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电子设备中,电器的连接是导线、电缆来实现的。电缆装配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性能,电缆装配是电子产品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主要解决公司生产最多的J599系列圆形连接器的压接工艺中出现的问题,从加工角度进行研究,进而规范加工工艺,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电缆 压接 工艺
1 引言
公司近年来生产的电缆多为J599等系列圆形电连接器,该类型的电连接器主要采用压接端接形式。连接器压接件采用先进的、可靠性高的压接端接方式,属于后送后取式圆筒形压接型连接件,可用装卸工具装入绝缘安装板或从绝缘安装板中卸出,使用和维修方便。该类型压接件通过专用压接工具将压接件与导线紧密压接在一起。导线规格与压接件的孔径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否则会造成导线的过压(导线易断)与欠压(导线易拉出来), 使连接器在使用中存在隐患。
2 压接原理
使用专门的压接工具或设备,给压接件施加足够的压力,使端子沿导线四周产生机械压缩或变形。线缆是由多根圆芯线绞合而成,芯线间存在间隙。压接时,芯线受挤压变形填充间隙,外界继续挤压使芯线与端子间产生塑性变形。同时两种金属面还产生扩散现象,在变形过程中,压接的温度显著升高,温度越高,扩散越激烈,从而在端子和线缆的接触面形成合金层,达到可靠的连接。
3 工艺要求
3.1 外观、尺寸检查
3.1.1 目检(视觉检查)
压接后进行外观检查应满足如下要求:
a)压接好的连接件表面应清洁,不应有锈蚀等损伤(包括装连前检验中漏检的);
b)压接件的变形只允许是由压接工具压头压出的压痕;压模标记.应正确、清晰可辨;
c)压接后的压线筒,压接成形应正确.导线线芯应全部被线芯压线筒包裹,导线线芯不得外漏或外露,导线绝缘层不得进入线芯压线筒,开式压线筒压接后的尺寸应符合要求。导线线芯露出压线筒的尺寸及导线绝缘层末端至压线筒口(压线筒尾端)之间导线线芯裸露尺寸应符合规定要求;
d)压接后的压线筒不应有裂纹、裂口、锐边、金属剥脱、毛刺、镀层损坏或切口等,压线筒表面清洁无污物;
e)导线绝缘层不应有破坏、损伤、烧焦等现象,导线线芯不应有折断、刻痕等现象,当有检查孔时,从检查孔应能看见导线线芯;
f)压接后的压接件不应有弯曲,扭曲等变形,也不应有不足压接(压接后导线松动)和过分压接(压接部位导线有压接形成的断头或有畸形)。
3.1.2 尺寸检查
尺寸检查应采用能保证相应产品规定尺寸精度的通用或专用量规、量具进行。
3.2 抗拉强度试验
一般情况下,压接连接件的抗拉强度值应符合其产品图或技术条件中对抗拉强度的规定执行。
4 电缆压接工艺过程
4.1压接前的准备
确认导线、压接件的型号、规格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导线、压接件应相匹配。导线、压接件应清洁,不应有油膜、变色、锈蚀、镀层剥落和变形等。确认工位上的压接工具应与被压接的压接件、导线组合相匹配,并经过校准,作好标记(设封完好)。使用前应擦去多余的润滑剂,并按压接工具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使用。压接件在压接前涂保护剂,材料为GJB 1300-1991防护剂 DJB-823浓度1.5%。按工艺要求进行下线,下线长度应留出加工损耗余量。剥去导线(电缆)绝缘层时,不得损害线芯,并使导线线芯金属裸露。
4.2电缆压接过程
电缆压接过程分别是下线、剥线、试件、压接、压接连接件。
4.2.1下线
根据工艺要求进行,下线时需考虑电缆的最大公差和剥线长度。
4.2.2剥线
下线后的导线剥除导线绝缘皮时,应采用化学、热或机械的方法。要求导线的导体切断面垂直于导线纵轴线,所有股线长度一致。导线没有刮伤、划痕、断开、压扁或其他损伤。加工后的绝缘皮的切口整洁,没有任何刺穿、拉伸、磨损、变色、燒焦或烧坏。
