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唱教学是全面学习音乐的基础,歌唱活动直接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歌唱本身又有着非常丰富的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最自然的学习形式,使儿童学习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多声部能力等等。所以要充分重视歌唱教学,并且努力引导学生不仅要“唱会”歌曲更重要的是“唱好”歌曲。
【关键词】:唱歌教学、“唱好”歌曲、教学方法
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课程类型。唱歌教学的任务,一是唱会,所谓“会”就要做到把音乐、节奏、歌词等唱准确;二是唱好,所谓“好”是指吐字清楚,声音优美,速度恰当,风格对头,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唱来培养学生歌唱的技能技巧。唱歌教学是学生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和享受美的过程,是师生合作,共同参与的一种活动。
一、“唱好”歌曲的意义
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的先天素质参差不齐,兴趣爱好和知识技能也截然不同。这是学生音乐能力客观存在的差异。对此,教师应该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共同发展为目标,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让学生建立唱歌的“感觉”,对歌唱技能有感性的认识,为今后形成一系列复杂的歌唱心理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借助形象思维来解决比较复杂、抽象的歌唱问题,多角度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具体的歌唱“感觉”,让学生认识到歌唱技巧是可见、可想、可感、可控的。
二、“唱好”歌曲的方法
1、听唱法
在小学唱歌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即“听唱法”。 听唱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为基本方式进行的唱歌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有人片面地将它理解为单纯的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事实上听唱教学法是在聆听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歌曲的特点从节奏、音高、力度等不同的音乐要素入手利用节奏乐器演奏、律动、舞蹈等活动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中去体验、发现和探索。这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听唱模式中学生首先通过听熟悉了歌曲的节奏及旋律走向也就是说对歌曲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唱歌技能技巧的训练将原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阶段。
2、旋律引导法
我在教学中,我会在“听唱法”的基础上采用了“旋律引导法”。 “旋律引导法”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及对旋律的熟悉程度,对学生识谱能力和乐感的培养都有帮助。它能适合各种层次的学生的教学,不论学生识谱能力的高低,都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提高个人的视唱能力,学生更能够通过老师出示的旋律与自己所想、所唱作比较,相互探索,发现错误及不足,促进共同进步。如在教唱《小渔篓》这首歌时,采用“旋律引导”法,要求学生根据音符的高低画出的旋律线条,边模唱边画旋律线条,从而来掌握自己模唱旋律的高低,解决音准及音高问题,在旋律掌握好的基础上把旋律换成歌词,完成歌曲的学唱。这就在“听唱法”的基础上减少了老师逐句歌唱的过程,增加了学生动脑思考的活动及学生与旋律的接触,对培养学生识谱及乐曲感受能力都有帮助。
3、体态律动教学法
在音乐教学中,律动是以有韵律的身体动作或姿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它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良好途径。在生活中人的一举一动都伴随着音乐与律动,音乐与律动是密切联系的,有时甚至是分不开的。它对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律动这种肢体语言,会使学生一开始接触音乐就习惯于同时从身心两方面去体验音乐,从而提高学生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所以,如果鼓励孩子们除了运用耳朵外,还运用身体的其他部分,他们对音乐的反应就会变得充满无穷无尽的生命力,进步就会变得惊人的快。要在律动中培养学生感悟音乐。借助律动来表现音乐意境,使音乐直观形象,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音乐风格。
4、语言描述法
由于复杂多变的歌唱技巧是歌唱器官在人脑高级神经系统支配下的以心理活动为主、生理活动为辅的方法,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用用形象、生动、通俗的教学语言是抽象的方法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帮助他们活的正确的歌唱“感觉”。例如:学生在唱连音时,由于咬字吐字的不到位而破坏了声音的连贯。教师可以尝试这样说“不能像切菜似的,把声音把声音切得一段一段。声音要连贯,首先气息要连贯,气息要像一条很长的线,而每个音符和字就像一个个珍珠,气息把每个音符、字连贯起来,就像这条线把所有的珍珠串在一起。”引导学生借助对“串”动作的想象,放松呼吸,逐渐建立声音连贯的歌唱感觉。在训练学生气息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腰腹呼吸,通过语言描绘花园百花齐放的情境,让学生做闻花香的呼吸体验,从而训练学生的腰腹呼吸。
三、取得的成效
在课堂中通过以上方法的实践,对于“唱好”歌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时,增强了自信,更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其次,获得了歌唱与审美体验,学生不仅真正理解了歌曲美好的情感,从中得到了艺术美、情感美的体验,而且能用高位置、深气息、通畅的声音去演绎歌曲。
