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突出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史料实证素养更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但该能力的培养非通过短期教学就可见效。鉴于此,笔者从高中历史教学出发,探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的策略,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史料实证;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124-02
何为史料实证呢?史料实证是指研究者根据获取的史料进行分析和论证,运用现存的有效可信的史料认识和学习历史的能力。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作用在于使其在历史学习中能依据课题搜集、整理史料,从相关的史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客观正确的分析,进而得出自己独特的
结论。笔者从搜集、整理、辨析和运用史料四个方面出发,详细介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搜集史料
研究历史离不开史料,在今天,史料丰富繁杂、浩如烟海。如何在史海中快速搜集到想要的史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学习时间的宝贵,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先布置学习主题,并教授搜集方法,使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搜集任务,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做好准备[1]。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很多学生都会发现很多历史书籍有着不同的版本,且相关历史书籍的数量实在过于庞大,导致学生无法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书籍中准确找到自己需要的史料。
对此,教师可先向学生推荐一些查阅检索历史的工具书,如《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等。在向学生推荐这些书籍之后,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检索方法,如时序法,即按照时间顺序在相关的工具书中搜索史料;地序排检法,即以行政区域对文献或史料进行排检和搜集。在传授学生搜集史料的方法后,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搜集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如在学习“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在课后利用《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搜集与董仲舒相关的史料,且在检索过程中运用时序法来搜集史料。给学生推荐工具书、教授学生检索方法以及布置学习任务,既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升,也能使学生对教材中相关的历史知识也会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更能为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做好铺垫。
二、整理史料
在学生养成一定的搜集史料能力后,教师还需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整理史料的能力。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过程,是根据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历史这门学科当中也体现在其他学科中[2]。历史史料学习中,学生通过搜集得到的史料常杂乱无章且十分分散,如果不加以整理,根据这些杂乱无章的内容,很难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分析搜集的史料。
对此,教师还要传授学生整理史料的方法,如让学生以时间顺序为基准对搜集的史料进行分类和归纳,并且在分类和归纳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对自己搜集的史料进行精简,避免史料过于繁多。做好这些,所搜集的史料才能真正使学生将教材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更好地学习历史。
如在“社会习俗变迁”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一些整理史料的方法。如在搜集有关婚姻嫁娶习俗史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或互联网等工具,搜集到《清稗类钞》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相关史料;《小二黑结婚》中青年男女崇尚自由恋爱的婚姻嫁娶观念的相关史料;在新中国建立之后颁布实施《婚姻法》的背景下,青年男女实现了自由恋爱和婚姻自由的相关史料。虽然学生能较完整有效地搜集到有关中国婚嫁习俗发展的史料,但是所得到的史料非常杂乱无章。对此,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整理史料的方法。以上述学生可搜集的史料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时间顺序来整理史料,如针对从《清稗类钞》中搜集的史料,可以让学生将其归类于清朝的婚嫁观念,并标明时间(清朝)以及出处(《清稗类钞》)。此外,还要让学生对自己搜集的史料进行精简,避免重复以及杂乱繁多的情况。其余史料亦可按照此方法整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整理史料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也能有效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三、辨析史料
在学生学会整理史料之后,接下来要引导学生学习对史料进行辨析。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只是掌握史料的基本内容,了解自己收集和整理了什么样的知识,而并没有对内容深刻剖析。特别是在搜集史料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错误地搜集了与历史不符的史料,或者与学习任务无关的史料。这些史料便是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辨析、排除的,要找出其中正确、有用的史料。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呢?教师可以专门抽出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所搜集的史料,并大胆发言[3]。然后,由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对相关的史料进行辨析,通过对学生的史料进行去伪存真式的探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航路的开辟”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玉米传入中国的史料,学生会在课堂中发现搜集的史料各不相同,得出的观点也不相同。基于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搜集的史料进行去伪存真式的探究。如一名学生在《哥伦布日记》中搜集了史料,因为该日记被认为是第一本收录玉米的文献,该名学生于是受到日记的影响,在笔记本中写下了玉米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传入我国的。在发言阶段,该名学生就向其他学生介绍了自己搜集的史料,并说出了自己得出的结论。但一些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主动发言,他们在《滇南本草》中发现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玉米就已经传入中国,而此本书的作者卒于1476年,这明显早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此时,教师要为学生讲解玉米传入中国的相关知识点,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展示相关的史料,明确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即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玉米就已经传入中国。带领学生辨析史料,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养成通过史料分析史实的能力,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四、运用史料
搜集史料是为了运用史料证明观点,得出结论,这是史料实证的本意,也是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关键。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预设问题,让学生分组搜集,小组讨论,在课堂中交流辩论,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达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的目的[4]。
如在“科举制度”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来说到底是好还是坏?提出此问题之后,以5—8人为一组划分小组,要求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能够证明自己观点的史料。在下次上课时,教师可专门开展以该问题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踊跃发言,展示自己小组搜集的史料,证明自己小组的观点。如某一小组搜集了史料“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以唐朝的兴盛来佐证自己小组认为科举制度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的观点。而另一小组则认为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的发展。为此,他们搜集了史料“八股取士”,以明朝八股取士限制了文人的思想来佐证自己小组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的观点。开展此类活动,引导学生搜集和运用史料,既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又能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不断探寻适合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同时,历史学科的其余四大核心素养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其余四大核心素养,做到兼顾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生.高中生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初探[J].学苑教育,2018(9).
