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立元,是安徽省霍邱县革命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在大革命时期和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前期,他组织农民运动,创办红光报,进黄埔深造,领导武装暴动,他的一系列革命英雄事迹,无不令人敬佩。
一篇诗作引起的风波
杜立元,原名杜光兴,六安市叶集区洪集镇(原属霍邱县)人,1900年出生。杜家祖辈曾有田产百余亩,家境殷实,后因战乱不已,家境逐渐衰落,家计渐趋困境。但因杜立元聪颖好学,全家举债供其读书。上中学时,杜立元即显现出关注社会、爱国忧民的志向。在阜阳中学读书时,他写下很多批评时政腐败和体恤平民百姓的文章,具有代表性的是读唐诗人杜荀鹤《再经胡县城》有感一诗:
“我今就读胡县城,街头巷尾尽饥民,县宰囊中金银满,哪管饥民不饥民。”诗文虽然浅显,但意义非凡,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对社会有此见解,实在难得(注:①唐时胡县,即当时的阜阳县;②当年大旱阜阳县饥民载道,很多饥民到城里要饭;③杜荀鹤原诗是“去年曾经胡县城,县民无口不怨声。今年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教授语文的王允中先生看后,先批示“佳作宣嘉”,后又将诗文收起,对杜立元说:“你这首诗写得很好,但明显是攻击阜阳县令的,如招来是非对你、对学校都不利。”杜立元没有顶撞老师,但他却将诗重新抄写,贴在学校“学习园地”专栏上,在全校师生中引起轰动。果不其然,学校军训教官刘某很快将此事上告到阜阳县府。阜阳县自卫队头目杨大川带领全副武装的十多个兵士来学校,封了“学习园地”,追究杜立元“辱没县长”的罪责,要抓杜立元。最终校方以杜立元已出走,又加上多方疏通,才平息此事。此后杜立元改掉了原名杜光兴,在老乡袁新民就读的阜阳师范旁听了近3个月。期间,袁新民向其介绍了很多进步书刊,如《青年杂志》(《新青年》前身)以及刚刚传入的宣传苏联十月革命的有关书籍,杜立元爱不释手,深读细研,思想有了质的飞跃,他对袁新民说:“隐居3个月,认识了社会,认识了世界,胜读十年书。”
走上革命征程
由于在阜阳无法立足,杜立元便回到家乡,先后在霍邱洪集、金寨白塔畈、袁家岭等地教书,结识了当地的一些进步师生。不久,已是共产党员的袁新民也回到家乡,先后在霍邱县城关小学、叶集民强小学,以教书为掩护,积极发展党的组织,组建农民协会,并介绍杜立元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杜立元经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返乡后,进一步组建农协,秘密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并以维护民众生存权利的名义,发动农民协会开展减租减息和抗捐抗税等斗争。
当时叶集属于霍邱县南四区,区长胡子义以传话名义扣留了一些要求减租减息的农协会员,并威胁农协会说:“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没说反对政府,农协会减租减息,地主不交皇粮,抗捐抗税,工商界不交国税,政府如何完成国家规定上交税赋?你们农民协会活动,就是反对国民政府行为……”鉴于此,袁新民召开南四区各地党组织负责人和农协会干部开会,调查胡子义实施苛捐杂税、放高利贷、盘剥民众等劣迹,写出胡子义十大罪状,印成传单四处散发、张贴。杜立元则带领洪集小学师生80多人,带着两只装满胡子义罪行传单的箩筐,从洪集一路张贴到叶集,并推举杜洪光为代表,找胡子义交涉其扣押农协会员事宜。胡子义闻讯跑到长集亲戚家躲藏,结果被杜洪光带领农协会员捉回。接着,农协召集的民众大会在叶集召开,有市民、农民、学校师生5000多人参加,控诉胡子义罪行。会后,还组织了请愿团到霍邱县请愿,要求县政府惩办胡子义。县长张东野自知农民协会的威力难以抗拒,便以“民间租贷关系,行政不予干预”为由,下令罢免了胡子义区长之职。霍邱南四区斗倒了胡子义,震动了全县,农民协会的声望由此大大提高。此后,南四区农民运动开展得更加广泛,减租减息、抗捐抗税闹得热火朝天。地方党组织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和壮大。1928年3月,中共霍邱县委成立,白大畈党支部书记杨晴轩被选为县委书记,袁新民任宣传部长,杜立元任县委委员。
黄埔赤子