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对音乐的记忆、想像以及对音乐形式的感受和音乐审美等综合感受能力得到加强,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并且适合各种层次的学生。学生能够通过教学,把老师所讲的与自己所想、所唱作比较,师生一起探索,共同促进。
【关键词】:唱歌教学、“唱好”歌曲、教学方法
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课程类型。唱歌教学的任务,一是唱会,所谓“会”就要做到把音乐、节奏、歌词等唱准确;二是唱好,所谓“好”是指吐字清楚,声音优美,速度恰当,风格对头,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唱来培养学生歌唱的技能技巧。唱歌教学是学生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和享受美的过程,是师生合作,共同参与的一种活动。
一、“唱好”歌曲的意义
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的先天素质参差不齐,兴趣爱好和知识技能也截然不同。这是学生音乐能力客观存在的差异。对此,教师应该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共同发展为目标,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让学生建立唱歌的“感觉”,对歌唱技能有感性的认识,为今后形成一系列复杂的歌唱心理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借助形象思维来解决比较复杂、抽象的歌唱问题,多角度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具体的歌唱“感觉”,让学生认识到歌唱技巧是可见、可想、可感、可控的。
二、“唱好”歌曲的方法
1、听唱法
在小学唱歌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即“听唱法”。 听唱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为基本方式进行的唱歌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有人片面地将它理解为单纯的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事实上听唱教学法是在聆听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歌曲的特点从节奏、音高、力度等不同的音乐要素入手利用节奏乐器演奏、律动、舞蹈等活动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中去体验、发现和探索。这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听唱模式中学生首先通过听熟悉了歌曲的节奏及旋律走向也就是说对歌曲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唱歌技能技巧的训练将原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阶段。
2、旋律引导法
我在教学中,我会在“听唱法”的基础上采用了“旋律引导法”。 “旋律引导法”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及对旋律的熟悉程度,对学生识谱能力和乐感的培养都有帮助。它能适合各种层次的学生的教学,不论学生识谱能力的高低,都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提高个人的视唱能力,学生更能够通过老师出示的旋律与自己所想、所唱作比较,相互探索,发现错误及不足,促进共同进步。如在教唱《小渔篓》这首歌时,采用“旋律引导”法,要求学生根据音符的高低画出的旋律线条,边模唱边画旋律线条,从而来掌握自己模唱旋律的高低,解决音准及音高问题,在旋律掌握好的基础上把旋律换成歌词,完成歌曲的学唱。这就在“听唱法”的基础上减少了老师逐句歌唱的过程,增加了学生动脑思考的活动及学生与旋律的接触,对培养学生识谱及乐曲感受能力都有帮助。
3、体态律动教学法
在音乐教学中,律动是以有韵律的身体动作或姿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它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良好途径。在生活中人的一举一动都伴随着音乐与律动,音乐与律动是密切联系的,有时甚至是分不开的。它对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律动这种肢体语言,会使学生一开始接触音乐就习惯于同时从身心两方面去体验音乐,从而提高学生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所以,如果鼓励孩子们除了运用耳朵外,还运用身体的其他部分,他们对音乐的反应就会变得充满无穷无尽的生命力,进步就会变得惊人的快。要在律动中培养学生感悟音乐。借助律动来表现音乐意境,使音乐直观形象,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音乐风格。
4、语言描述法
由于复杂多变的歌唱技巧是歌唱器官在人脑高级神经系统支配下的以心理活动为主、生理活动为辅的方法,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用用形象、生动、通俗的教学语言是抽象的方法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帮助他们活的正确的歌唱“感觉”。例如:学生在唱连音时,由于咬字吐字的不到位而破坏了声音的连贯。教师可以尝试这样说“不能像切菜似的,把声音把声音切得一段一段。声音要连贯,首先气息要连贯,气息要像一条很长的线,而每个音符和字就像一个个珍珠,气息把每个音符、字连贯起来,就像这条线把所有的珍珠串在一起。”引导学生借助对“串”动作的想象,放松呼吸,逐渐建立声音连贯的歌唱感觉。在训练学生气息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腰腹呼吸,通过语言描绘花园百花齐放的情境,让学生做闻花香的呼吸体验,从而训练学生的腰腹呼吸。
三、取得的成效
在课堂中通过以上方法的实践,对于“唱好”歌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时,增强了自信,更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其次,获得了歌唱与审美体验,学生不仅真正理解了歌曲美好的情感,从中得到了艺术美、情感美的体验,而且能用高位置、深气息、通畅的声音去演绎歌曲。
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对音乐的记忆、想像以及对音乐形式的感受和音乐审美等综合感受能力得到加强,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并且适合各种层次的学生。学生能够通过教学,把老师所讲的与自己所想、所唱作比较,师生一起探索,共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