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uye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条件;而“尊重学生”是教师应接受并内化于心的道德观念。如今,倡导“尊重学生”不仅是未来社会的需要,更是学生谋求幸福生活的需求。换句话说,在社会生活中,一个学生能否被尊重,且有尊严地生活,直接关系到他的幸福感。因此,当民主、平等和自由成为社会发展追求的目标时,尊重学生的价值、自由和权利自然成为教育目的的思想基础。
  “尊重学生”,即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例如:学生有权学习做人、发展个性;有资格获得民主、平等的权利;有维护自身尊严,并在自身尊严受到侵害时奋起抗争的权利,等等。具体而言,“尊重学生”有三方面内涵。
  一、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包括三个要义。
  第一,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存在价值,并认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值得尊敬。具体有三点。其一,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人”。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是发展的、独特的、充满差异的和具有潜能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应受到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尊重。其二,学生作为真正的“人”,是主体尊重与他人尊重的统一。其三,学生的人格尊严是对其个人价值的主客观评价的结合,也就是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即既尊重他们的内心情感和自我评价,又肯定和承认他们的学习成果。
  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当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时,便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和满足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当学生的个性得以维护时,便有利于他们的自我教育,并促进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另外,尊重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这不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是创新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三,教师须尊重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尊重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即让学生的生命更加精彩,这既是当代教育追求的价值取向,又是人性化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由于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追求生命过程的幸福,因此,学校教育要把学生的生命健康权放在首位。而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育人环境营造和教育资源配置是否从人性化的视角出发,是衡量学校是否尊重学生的生命健康权的重要尺度。据此,学校应努力营造安全、舒适、民主和愉悦的教育环境,以尊重学生的生命健康权,从而使他们快乐地成长。
  二、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具有两个要义。
  第一,“相信学生”,即信任学生。只有信任学生才能接纳、认可、解放和发展学生,以使学生成为享受教育的主体。相信学生是具备人的一般智能的,而且这种智能是多元的、发展的。一些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即使是读学前班的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也能学会自己穿鞋带。这就告诉我们,要相信学生,无论他们当下的水平如何,只要积极引领,他们就会进步,并能自觉建立对更高目标的追求。因此,教师务必相信学生自主构建的自觉性、品行的向善性及生活的创造性,并坚信他们能塑造良好的自我。
  第二,“相信学生”需要等待。因为学生不可能在短期完成教育教学的目标,所以教师不要焦虑和怀疑,而要学会等待,并正确判断学生所处的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从而使学生按照预设目标自行前进。
  总之,“相信学生”是“人本教育”的基本要求。当学生被相信时,他们自然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并激起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从而自觉践行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相信学生”不仅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更是一种有效的育人手段。
  三、平等待生
  “平等待生”包括三个要义。
  第一,“平等待生”,即平等地对待学生,它既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又是“师德”的一项基本要求,还是对学生的特殊尊重。“平等待生”意味着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即为他们提供相同的学习机会,配置相同的教育资源,使他们接受相同水平的教育。“平等待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客观要求,其核心在于:尊重学生、解放学生和发展学生。当然,“平等待生”既不意味着对学生的放纵、迁就,又不意味着对教育责任的推卸,它意味着正视与保护学生的独立人格。
  第二,“平等待生”,要求教师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并采纳他们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照和检查自己的工作是否体现了尊重学生的道德价值追求,是否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民主、和谐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既是当下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需要,又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目标之一。
