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直观与形象,以直观形象的思维接触抽象的逻辑知识,而数学是抽象性与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如何将抽象的、逻辑性极强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探索与研究的问题,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没有普遍应用于教学的时候,教师们就绞尽脑汁尽可能采用画、剪、贴、动手制作一些直观教具等手段尽量使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化,但这些手段的实施既费时又费力,加上没有动态的演示,效果不是很理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的电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电教手段的运用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等特点,能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下面就电教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谈几点看法。
一、有效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与灵感。”针对小学生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谜语等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可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先播放一段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动画:“孙悟空、猪八戒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馋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问:“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可分的几个?”两人又很快答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表示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教师借势说:“这个问题虽然难倒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却难不倒我们的同学们”既而引出课题,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运用线段图伸缩及颜色的变化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现在每小时生产零件的个数比原来的5倍还多100个”,从原来180个的线段上等长地移出5段连结在一起,表示是原来的5倍,在延伸出一段红色的表示“多100个”,在表示“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时同样等长地移出几段,再缩进一段用虚线表示“少”的个数,这样通过动态的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来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含义,理清数量关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助于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三、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数学中有些术语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此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建立一些表象,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循环的意思;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上课开始时播放一段学生日常看到的交通岗上的红绿灯,然后让学生找出绿、黄、红灯变化规律,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依次变化”这一结论。然后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環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这样的教学导入,通过引导观察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帮助学生建立了什么是循环的表象。由日常生活中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新课标理念。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这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有效发挥电教手段的辅助作用。
一、有效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与灵感。”针对小学生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谜语等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可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先播放一段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动画:“孙悟空、猪八戒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馋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问:“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可分的几个?”两人又很快答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表示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教师借势说:“这个问题虽然难倒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却难不倒我们的同学们”既而引出课题,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运用线段图伸缩及颜色的变化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现在每小时生产零件的个数比原来的5倍还多100个”,从原来180个的线段上等长地移出5段连结在一起,表示是原来的5倍,在延伸出一段红色的表示“多100个”,在表示“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时同样等长地移出几段,再缩进一段用虚线表示“少”的个数,这样通过动态的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来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含义,理清数量关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助于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三、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数学中有些术语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此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建立一些表象,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循环的意思;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上课开始时播放一段学生日常看到的交通岗上的红绿灯,然后让学生找出绿、黄、红灯变化规律,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依次变化”这一结论。然后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環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这样的教学导入,通过引导观察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帮助学生建立了什么是循环的表象。由日常生活中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新课标理念。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这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有效发挥电教手段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