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条件;而“尊重学生”是教师应接受并内化于心的道德观念。如今,倡导“尊重学生”不仅是未来社会的需要,更是学生谋求幸福生活的需求。换句话说,在社会生活中,一个学生能否被尊重,且有尊严地生活,直接关系到他的幸福感。因此,当民主、平等和自由成为社会发展追求的目标时,尊重学生的价值、自由和权利自然成为教育目的的思想基础。
“尊重学生”,即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例如:学生有权学习做人、发展个性;有资格获得民主、平等的权利;有维护自身尊严,并在自身尊严受到侵害时奋起抗争的权利,等等。具体而言,“尊重学生”有三方面内涵。
一、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包括三个要义。
第一,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存在价值,并认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值得尊敬。具体有三点。其一,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人”。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是发展的、独特的、充满差异的和具有潜能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应受到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尊重。其二,学生作为真正的“人”,是主体尊重与他人尊重的统一。其三,学生的人格尊严是对其个人价值的主客观评价的结合,也就是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即既尊重他们的内心情感和自我评价,又肯定和承认他们的学习成果。
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当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时,便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和满足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当学生的个性得以维护时,便有利于他们的自我教育,并促进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另外,尊重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这不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是创新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三,教师须尊重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尊重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即让学生的生命更加精彩,这既是当代教育追求的价值取向,又是人性化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由于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追求生命过程的幸福,因此,学校教育要把学生的生命健康权放在首位。而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育人环境营造和教育资源配置是否从人性化的视角出发,是衡量学校是否尊重学生的生命健康权的重要尺度。据此,学校应努力营造安全、舒适、民主和愉悦的教育环境,以尊重学生的生命健康权,从而使他们快乐地成长。
二、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具有两个要义。
第一,“相信学生”,即信任学生。只有信任学生才能接纳、认可、解放和发展学生,以使学生成为享受教育的主体。相信学生是具备人的一般智能的,而且这种智能是多元的、发展的。一些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即使是读学前班的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也能学会自己穿鞋带。这就告诉我们,要相信学生,无论他们当下的水平如何,只要积极引领,他们就会进步,并能自觉建立对更高目标的追求。因此,教师务必相信学生自主构建的自觉性、品行的向善性及生活的创造性,并坚信他们能塑造良好的自我。
第二,“相信学生”需要等待。因为学生不可能在短期完成教育教学的目标,所以教师不要焦虑和怀疑,而要学会等待,并正确判断学生所处的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从而使学生按照预设目标自行前进。
总之,“相信学生”是“人本教育”的基本要求。当学生被相信时,他们自然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并激起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从而自觉践行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相信学生”不仅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更是一种有效的育人手段。
三、平等待生
“平等待生”包括三个要义。
第一,“平等待生”,即平等地对待学生,它既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又是“师德”的一项基本要求,还是对学生的特殊尊重。“平等待生”意味着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即为他们提供相同的学习机会,配置相同的教育资源,使他们接受相同水平的教育。“平等待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客观要求,其核心在于:尊重学生、解放学生和发展学生。当然,“平等待生”既不意味着对学生的放纵、迁就,又不意味着对教育责任的推卸,它意味着正视与保护学生的独立人格。
第二,“平等待生”,要求教师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并采纳他们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照和检查自己的工作是否体现了尊重学生的道德价值追求,是否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民主、和谐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既是当下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需要,又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目标之一。
第三,“平等待生”还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刻关注学生自尊心的培养与保护。培养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要求,更符合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向上进取的人生态度,而学生的自尊心正是这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其心理内化的结果。所以,无论从尊重人的方面看,还是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角度讲,教师都要对学生的自尊心予以特殊的保护和培养。
综上所述,“尊重学生”是教育赋予教师的现代理念,因此,教师务必要将“尊重学生”的理念落实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作者单位:吉林省敦化市第八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
“尊重学生”,即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例如:学生有权学习做人、发展个性;有资格获得民主、平等的权利;有维护自身尊严,并在自身尊严受到侵害时奋起抗争的权利,等等。具体而言,“尊重学生”有三方面内涵。
一、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包括三个要义。
第一,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存在价值,并认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值得尊敬。具体有三点。其一,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人”。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是发展的、独特的、充满差异的和具有潜能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应受到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尊重。其二,学生作为真正的“人”,是主体尊重与他人尊重的统一。其三,学生的人格尊严是对其个人价值的主客观评价的结合,也就是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即既尊重他们的内心情感和自我评价,又肯定和承认他们的学习成果。
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当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时,便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和满足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当学生的个性得以维护时,便有利于他们的自我教育,并促进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另外,尊重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这不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是创新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三,教师须尊重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尊重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即让学生的生命更加精彩,这既是当代教育追求的价值取向,又是人性化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由于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追求生命过程的幸福,因此,学校教育要把学生的生命健康权放在首位。而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育人环境营造和教育资源配置是否从人性化的视角出发,是衡量学校是否尊重学生的生命健康权的重要尺度。据此,学校应努力营造安全、舒适、民主和愉悦的教育环境,以尊重学生的生命健康权,从而使他们快乐地成长。
二、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具有两个要义。
第一,“相信学生”,即信任学生。只有信任学生才能接纳、认可、解放和发展学生,以使学生成为享受教育的主体。相信学生是具备人的一般智能的,而且这种智能是多元的、发展的。一些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即使是读学前班的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也能学会自己穿鞋带。这就告诉我们,要相信学生,无论他们当下的水平如何,只要积极引领,他们就会进步,并能自觉建立对更高目标的追求。因此,教师务必相信学生自主构建的自觉性、品行的向善性及生活的创造性,并坚信他们能塑造良好的自我。
第二,“相信学生”需要等待。因为学生不可能在短期完成教育教学的目标,所以教师不要焦虑和怀疑,而要学会等待,并正确判断学生所处的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从而使学生按照预设目标自行前进。
总之,“相信学生”是“人本教育”的基本要求。当学生被相信时,他们自然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并激起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从而自觉践行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相信学生”不仅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更是一种有效的育人手段。
三、平等待生
“平等待生”包括三个要义。
第一,“平等待生”,即平等地对待学生,它既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又是“师德”的一项基本要求,还是对学生的特殊尊重。“平等待生”意味着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即为他们提供相同的学习机会,配置相同的教育资源,使他们接受相同水平的教育。“平等待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客观要求,其核心在于:尊重学生、解放学生和发展学生。当然,“平等待生”既不意味着对学生的放纵、迁就,又不意味着对教育责任的推卸,它意味着正视与保护学生的独立人格。
第二,“平等待生”,要求教师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并采纳他们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照和检查自己的工作是否体现了尊重学生的道德价值追求,是否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民主、和谐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既是当下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需要,又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目标之一。
第三,“平等待生”还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刻关注学生自尊心的培养与保护。培养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要求,更符合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向上进取的人生态度,而学生的自尊心正是这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其心理内化的结果。所以,无论从尊重人的方面看,还是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角度讲,教师都要对学生的自尊心予以特殊的保护和培养。
综上所述,“尊重学生”是教育赋予教师的现代理念,因此,教师务必要将“尊重学生”的理念落实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作者单位:吉林省敦化市第八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