4.2.3试件
在批量生产前需做试件试验,确定压接工具的压接头选择和档位调节为最佳,能够满足电缆工艺、产品图及相关技术文件对压接连接件抗拉强度的要求后进行整批压接。
试件准备时应符合:
a)对有抗拉强度要求的压接连接件,按规定的周期制作6件试件,若产品有规定时,试件按相关工艺、产品图及相关技术文件规定的试验数量执行;
b)用作抗拉强度试验的试件,其压接连接件的导线长度应在140mm左右;
c)抗拉强度试验用试件由实际生产者来制作。
4.2.4压接
将剥除绝缘皮的导线线芯平直套入压接件,放入调整好的压接钳中进行压接。一旦压接操作开始后,压接工具不能被打开直到整个压接循环完成。压接连接件形成后,取出压接件进行下一个压接作业。
4.2.5压接连接件
压接完成后的压接连接件尺寸应符合工艺、产品图及相关技术文件对电缆的要求。压接完成后的压接连接件外观应完好,无破损、机械损伤,压接紧固,不得松动、露线。
5 操作原则
5.1 导线、压接件、压接工具的组合匹配
5.1.1 导线线芯尺寸(截面)、压接件压线筒尺寸、压接工具压模的品种规格和压头尺寸,三者必须组合匹配正确。导线绝缘层外径、压线筒绝缘或抗振绝缘支撑的规格和品种、压接工具支撑压模的品种和规格,三者必须相适配。一个压线筒内压接两根导线时,导线的总截面应和压线筒尺寸相匹配。
5.1.2 不应采用折叠导线线芯的方法来增加导体截面,以适应尺寸较大的压线筒。
5.1.3 不应采用一些线芯留在压线筒外或用修剪线芯的方法来减少导线截面,以适应尺寸较小的压线筒。 5.1.4 导线的所有线芯应整齐地插入压线筒,不能有任何折弯。
5.2 压接连接导线在压线筒内的位置
导线线芯在压线筒内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 压痕位置
坑压式压接连接的压痕一般情况下,沿压线筒同向的位置,应在压线筒的中部;沿压线筒径向压坑应均布。压接件或压接工具标准另有规定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5.2.2压接操作
压接操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压接件在压接工具内必须正确定位;
b) 严格按有关技术标准和压接件、压接工具制造方所提供的使用方法进行压接;
c) 压痕位置应符合压接件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
5.3压接过程中不应损伤导线绝缘层和压线筒;
5.4 严禁对因压接而弯曲变形的压接连接件进行矫直。
6 压接工具的验证方法
为确保已投入使用的压接工具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正常工作。新压接工具在投入使用前,必须按压接工具产品使用说明和相应产品标准规定的交收检验项目进行复检。压接工具在使用前,必须对压接工具进行校准。每一件校准好的压接工具必须作有规定的标志。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时,应在每天的班前、班后和每个生产批的批前、批后对工具压接的压接连接件进行的检查和试验。验证试验用的试件必须由每一生产者用生产中使用的压接件、导线制作。
验证工作包括:
a)当规定的压接件、导线组合,有压模检验量规或通止量规时,应先用量规在压接工具完全闭合的状态下,检查压模或压头的闭合尺寸,
b)对以上每一種情况其操作者均应制备三件试件,提交进行抗拉强度试验。如试验合格,工具可继续使用;如试验有任何一项不合格,工具应立即撤离工作场所,重新校准。
7 总结
本文是通过对J599系列电缆生产加工压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汇总并解决后,进行的工艺方法改进,在工艺执行过程中有很强的执行性。经过大量试验和产品的交验验证,采用该工艺方法后,公司生产的电缆一次校验合格率为100%。
参考文献
[1]徐英.压接连接工艺技术研究[J].电子工艺技术,2005,第26卷第1期:21-23.
