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语法和修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据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未编排语法和修辞的专项训练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随文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本期发表3篇谈随文学习语法和修辞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能正确地运用语言。学习语言,具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学习字词句段篇,掌握构成语言的物质材料;其次是通过听说读写形成语言技能;第三是学习必要的语言知识和规律。在小学阶段,语法及修辞知识的学习主要是渗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之中。如何随课文指导学生学习语法和修辞知识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抓联系,注重过程
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及修辞知识,应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经历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这样两个往返回复的过程。
在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过好语音关,除读准生字词读音、多音字辨析外,还要注意语音在句子中的变化。如教学《桂林山水》中六个“啊”字的读音变化,老师要给学生讲清楚“啊”的读音必须根据“啊”字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来判定,即“啊”字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为“ɑ、o、e、i”的读“yɑ”,为“u”的读“wɑ”,为“n”的读“nɑ”为“nɡ”的读“nɡɑ”。因此,课文中的“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中的“啊”字应该读“nɡɑ”;“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中的“啊”字应该读“yɑ”;“桂林的山真秀啊”中的“啊”字应该读“wɑ”;“桂林的山真险啊”中的“啊”字应该读“nɑ”。另一方面,在识记生字词的过程中,要凭借语感搜集课文中有关语法和修辞方面的语言。学生阅读时,首先应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意,继而用自己的眼光通读下去,以把握全篇文章的语脉文思,并对局部的标点、词语、句子,乃至段落产生正确的感知。例如在《赵州桥》这篇课文中,有一段描写桥栏板上雕刻的龙的内容,语言优美,句式整齐,特别是一连串表示动作的词用得非常传神,可谓文情并茂。教学时可扣住形容词“精美”,对照图片上的龙,品味语言文字表现出的龙的形象。作者不仅描绘了龙的形,而且赋予了神,主要体现在一系列动词的运用上,那“回首遥望”、“相互缠绕”、“前爪相抵”、“嘴吐水花”等动词勾画出一群活灵活现的神物,显示出一种奇特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学生通过品评这些动词,无不发出由衷的赞美,感情得到了升华。这样教,既符合语言规律,又符合儿童学习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的掌握。
在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中,要紧扣重点句段或重点词语,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体会语法及修辞手法的妙用。例如,教学《海滨小城》,可这样启发:作者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运用了哪些生动形象的词语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读、思、画、议)从“蓝”、“棕”、“银白”、“白”、“灰”、“金黄”、“绿”等形容词中,体会小城的色彩美;从“栽”、“散发”、“笼罩”等动词中,体会小城的环境美;从“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等拟人句中,体会海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从“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大伞”这些比喻句中,体会小城的树形美;从“桉树叶香,凤凰花红,脚踩路面咯吱咯吱响”等形容词、象声词中,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嗅觉、视觉和触觉来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一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把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信息提取出来,而且懂得作者是如何选用词语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的,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而且把书本上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抓训练,注重方法
随文学习语法和修辞的方法很多,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联系上下文。如《灰雀》这篇课文,第1自然段写“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第11自然段写“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这两句都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唱歌”和“歌唱”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前者的“唱歌”比喻的是灰雀的鸣叫,是对事物客观状态的描写;后者的“歌唱”,是对事物的情感流露。在此,老师对学生进行即时迁移训练,让学生运用文中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几句话。
2.调换词语。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虽然可用“飘落”、“飞来飞去”等词替换“飞舞”,但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认为都没有“飞舞”一词用得好。“飞舞”采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出了小兴安岭林区秋天经霜的树叶的多姿多彩和树叶被秋风卷起在林间悠悠地飘落时的美态,表达了作者快乐的心情。
3.增添词语。如学习“眼睛”一词时,要求学生在前面加上适当的形容词,看谁加的词儿多,用的词儿好。学生争相举手发言:“明亮的眼睛”、“圆圆的眼睛”、“灰溜溜的眼睛”,有的学生不但加了词,还造了句:“警察叔叔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坏人是逃不过他们的。”接着,要求学生在“月亮”一词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再说一句话。孩子们说:“圆圆的月亮。”“中秋节晚上,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就像个大玉盘。”“弯弯的月亮。”“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晚上,我看到的是弯弯的月亮。”“金黄的月亮。”“奶奶告诉我,在金黄的月亮里有嫦娥,还有大白兔呢!”同学们五彩缤纷的语言也像群星在夜空闪烁,这充分说明了孩子们思维敏捷,表达欲强,语言生动准确。
4.添加修饰成分。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如果加上修饰成分或运用修辞手法,就能使句子具体生动。如,“她笑了。”加修饰成分,可扩展为:“她含着泪笑了。”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可扩展为:“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
5.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学习语法和修辞,必须学用结合,使学生不仅理解语法和修辞在写景状物及表达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而且懂得如何运用。例如《捞铁牛》第4自然段叙述从淤泥里往上拔铁牛的过程及其依据的原理,句子结构严密,动词和形容词用得十分贴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找出每句话中的有关动词和形容词,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从因果关系上推理,抓住这一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话“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剖析文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思考铁牛为什么能向上拔,船为什么会向上浮。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铁牛能够向上拔是由于船身向上浮,船身向上浮是由于泥沙被铲掉了。最后,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受到了因果复句语法知识的训练。