  第三,“平等待生”还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刻关注学生自尊心的培养与保护。培养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要求,更符合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向上进取的人生态度,而学生的自尊心正是这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其心理内化的结果。所以,无论从尊重人的方面看,还是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角度讲,教师都要对学生的自尊心予以特殊的保护和培养。
  综上所述,“尊重学生”是教育赋予教师的现代理念,因此,教师务必要将“尊重学生”的理念落实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作者单位:吉林省敦化市第八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
其他文献
万玮,《班主任兵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版。本文未标注的引言均出自此书。    凝视着封面上那纯净的绿色草坪、一缕缕灿烂的阳光、远处的参天大树,我不禁会想,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多么的神圣,千年前的圣人孔子从事的就是这个行业;但是这个工作做起来又是那么的琐碎,琐碎到一个孩子的一次迟到、一次作业。时时会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他们明知道你是为他们好,也不会
在孩童时期,最重要的是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而非赢在起跑线上的百米冲刺。让孩子上学是为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准备,而非争得第一。  北欧人认为,教育应顺应孩子的天性,给儿童充分的自由。在北欧,我们会看到他们在幼儿园的教室摆有新鲜的水果和从外面捡来的石头、树枝,这里的教师会用这些自然物品让孩子学习数学、科学以及语言等,了解大自然。他们认为,“用这种从自然中收集来的物品取代教学具和纸笔,会将孩子
国家语委重大课题“面向基础教育的阅读行动研究”课题组将与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中国教师》杂志社、《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山东城市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举办“教师阅读与基础教育”研讨会。研讨会将于2017年4月22日在北京師范大学召开。  此次研讨会主题为“教师阅读与基础教育”,下设四个分论题:“教师阅读与教师素养”“教师阅读与专业发展”“教师阅读与语文教育”“教师阅读与立德树人”。
俞正强,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浙江省金华市金师附小校长。  “对数学这门学科,很多人并不喜欢,这种不喜欢经常是从小学数学就已开始。我们总认为是数学本身不讨人喜欢,觉得小朋友不会做数学题,慢慢地会发现,其实不是小朋友不喜欢数学,也不是数学不让小朋友喜欢,而是教师把数学教得让他们不喜欢了。”这朴实的话语中,透露着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俞正强的教学智慧。  他自1986
2012年,联合国在大数据白皮书“Big Data for Development: Challenges
2013年8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关于作业量的规定引发争议,焦点汇聚在无作业或者减少作业量上。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新课改倡导的是个性化培养和创造性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扮演鼓励、引导和启发的角色,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要想真正解决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不能只考虑作业量的问题,笔者认为,研究视角应转移到做什么和怎么做,以改变目前靠作业数量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粗浅做法
本刊讯 为响应《中共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切实做好教育扶贫工作,2017年8月,安徽省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协助国家在安徽省安庆市所辖的岳西、望江、宿松、太湖、潜山等贫困县开展教育扶贫活动。  针对安庆市贫困县的师资状况和需求,本次活动确定主要的教育扶贫方式为专题培训、名师送教等。目前,在安庆市师资培训中心协助下,安徽省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已确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活动是品德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课堂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感受、体会、领悟、交流的时空,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精心设计的有效课堂活动能实现生活课堂的有效构建和认知有效内化的目标,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分解目标,以细化促深入  合理分解总目标,对每一个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定位就会更为准确。在学生交流体验、分享感悟时,教师更为清晰到位的点拨与引导会让学生的体验更为深刻,认识提升也水到渠成。可
学生每临考试,尤其面临关乎人生重大转折的考试时,难免要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与焦虑。对此,家长一筹莫展,教师们也束手无策。其实,关于解除考前焦虑,不乏心理学研究者的理论著述,但多因远离学生实际,未能给学生们答疑解惑,未能给教师和家长“充饥解渴”而被束之高阁。  一位长期从事学生心理咨询的中学教师王常春,根据多年来丰富的咨询经验,以及自己辅导孩子从备受高考煎熬到战胜焦虑的体会,本着帮助众多考生同样摆脱考
编者按:幼儿教育是非义务教育,课程具有灵活性、丰富性特点,它与中小学相比,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上有更大的自主权。如何以儿童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幼儿教育课程的自主权,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儿童,是幼儿教育领域的重要话题,本期《课程与教学》栏目特别甄选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文章,供大家借鉴。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已告别传统的、统一的由教师预设的教学方式,开始思考如何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根据儿童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