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朝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春末,白居易与几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这样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还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会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
有一年春夏之交,他到一座山上考察,在四月的天气中,看到了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猛然想到白居易的诗来,这才领悟到是自己错了,同时,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感慨道:“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也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时,看到王安石的书房案上有一首咏菊的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西风”是秋风,“黄花”是菊花,而菊花敢于和秋霜鏖(áo)战,是能耐寒的,说西风“吹落黄花”就已不对了,而且还吹得“满地金”,岂不大错特错?堂堂宰相,怎么会作出这样的诗?于是,他提笔续了两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后来,苏东坡被贬到黄州,有一年秋天,到了重九时节,连日大风。一天,大风停息后,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落英缤纷,满地铺金。这时,他猛然想起一年前自己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不禁目瞪口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是自己错了。
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还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会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
有一年春夏之交,他到一座山上考察,在四月的天气中,看到了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猛然想到白居易的诗来,这才领悟到是自己错了,同时,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感慨道:“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也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时,看到王安石的书房案上有一首咏菊的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西风”是秋风,“黄花”是菊花,而菊花敢于和秋霜鏖(áo)战,是能耐寒的,说西风“吹落黄花”就已不对了,而且还吹得“满地金”,岂不大错特错?堂堂宰相,怎么会作出这样的诗?于是,他提笔续了两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后来,苏东坡被贬到黄州,有一年秋天,到了重九时节,连日大风。一天,大风停息后,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落英缤纷,满地铺金。这时,他猛然想起一年前自己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不禁目瞪口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是自己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