;;论我国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