1926年夏,广东国民政府为统一全国,出师北伐,10月攻克武汉后,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次年初,杜立元通过在武汉国民革命军叶挺部工作的戴铸九(金寨白塔畈人),考入了武汉黄埔军校(后改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但当时仍习惯称其为黄埔军校)。在这里,杜立元结识了很多从家乡去武汉黄埔军校学习的同志,其中有周维炯、漆德玮等。杜立元学习十分勤奋,每次考核,政治、军事都很优秀,经常受到校部领导人恽代英、施存统等人的表扬。正当黄埔学子满怀报国信心、勤学苦练之际,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夏斗寅部趁势发动叛乱,逼近武汉。当时的武汉一片混乱,商店歇业,工厂关闭。为稳定武汉形势,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驻武汉的叶挺第二十四师和中央独立师将黄埔军校学生编入部队,奋起抵抗。杜立元被编入二十四师一团三连任指导员,与连长周维炯在武汉纸坊镇要塞抵抗夏斗寅叛军,屡立战功。中央独立师接连在土地堂等要塞大败叛军,武汉形势暂时得以稳定。但不久之后,国民党右派唐生智借故将黄埔军校学员800多人调往小洪山进行所谓军事训练,并规定只带枪支,不带子弹。一个月训练结束后,唐生智命反共急先锋何键部收编学生军,并要缴械学生军枪支。当时负责领导学生军的政治部主任施存统命令警卫连的周维炯、杜立元下山找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请其出马干预。周维炯与杜立元下山找到叶剑英,报告了情况。叶剑英所在第四军属国民党第二方面军张发奎领导,叶剑英利用和张发奎的关系,说学生军是一支有生力量,请求张发奎收编。何键自知拗不过张发奎这位方面军大员,只好乖乖退避。张发奎将学生军编为第四军军官教导团,由叶剑英兼任团长,开往九江。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决定各地共产党人立即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以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方针。在叶剑英的帮助下,学生军中的共产党员陆续回到家乡,根据八七会议方针,组织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开展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组织武装暴动
杜立元回乡后,很快和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积极组织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开展反抗国民党的斗争。
1928年初至1932年春夏之交,杨晴轩、任怀俊、杜立元等先后担任中共霍邱县委书记。这期间,杜立元任县委机关所在的红光报社社长,较长时间负责县委日常工作。在杜立元领导下,《红光报》社大力宣传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揭露国民党的反动腐朽和欺压穷人的罪行。1928年7月1日,為了扩大宣传范围,发动群众,县委决定全县统一行动,举行一次“文字暴动”。经过充分准备,7月27日,各级党组织和农民协会,将10万多张标语、传单,一夜之间贴满了霍邱县城关周边南北100多里的集镇、乡村及国民党区、乡、保、公所的墙壁,国民党区乡保公所大院里也被撒满传单。这场“文字暴动”,令老百姓拍手称快,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老财则惊慌万分。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尽管国民党派出大批鹰犬,四处搜捕共产党人,但最终一无所获。
1930年2月28日,在杜立元、杜洪光等领导下,发起了“洪集暴动”,暴动民众攻打杜家北楼、窦家圩子一举成功,缴获枪支20多支和大量粮款,并设立县苏维埃四区,杜立元兼任区委书记。接着又举行了“河口暴动”,整个霍南地区反动武装,一部被歼灭,一部逃到县城,霍南地区几尽赤化,建立了10多个乡苏维埃政权。这时与霍南毗连的麻埠、流波、金家寨、燕子河,在立夏节起义成立的红三十二师支援下,武装暴动连战皆捷。1930年1月20日,在流波,各路武装暴动大军大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师。
此后,杜立元领导的武装暴动队伍先期编入红一军所属部队,后又经多次改编进入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杜立元任团党代表。在48天的苏家埠战役中,红军歼俘敌3万多人,杜立元所在团即毙俘敌300多人,并配合七十三师一部,生俘敌总指挥厉式鼎。
身经百战的杜立元,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每次都毫发无损。可是在张国焘发动的大“肃反”中,他却未能幸免。1932年春夏之交,杜立元在大固店不幸牺牲,年仅32岁,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得以平反昭雪。
