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学第一天,在全班共同讨论商议下,我和学生们制定了新的班规,其中包含有各种奖励和处罚措施,当我把它贴在教室“公告栏”时,我问孩子们:“班规针对的对象是谁?”“我们,65个人。”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说:“不对,不止65人,还少了一个人。”孩子们愣住了,好半天,才有一个学生很小声地说:“老师。”我表扬了他,对,是我——班主任。
我耐心地向孩子们说明:老师也是班级的一员,也应遵守班规,老师每天要完成的作业就是上课、批改作业,相当于你们完成课堂和家庭作业;老师认真上课就相当于你们认真听课;老师按时上课相当于你们按时到校……孩子们听了,感觉很兴奋。
下课了,一个男孩子跑来问我:“老师,如果你做错了,是不是也要接受我们对你的处罚呀?”“当然,欢迎监督。”围观的孩子们高兴地跑开了。
接下来的每一天,我都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最好,因为有65双眼睛在监督着我。可是,每天繁琐的事情,总有出错的时候。那天,我就犯错误了。事情是这样的,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中有一道题是词语填空:一( )不( )。有一个学生写的是“一毫不苟”,我给他判断是错的。后来,他不服气,拿出汉语词典,找给我看,果然有这个词,它是指十分认真、一丝不苟的意思,出自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断断是再来人,一毫不苟,一丝不挂,诚然而来,诚然而往。”
虽我觉得很失面子,但还是勇敢地纠正了错误,本以为这事就此平息。可没想到学生们不肯放过我,胆大的班长提议道:“老师,你是否要写500字的检讨书呢?说明你改作业缺乏严谨的作风。”“是呀,是呀,要写。”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嚷个不停。我满脸通红,心里咚咚直跳,虽然不情愿,但一想到要给孩子们树立个好榜样,做到言传身教,我点了点头。
下午的自习课,当我把500多字的说明书交给纪律委员验收时,他还特意请来了班上的写作高手,给我挑毛病,诸如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感情表达是否到位之类的。我故意写了几个错别字,还真让他们给找出来了。其实,我心里乐着呢,难得他们这么认真。
心理学中的“仰八脚效应”正是一种不足的完美。当一个人很完美时,会让人敬而远之。相反,在有魅力的前提下,有意无意出点小错,会产生一种亲切感。我想如果把这种心理效应不时运用在班主任工作中,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不能把自己包裹得太紧,不要怕在学生面前丢丑。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故意说错,有些班主任在与学生一起进行活动时故意出点丑,就是想产生这种效应。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处也一样,我们要善于把学生的不足,转化成同学们对他的帮助和爱护。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的秘诀就是尊重学生。因此,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走近学生的心灵,在班级中创设一种平等、友好的对话氛围,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
我耐心地向孩子们说明:老师也是班级的一员,也应遵守班规,老师每天要完成的作业就是上课、批改作业,相当于你们完成课堂和家庭作业;老师认真上课就相当于你们认真听课;老师按时上课相当于你们按时到校……孩子们听了,感觉很兴奋。
下课了,一个男孩子跑来问我:“老师,如果你做错了,是不是也要接受我们对你的处罚呀?”“当然,欢迎监督。”围观的孩子们高兴地跑开了。
接下来的每一天,我都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最好,因为有65双眼睛在监督着我。可是,每天繁琐的事情,总有出错的时候。那天,我就犯错误了。事情是这样的,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中有一道题是词语填空:一( )不( )。有一个学生写的是“一毫不苟”,我给他判断是错的。后来,他不服气,拿出汉语词典,找给我看,果然有这个词,它是指十分认真、一丝不苟的意思,出自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断断是再来人,一毫不苟,一丝不挂,诚然而来,诚然而往。”
虽我觉得很失面子,但还是勇敢地纠正了错误,本以为这事就此平息。可没想到学生们不肯放过我,胆大的班长提议道:“老师,你是否要写500字的检讨书呢?说明你改作业缺乏严谨的作风。”“是呀,是呀,要写。”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嚷个不停。我满脸通红,心里咚咚直跳,虽然不情愿,但一想到要给孩子们树立个好榜样,做到言传身教,我点了点头。
下午的自习课,当我把500多字的说明书交给纪律委员验收时,他还特意请来了班上的写作高手,给我挑毛病,诸如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感情表达是否到位之类的。我故意写了几个错别字,还真让他们给找出来了。其实,我心里乐着呢,难得他们这么认真。
心理学中的“仰八脚效应”正是一种不足的完美。当一个人很完美时,会让人敬而远之。相反,在有魅力的前提下,有意无意出点小错,会产生一种亲切感。我想如果把这种心理效应不时运用在班主任工作中,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不能把自己包裹得太紧,不要怕在学生面前丢丑。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故意说错,有些班主任在与学生一起进行活动时故意出点丑,就是想产生这种效应。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处也一样,我们要善于把学生的不足,转化成同学们对他的帮助和爱护。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的秘诀就是尊重学生。因此,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走近学生的心灵,在班级中创设一种平等、友好的对话氛围,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