[2]李晓麟.多芯电缆装焊工艺与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79-79.
关键词:电缆 压接 工艺
1 引言
公司近年来生产的电缆多为J599等系列圆形电连接器,该类型的电连接器主要采用压接端接形式。连接器压接件采用先进的、可靠性高的压接端接方式,属于后送后取式圆筒形压接型连接件,可用装卸工具装入绝缘安装板或从绝缘安装板中卸出,使用和维修方便。该类型压接件通过专用压接工具将压接件与导线紧密压接在一起。导线规格与压接件的孔径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否则会造成导线的过压(导线易断)与欠压(导线易拉出来), 使连接器在使用中存在隐患。
2 压接原理
使用专门的压接工具或设备,给压接件施加足够的压力,使端子沿导线四周产生机械压缩或变形。线缆是由多根圆芯线绞合而成,芯线间存在间隙。压接时,芯线受挤压变形填充间隙,外界继续挤压使芯线与端子间产生塑性变形。同时两种金属面还产生扩散现象,在变形过程中,压接的温度显著升高,温度越高,扩散越激烈,从而在端子和线缆的接触面形成合金层,达到可靠的连接。
3 工艺要求
3.1 外观、尺寸检查
3.1.1 目检(视觉检查)
压接后进行外观检查应满足如下要求:
a)压接好的连接件表面应清洁,不应有锈蚀等损伤(包括装连前检验中漏检的);
b)压接件的变形只允许是由压接工具压头压出的压痕;压模标记.应正确、清晰可辨;
c)压接后的压线筒,压接成形应正确.导线线芯应全部被线芯压线筒包裹,导线线芯不得外漏或外露,导线绝缘层不得进入线芯压线筒,开式压线筒压接后的尺寸应符合要求。导线线芯露出压线筒的尺寸及导线绝缘层末端至压线筒口(压线筒尾端)之间导线线芯裸露尺寸应符合规定要求;
d)压接后的压线筒不应有裂纹、裂口、锐边、金属剥脱、毛刺、镀层损坏或切口等,压线筒表面清洁无污物;
e)导线绝缘层不应有破坏、损伤、烧焦等现象,导线线芯不应有折断、刻痕等现象,当有检查孔时,从检查孔应能看见导线线芯;
f)压接后的压接件不应有弯曲,扭曲等变形,也不应有不足压接(压接后导线松动)和过分压接(压接部位导线有压接形成的断头或有畸形)。
3.1.2 尺寸检查
尺寸检查应采用能保证相应产品规定尺寸精度的通用或专用量规、量具进行。
3.2 抗拉强度试验
一般情况下,压接连接件的抗拉强度值应符合其产品图或技术条件中对抗拉强度的规定执行。
4 电缆压接工艺过程
4.1压接前的准备
确认导线、压接件的型号、规格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导线、压接件应相匹配。导线、压接件应清洁,不应有油膜、变色、锈蚀、镀层剥落和变形等。确认工位上的压接工具应与被压接的压接件、导线组合相匹配,并经过校准,作好标记(设封完好)。使用前应擦去多余的润滑剂,并按压接工具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使用。压接件在压接前涂保护剂,材料为GJB 1300-1991防护剂 DJB-823浓度1.5%。按工艺要求进行下线,下线长度应留出加工损耗余量。剥去导线(电缆)绝缘层时,不得损害线芯,并使导线线芯金属裸露。
4.2电缆压接过程
电缆压接过程分别是下线、剥线、试件、压接、压接连接件。
4.2.1下线
根据工艺要求进行,下线时需考虑电缆的最大公差和剥线长度。
4.2.2剥线
下线后的导线剥除导线绝缘皮时,应采用化学、热或机械的方法。要求导线的导体切断面垂直于导线纵轴线,所有股线长度一致。导线没有刮伤、划痕、断开、压扁或其他损伤。加工后的绝缘皮的切口整洁,没有任何刺穿、拉伸、磨损、变色、燒焦或烧坏。
4.2.3试件
在批量生产前需做试件试验,确定压接工具的压接头选择和档位调节为最佳,能够满足电缆工艺、产品图及相关技术文件对压接连接件抗拉强度的要求后进行整批压接。
试件准备时应符合:
a)对有抗拉强度要求的压接连接件,按规定的周期制作6件试件,若产品有规定时,试件按相关工艺、产品图及相关技术文件规定的试验数量执行;
b)用作抗拉强度试验的试件,其压接连接件的导线长度应在140mm左右;
c)抗拉强度试验用试件由实际生产者来制作。
4.2.4压接
将剥除绝缘皮的导线线芯平直套入压接件,放入调整好的压接钳中进行压接。一旦压接操作开始后,压接工具不能被打开直到整个压接循环完成。压接连接件形成后,取出压接件进行下一个压接作业。
4.2.5压接连接件
压接完成后的压接连接件尺寸应符合工艺、产品图及相关技术文件对电缆的要求。压接完成后的压接连接件外观应完好,无破损、机械损伤,压接紧固,不得松动、露线。
5 操作原则
5.1 导线、压接件、压接工具的组合匹配
5.1.1 导线线芯尺寸(截面)、压接件压线筒尺寸、压接工具压模的品种规格和压头尺寸,三者必须组合匹配正确。导线绝缘层外径、压线筒绝缘或抗振绝缘支撑的规格和品种、压接工具支撑压模的品种和规格,三者必须相适配。一个压线筒内压接两根导线时,导线的总截面应和压线筒尺寸相匹配。
5.1.2 不应采用折叠导线线芯的方法来增加导体截面,以适应尺寸较大的压线筒。
5.1.3 不应采用一些线芯留在压线筒外或用修剪线芯的方法来减少导线截面,以适应尺寸较小的压线筒。 5.1.4 导线的所有线芯应整齐地插入压线筒,不能有任何折弯。
5.2 压接连接导线在压线筒内的位置
导线线芯在压线筒内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 压痕位置
坑压式压接连接的压痕一般情况下,沿压线筒同向的位置,应在压线筒的中部;沿压线筒径向压坑应均布。压接件或压接工具标准另有规定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5.2.2压接操作
压接操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压接件在压接工具内必须正确定位;
b) 严格按有关技术标准和压接件、压接工具制造方所提供的使用方法进行压接;
c) 压痕位置应符合压接件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
5.3压接过程中不应损伤导线绝缘层和压线筒;
5.4 严禁对因压接而弯曲变形的压接连接件进行矫直。
6 压接工具的验证方法
为确保已投入使用的压接工具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正常工作。新压接工具在投入使用前,必须按压接工具产品使用说明和相应产品标准规定的交收检验项目进行复检。压接工具在使用前,必须对压接工具进行校准。每一件校准好的压接工具必须作有规定的标志。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时,应在每天的班前、班后和每个生产批的批前、批后对工具压接的压接连接件进行的检查和试验。验证试验用的试件必须由每一生产者用生产中使用的压接件、导线制作。
验证工作包括:
a)当规定的压接件、导线组合,有压模检验量规或通止量规时,应先用量规在压接工具完全闭合的状态下,检查压模或压头的闭合尺寸,
b)对以上每一種情况其操作者均应制备三件试件,提交进行抗拉强度试验。如试验合格,工具可继续使用;如试验有任何一项不合格,工具应立即撤离工作场所,重新校准。
7 总结
本文是通过对J599系列电缆生产加工压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汇总并解决后,进行的工艺方法改进,在工艺执行过程中有很强的执行性。经过大量试验和产品的交验验证,采用该工艺方法后,公司生产的电缆一次校验合格率为100%。
参考文献
[1]徐英.压接连接工艺技术研究[J].电子工艺技术,2005,第26卷第1期:21-23.
[2]李晓麟.多芯电缆装焊工艺与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