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背景下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研究r——以山西省为例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_qu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在城乡融合背景下,通过构建山西省2013—2019年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指标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耦合协调度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耦合度处于对抗阶段,向磨合阶段发展的趋势明显;两者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但还是处于调和协调阶段.文章以此提出了加强城乡资源流动、培育科技创新驱动力、建设小城镇等相应策略,以期为今后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高校体育设施种类丰富、质量较好,向社会开放共享有助于缓解公共体育设施配置分布不均、服务可达缺失、设施配置不足等问题.文章以杭州市主城六区公共体育设施及高校体育设施为研究对象,结合大数据、GIS等方法,从居民日常运动健身角度分析评估高校体育设施开放共享对杭州市体育设施配置的实际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院成为抗疫救治的重要载体.文章主要从布局、绿化景观、道路交通组织对中小型城市综合医院前广场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在疫情前后医院广场空间变化的现象及原因,得出中小型城市综合医院的前广场在疫情紧急应急情况中发挥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临时缓解用地紧张、分流疑似患者与普通患者等重要作用,并对未来中小型城市院前广场设计趋势进行简要探讨.
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多模式交通模式越发普遍.大型公共建筑能够作为空间载体有效整合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从而优化多模式交通出行环境、提升组合出行效用.文章以城市综合体为例,对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整合优势进行分析,梳理出枢纽性、城市性、立体性等特征;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归纳相应的设计策略,从功能配置、立体换乘及公共空间塑造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设计策略,为两者的整合设计研究提供方法论层面的启示.
北宋是山水画的兴盛时期,这个时期的山水画具备宋代独有的时代艺术意境.第一种意境是将山水结合,表达诗情画意;第二种意境是将情感与景色交融,以景抒情;第三种意境是禅宗悟道,以画表心.同时,宋代山水画中的园林建筑具有不同的构景特征,分别是主次有序、融入元素、结合山水和开合藏露.
塔作为佛教在中原完成本土化转变的建筑体现,同时也是我国古建筑中罕见的多层建筑形式.17世纪尼霍夫的画作和游记使得南京大报恩寺塔的形象在欧洲广为流传,“瓷塔”成为欧洲人心中中国建筑的符号象征.这种象征作为西方世界对于中国建筑的刻板印象,最终在威廉·钱伯斯为邱园营建的邱塔这一建筑上得到了集中体现.文章通过比较邱塔和传统中国宝塔建筑材料、营建技术、思想意涵的不同,分析17—18世纪,即西方对于中国古建筑有初步认知与了解的时期,欧洲的建筑评论中如何以“自我-他者”的视角凝视以宝塔为代表的中国建筑.揭示了欧洲在“中
屋顶是人类最早创造保护空间的形式,也是今天建筑围护结构发展的元素.文章通过梳理“平”“坡”两种屋顶的出现与发展,提出“平”“坡”形式的选择受四个要素的相互作用:结构、荷载、材料和表现,结合实验性案例“极光之家”住宅的屋顶生成分析过程,希望可以为“平”“坡”的选择提供参考.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出现直接推动了世界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在规划、住房和城市政策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关于可持续性的辩论不再仅仅将可持续性视为环境问题,它还包含了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内容.而这些年来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通常集中在可持续性的环境或经济方面,可持续性的社会层面仍然是可持续发展中被忽视的一个方面.关注社会可持续性的文献非常有限,以至于仍然缺乏对这一概念的系统研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是公平的、多样的、相互联系的、民主的,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从根本上说,这是一个公平和正义的问题.其中基
睡眠质量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近年来卧室室内环境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选取40名受试者进行了3个月的实测,对卧室环境参数进行记录,同时以问卷方式调查受试者对睡眠环境的满意度.研究旨在了解夏热冬冷地区居民睡眠环境现状,探讨居民睡眠环境满意度及其与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为营造健康的室内睡眠环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睡眠环境满意度最低的是室内空气品质(Indoor Air Quality,IAQ)(42.9%),其次是热环境(45.2%).除IAQ满意度外,男性对环境的满意度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设施农业建筑逐渐成为乡村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村镇的整体风貌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基于上海15个村镇的调研,将设施农业建筑分为作物工场、动物工场和辅助用房三种类型,并归纳他们的风貌特征.同时,结合上海及其他地区的优秀案例,对三种类型的设施建筑提出风貌控制的策略,通过设计积极介入其风貌提升,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我国的乡村社区规划发展迅速,但目前的研究和实践较为关注社区中的生产与生活问题,对于在这一微观尺度中进行生态保护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讨论不足.研究以乡村社区规划中的生态优化问题为对象,结合对多国相关规划和管理经验的梳理,分析了在社区规划的前期调查、方案制定、具体设计的全工作周期中贯彻生态优化的方针与策略.成果将为在乡村社区规划中落实生态保护理念提供参考,有利于提升乡村社区的环境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