(责任编辑:张文军)
一篇诗作引起的风波
杜立元,原名杜光兴,六安市叶集区洪集镇(原属霍邱县)人,1900年出生。杜家祖辈曾有田产百余亩,家境殷实,后因战乱不已,家境逐渐衰落,家计渐趋困境。但因杜立元聪颖好学,全家举债供其读书。上中学时,杜立元即显现出关注社会、爱国忧民的志向。在阜阳中学读书时,他写下很多批评时政腐败和体恤平民百姓的文章,具有代表性的是读唐诗人杜荀鹤《再经胡县城》有感一诗:
“我今就读胡县城,街头巷尾尽饥民,县宰囊中金银满,哪管饥民不饥民。”诗文虽然浅显,但意义非凡,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对社会有此见解,实在难得(注:①唐时胡县,即当时的阜阳县;②当年大旱阜阳县饥民载道,很多饥民到城里要饭;③杜荀鹤原诗是“去年曾经胡县城,县民无口不怨声。今年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教授语文的王允中先生看后,先批示“佳作宣嘉”,后又将诗文收起,对杜立元说:“你这首诗写得很好,但明显是攻击阜阳县令的,如招来是非对你、对学校都不利。”杜立元没有顶撞老师,但他却将诗重新抄写,贴在学校“学习园地”专栏上,在全校师生中引起轰动。果不其然,学校军训教官刘某很快将此事上告到阜阳县府。阜阳县自卫队头目杨大川带领全副武装的十多个兵士来学校,封了“学习园地”,追究杜立元“辱没县长”的罪责,要抓杜立元。最终校方以杜立元已出走,又加上多方疏通,才平息此事。此后杜立元改掉了原名杜光兴,在老乡袁新民就读的阜阳师范旁听了近3个月。期间,袁新民向其介绍了很多进步书刊,如《青年杂志》(《新青年》前身)以及刚刚传入的宣传苏联十月革命的有关书籍,杜立元爱不释手,深读细研,思想有了质的飞跃,他对袁新民说:“隐居3个月,认识了社会,认识了世界,胜读十年书。”
走上革命征程
由于在阜阳无法立足,杜立元便回到家乡,先后在霍邱洪集、金寨白塔畈、袁家岭等地教书,结识了当地的一些进步师生。不久,已是共产党员的袁新民也回到家乡,先后在霍邱县城关小学、叶集民强小学,以教书为掩护,积极发展党的组织,组建农民协会,并介绍杜立元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杜立元经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返乡后,进一步组建农协,秘密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并以维护民众生存权利的名义,发动农民协会开展减租减息和抗捐抗税等斗争。
当时叶集属于霍邱县南四区,区长胡子义以传话名义扣留了一些要求减租减息的农协会员,并威胁农协会说:“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没说反对政府,农协会减租减息,地主不交皇粮,抗捐抗税,工商界不交国税,政府如何完成国家规定上交税赋?你们农民协会活动,就是反对国民政府行为……”鉴于此,袁新民召开南四区各地党组织负责人和农协会干部开会,调查胡子义实施苛捐杂税、放高利贷、盘剥民众等劣迹,写出胡子义十大罪状,印成传单四处散发、张贴。杜立元则带领洪集小学师生80多人,带着两只装满胡子义罪行传单的箩筐,从洪集一路张贴到叶集,并推举杜洪光为代表,找胡子义交涉其扣押农协会员事宜。胡子义闻讯跑到长集亲戚家躲藏,结果被杜洪光带领农协会员捉回。接着,农协召集的民众大会在叶集召开,有市民、农民、学校师生5000多人参加,控诉胡子义罪行。会后,还组织了请愿团到霍邱县请愿,要求县政府惩办胡子义。县长张东野自知农民协会的威力难以抗拒,便以“民间租贷关系,行政不予干预”为由,下令罢免了胡子义区长之职。霍邱南四区斗倒了胡子义,震动了全县,农民协会的声望由此大大提高。此后,南四区农民运动开展得更加广泛,减租减息、抗捐抗税闹得热火朝天。地方党组织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和壮大。1928年3月,中共霍邱县委成立,白大畈党支部书记杨晴轩被选为县委书记,袁新民任宣传部长,杜立元任县委委员。
黄埔赤子