作者单位
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责任编辑:罗申◇
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能正确地运用语言。学习语言,具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学习字词句段篇,掌握构成语言的物质材料;其次是通过听说读写形成语言技能;第三是学习必要的语言知识和规律。在小学阶段,语法及修辞知识的学习主要是渗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之中。如何随课文指导学生学习语法和修辞知识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抓联系,注重过程
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及修辞知识,应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经历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这样两个往返回复的过程。
在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过好语音关,除读准生字词读音、多音字辨析外,还要注意语音在句子中的变化。如教学《桂林山水》中六个“啊”字的读音变化,老师要给学生讲清楚“啊”的读音必须根据“啊”字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来判定,即“啊”字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为“ɑ、o、e、i”的读“yɑ”,为“u”的读“wɑ”,为“n”的读“nɑ”为“nɡ”的读“nɡɑ”。因此,课文中的“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中的“啊”字应该读“nɡɑ”;“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中的“啊”字应该读“yɑ”;“桂林的山真秀啊”中的“啊”字应该读“wɑ”;“桂林的山真险啊”中的“啊”字应该读“nɑ”。另一方面,在识记生字词的过程中,要凭借语感搜集课文中有关语法和修辞方面的语言。学生阅读时,首先应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意,继而用自己的眼光通读下去,以把握全篇文章的语脉文思,并对局部的标点、词语、句子,乃至段落产生正确的感知。例如在《赵州桥》这篇课文中,有一段描写桥栏板上雕刻的龙的内容,语言优美,句式整齐,特别是一连串表示动作的词用得非常传神,可谓文情并茂。教学时可扣住形容词“精美”,对照图片上的龙,品味语言文字表现出的龙的形象。作者不仅描绘了龙的形,而且赋予了神,主要体现在一系列动词的运用上,那“回首遥望”、“相互缠绕”、“前爪相抵”、“嘴吐水花”等动词勾画出一群活灵活现的神物,显示出一种奇特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学生通过品评这些动词,无不发出由衷的赞美,感情得到了升华。这样教,既符合语言规律,又符合儿童学习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的掌握。
在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中,要紧扣重点句段或重点词语,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体会语法及修辞手法的妙用。例如,教学《海滨小城》,可这样启发:作者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运用了哪些生动形象的词语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读、思、画、议)从“蓝”、“棕”、“银白”、“白”、“灰”、“金黄”、“绿”等形容词中,体会小城的色彩美;从“栽”、“散发”、“笼罩”等动词中,体会小城的环境美;从“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等拟人句中,体会海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从“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大伞”这些比喻句中,体会小城的树形美;从“桉树叶香,凤凰花红,脚踩路面咯吱咯吱响”等形容词、象声词中,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嗅觉、视觉和触觉来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一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把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信息提取出来,而且懂得作者是如何选用词语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的,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而且把书本上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抓训练,注重方法
随文学习语法和修辞的方法很多,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联系上下文。如《灰雀》这篇课文,第1自然段写“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第11自然段写“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这两句都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唱歌”和“歌唱”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前者的“唱歌”比喻的是灰雀的鸣叫,是对事物客观状态的描写;后者的“歌唱”,是对事物的情感流露。在此,老师对学生进行即时迁移训练,让学生运用文中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几句话。
2.调换词语。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虽然可用“飘落”、“飞来飞去”等词替换“飞舞”,但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认为都没有“飞舞”一词用得好。“飞舞”采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出了小兴安岭林区秋天经霜的树叶的多姿多彩和树叶被秋风卷起在林间悠悠地飘落时的美态,表达了作者快乐的心情。
3.增添词语。如学习“眼睛”一词时,要求学生在前面加上适当的形容词,看谁加的词儿多,用的词儿好。学生争相举手发言:“明亮的眼睛”、“圆圆的眼睛”、“灰溜溜的眼睛”,有的学生不但加了词,还造了句:“警察叔叔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坏人是逃不过他们的。”接着,要求学生在“月亮”一词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再说一句话。孩子们说:“圆圆的月亮。”“中秋节晚上,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就像个大玉盘。”“弯弯的月亮。”“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晚上,我看到的是弯弯的月亮。”“金黄的月亮。”“奶奶告诉我,在金黄的月亮里有嫦娥,还有大白兔呢!”同学们五彩缤纷的语言也像群星在夜空闪烁,这充分说明了孩子们思维敏捷,表达欲强,语言生动准确。
4.添加修饰成分。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如果加上修饰成分或运用修辞手法,就能使句子具体生动。如,“她笑了。”加修饰成分,可扩展为:“她含着泪笑了。”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可扩展为:“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
5.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学习语法和修辞,必须学用结合,使学生不仅理解语法和修辞在写景状物及表达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而且懂得如何运用。例如《捞铁牛》第4自然段叙述从淤泥里往上拔铁牛的过程及其依据的原理,句子结构严密,动词和形容词用得十分贴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找出每句话中的有关动词和形容词,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从因果关系上推理,抓住这一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话“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剖析文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思考铁牛为什么能向上拔,船为什么会向上浮。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铁牛能够向上拔是由于船身向上浮,船身向上浮是由于泥沙被铲掉了。最后,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受到了因果复句语法知识的训练。
作者单位
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责任编辑:罗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