[2]金海亮.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
[3]王艳梅.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
[4]劉宇.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史料实证;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124-02
何为史料实证呢?史料实证是指研究者根据获取的史料进行分析和论证,运用现存的有效可信的史料认识和学习历史的能力。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作用在于使其在历史学习中能依据课题搜集、整理史料,从相关的史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客观正确的分析,进而得出自己独特的
结论。笔者从搜集、整理、辨析和运用史料四个方面出发,详细介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搜集史料
研究历史离不开史料,在今天,史料丰富繁杂、浩如烟海。如何在史海中快速搜集到想要的史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学习时间的宝贵,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先布置学习主题,并教授搜集方法,使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搜集任务,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做好准备[1]。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很多学生都会发现很多历史书籍有着不同的版本,且相关历史书籍的数量实在过于庞大,导致学生无法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书籍中准确找到自己需要的史料。
对此,教师可先向学生推荐一些查阅检索历史的工具书,如《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等。在向学生推荐这些书籍之后,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检索方法,如时序法,即按照时间顺序在相关的工具书中搜索史料;地序排检法,即以行政区域对文献或史料进行排检和搜集。在传授学生搜集史料的方法后,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搜集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如在学习“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在课后利用《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搜集与董仲舒相关的史料,且在检索过程中运用时序法来搜集史料。给学生推荐工具书、教授学生检索方法以及布置学习任务,既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升,也能使学生对教材中相关的历史知识也会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更能为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做好铺垫。
二、整理史料
在学生养成一定的搜集史料能力后,教师还需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整理史料的能力。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过程,是根据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历史这门学科当中也体现在其他学科中[2]。历史史料学习中,学生通过搜集得到的史料常杂乱无章且十分分散,如果不加以整理,根据这些杂乱无章的内容,很难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分析搜集的史料。
对此,教师还要传授学生整理史料的方法,如让学生以时间顺序为基准对搜集的史料进行分类和归纳,并且在分类和归纳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对自己搜集的史料进行精简,避免史料过于繁多。做好这些,所搜集的史料才能真正使学生将教材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更好地学习历史。
如在“社会习俗变迁”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一些整理史料的方法。如在搜集有关婚姻嫁娶习俗史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或互联网等工具,搜集到《清稗类钞》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相关史料;《小二黑结婚》中青年男女崇尚自由恋爱的婚姻嫁娶观念的相关史料;在新中国建立之后颁布实施《婚姻法》的背景下,青年男女实现了自由恋爱和婚姻自由的相关史料。虽然学生能较完整有效地搜集到有关中国婚嫁习俗发展的史料,但是所得到的史料非常杂乱无章。对此,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整理史料的方法。以上述学生可搜集的史料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时间顺序来整理史料,如针对从《清稗类钞》中搜集的史料,可以让学生将其归类于清朝的婚嫁观念,并标明时间(清朝)以及出处(《清稗类钞》)。此外,还要让学生对自己搜集的史料进行精简,避免重复以及杂乱繁多的情况。其余史料亦可按照此方法整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整理史料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也能有效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三、辨析史料
在学生学会整理史料之后,接下来要引导学生学习对史料进行辨析。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只是掌握史料的基本内容,了解自己收集和整理了什么样的知识,而并没有对内容深刻剖析。特别是在搜集史料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错误地搜集了与历史不符的史料,或者与学习任务无关的史料。这些史料便是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辨析、排除的,要找出其中正确、有用的史料。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呢?教师可以专门抽出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所搜集的史料,并大胆发言[3]。然后,由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对相关的史料进行辨析,通过对学生的史料进行去伪存真式的探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航路的开辟”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玉米传入中国的史料,学生会在课堂中发现搜集的史料各不相同,得出的观点也不相同。基于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搜集的史料进行去伪存真式的探究。如一名学生在《哥伦布日记》中搜集了史料,因为该日记被认为是第一本收录玉米的文献,该名学生于是受到日记的影响,在笔记本中写下了玉米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传入我国的。在发言阶段,该名学生就向其他学生介绍了自己搜集的史料,并说出了自己得出的结论。但一些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主动发言,他们在《滇南本草》中发现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玉米就已经传入中国,而此本书的作者卒于1476年,这明显早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此时,教师要为学生讲解玉米传入中国的相关知识点,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展示相关的史料,明确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即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玉米就已经传入中国。带领学生辨析史料,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养成通过史料分析史实的能力,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四、运用史料
搜集史料是为了运用史料证明观点,得出结论,这是史料实证的本意,也是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关键。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预设问题,让学生分组搜集,小组讨论,在课堂中交流辩论,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达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的目的[4]。
如在“科举制度”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来说到底是好还是坏?提出此问题之后,以5—8人为一组划分小组,要求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能够证明自己观点的史料。在下次上课时,教师可专门开展以该问题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踊跃发言,展示自己小组搜集的史料,证明自己小组的观点。如某一小组搜集了史料“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以唐朝的兴盛来佐证自己小组认为科举制度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的观点。而另一小组则认为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的发展。为此,他们搜集了史料“八股取士”,以明朝八股取士限制了文人的思想来佐证自己小组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的观点。开展此类活动,引导学生搜集和运用史料,既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又能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不断探寻适合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同时,历史学科的其余四大核心素养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其余四大核心素养,做到兼顾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生.高中生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初探[J].学苑教育,2018(9).
[2]金海亮.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
[3]王艳梅.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
[4]劉宇.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