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胆囊结石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我科接受的56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开腹手术模式和腹腔镜咀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析。乙组的各项指标参数明显。乙组和甲组的并发敲生几率分析。分别是3.5%和10.7%。结论:对于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咀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能减少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结石:腹腔镜咀囊切除术:开腹手术;效果分析
[中国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4-073-01
胆囊结石的发生几率比较高,手术切除胆囊是当前的首选方式,手术方式: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下胆囊切除术。为了分析胆囊结石给予腹腔镜辅助下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选择近一年来我科56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下膽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近一年我科接受的56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两组分别是28例患者,甲组和乙组的患者的男女比例和年龄等基本一致,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后得知,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符合临床研究要求,因此可以对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和研究。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给予的是开腹方式进行治疗,患者选择仰卧位姿势,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患者右上腹经腹直肌做57cm的切口,对患者的胆囊、肝脏以及其他组织等进行探查,检查后,顺行或逆行切除患者的胆囊,逐层关闭腹腔。
乙组给予的是腹腔镜辅助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选择平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选取肚脐上缘为进镜孔,切开皮肤约lcm,建立气腹,在剑突下2cm稍偏右处、右腹直肌外缘肋缘下约2cm处,在可视下分别置入1.0cm,0.5cm戳卡。调整体位:头高足低15°~20°角及身体左倾15°~30°角位置,对患者的胆囊管和动脉等进行分离、生物夹夹闭并离断,顺行剥离胆囊,剥离后对出血点进行止血操作,取出胆囊后缝合。
1.3评价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进行分析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O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0.05.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析,乙组的各项指标参数明显,如表一: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感染现象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分析,乙组和甲组出现切口感染以及脂肪液化的案例分别是1例和3例,乙组和甲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分别是3.5%和10.7%,对比后差异明显,乙组效果突出。
3讨论
胆囊结石是胆道系统常见的一种病症,造成胆囊结石的原因比较多,部分患者由于不爱运动,日积月累后导致胆囊肌的收缩能力下降,容易出现胆汁淤积和其他异常反应,此外很多患者不愿意吃早餐,容易导致胆汁浓缩,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胆囊结石诊断明确,凡是具有手术指征均应实施手术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析,乙组的各项指标参数明显。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分析,分别是3.5%和10.7%。说明对于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术效果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不存在其他异常反应,术后恢复快,病人易接受。
刘利军等报道中,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数据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乙组的效果明显,和其他文献报道相比,结果基本一致,可行性高。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方式有明显的优势,能减少并发症,值得实施和推广。
[关键词]胆结石:腹腔镜咀囊切除术:开腹手术;效果分析
[中国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4-073-01
胆囊结石的发生几率比较高,手术切除胆囊是当前的首选方式,手术方式: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下胆囊切除术。为了分析胆囊结石给予腹腔镜辅助下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选择近一年来我科56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下膽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近一年我科接受的56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两组分别是28例患者,甲组和乙组的患者的男女比例和年龄等基本一致,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后得知,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符合临床研究要求,因此可以对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和研究。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给予的是开腹方式进行治疗,患者选择仰卧位姿势,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患者右上腹经腹直肌做57cm的切口,对患者的胆囊、肝脏以及其他组织等进行探查,检查后,顺行或逆行切除患者的胆囊,逐层关闭腹腔。
乙组给予的是腹腔镜辅助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选择平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选取肚脐上缘为进镜孔,切开皮肤约lcm,建立气腹,在剑突下2cm稍偏右处、右腹直肌外缘肋缘下约2cm处,在可视下分别置入1.0cm,0.5cm戳卡。调整体位:头高足低15°~20°角及身体左倾15°~30°角位置,对患者的胆囊管和动脉等进行分离、生物夹夹闭并离断,顺行剥离胆囊,剥离后对出血点进行止血操作,取出胆囊后缝合。
1.3评价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进行分析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O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0.05.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析,乙组的各项指标参数明显,如表一: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感染现象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分析,乙组和甲组出现切口感染以及脂肪液化的案例分别是1例和3例,乙组和甲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分别是3.5%和10.7%,对比后差异明显,乙组效果突出。
3讨论
胆囊结石是胆道系统常见的一种病症,造成胆囊结石的原因比较多,部分患者由于不爱运动,日积月累后导致胆囊肌的收缩能力下降,容易出现胆汁淤积和其他异常反应,此外很多患者不愿意吃早餐,容易导致胆汁浓缩,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胆囊结石诊断明确,凡是具有手术指征均应实施手术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析,乙组的各项指标参数明显。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分析,分别是3.5%和10.7%。说明对于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术效果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不存在其他异常反应,术后恢复快,病人易接受。
刘利军等报道中,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数据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乙组的效果明显,和其他文献报道相比,结果基本一致,可行性高。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方式有明显的优势,能减少并发症,值得实施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