1926年夏,广东国民政府为统一全国,出师北伐,10月攻克武汉后,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次年初,杜立元通过在武汉国民革命军叶挺部工作的戴铸九(金寨白塔畈人),考入了武汉黄埔军校(后改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但当时仍习惯称其为黄埔军校)。在这里,杜立元结识了很多从家乡去武汉黄埔军校学习的同志,其中有周维炯、漆德玮等。杜立元学习十分勤奋,每次考核,政治、军事都很优秀,经常受到校部领导人恽代英、施存统等人的表扬。正当黄埔学子满怀报国信心、勤学苦练之际,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夏斗寅部趁势发动叛乱,逼近武汉。当时的武汉一片混乱,商店歇业,工厂关闭。为稳定武汉形势,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驻武汉的叶挺第二十四师和中央独立师将黄埔军校学生编入部队,奋起抵抗。杜立元被编入二十四师一团三连任指导员,与连长周维炯在武汉纸坊镇要塞抵抗夏斗寅叛军,屡立战功。中央独立师接连在土地堂等要塞大败叛军,武汉形势暂时得以稳定。但不久之后,国民党右派唐生智借故将黄埔军校学员800多人调往小洪山进行所谓军事训练,并规定只带枪支,不带子弹。一个月训练结束后,唐生智命反共急先锋何键部收编学生军,并要缴械学生军枪支。当时负责领导学生军的政治部主任施存统命令警卫连的周维炯、杜立元下山找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请其出马干预。周维炯与杜立元下山找到叶剑英,报告了情况。叶剑英所在第四军属国民党第二方面军张发奎领导,叶剑英利用和张发奎的关系,说学生军是一支有生力量,请求张发奎收编。何键自知拗不过张发奎这位方面军大员,只好乖乖退避。张发奎将学生军编为第四军军官教导团,由叶剑英兼任团长,开往九江。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决定各地共产党人立即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以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方针。在叶剑英的帮助下,学生军中的共产党员陆续回到家乡,根据八七会议方针,组织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开展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组织武装暴动
杜立元回乡后,很快和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积极组织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开展反抗国民党的斗争。
1928年初至1932年春夏之交,杨晴轩、任怀俊、杜立元等先后担任中共霍邱县委书记。这期间,杜立元任县委机关所在的红光报社社长,较长时间负责县委日常工作。在杜立元领导下,《红光报》社大力宣传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揭露国民党的反动腐朽和欺压穷人的罪行。1928年7月1日,為了扩大宣传范围,发动群众,县委决定全县统一行动,举行一次“文字暴动”。经过充分准备,7月27日,各级党组织和农民协会,将10万多张标语、传单,一夜之间贴满了霍邱县城关周边南北100多里的集镇、乡村及国民党区、乡、保、公所的墙壁,国民党区乡保公所大院里也被撒满传单。这场“文字暴动”,令老百姓拍手称快,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老财则惊慌万分。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尽管国民党派出大批鹰犬,四处搜捕共产党人,但最终一无所获。
1930年2月28日,在杜立元、杜洪光等领导下,发起了“洪集暴动”,暴动民众攻打杜家北楼、窦家圩子一举成功,缴获枪支20多支和大量粮款,并设立县苏维埃四区,杜立元兼任区委书记。接着又举行了“河口暴动”,整个霍南地区反动武装,一部被歼灭,一部逃到县城,霍南地区几尽赤化,建立了10多个乡苏维埃政权。这时与霍南毗连的麻埠、流波、金家寨、燕子河,在立夏节起义成立的红三十二师支援下,武装暴动连战皆捷。1930年1月20日,在流波,各路武装暴动大军大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师。
此后,杜立元领导的武装暴动队伍先期编入红一军所属部队,后又经多次改编进入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杜立元任团党代表。在48天的苏家埠战役中,红军歼俘敌3万多人,杜立元所在团即毙俘敌300多人,并配合七十三师一部,生俘敌总指挥厉式鼎。
身经百战的杜立元,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每次都毫发无损。可是在张国焘发动的大“肃反”中,他却未能幸免。1932年春夏之交,杜立元在大固店不幸牺牲,年仅32岁,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得以平反昭雪。
(责任编辑:张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