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造价对于从整体上把握建筑工程的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当下国内却出现了很多建筑工程项目超预算的现象,给企业和项目开发商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讨论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 造价控制 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TU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7-0151-01
建筑工程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主要特点,因此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要想准确地预算整个建筑工程费用,除了对整个施工过程足够清楚明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備专业的预算造价素质和能力,更要有基础的专业知识做铺垫,这样才能设计出实用、合理的施工计划。而且还要不断在原有和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为整个工程的顺利开展做贡献。
1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造价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施工前进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给企业和施工方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能保证整个施工计划顺利进行,可见建筑工程造价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但是当下建筑工程造价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以下主要来讨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和当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和原因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就是针对施工工程的大致情况,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根据一定的科学标准和规定,对于工程的费用进行核算和预计,在这个预算范围内支配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每个资源实现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给社会和大众带来最大的利益,同时节约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可以看出建筑工程造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首先是对建筑工程造价有利于对整个建筑工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把握,不至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盲目施工的状况,其次就是做好工程造价对于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增进社会经济发展幅度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1.2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过程出现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施工工程技术等发展和普及都比较晚,因此目前发展程度还不够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标准下,建筑工程造价也展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更是造成了一些不好的社会影响。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多数的建筑工程缺乏或者根本就没有进行成本管理,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控制工程的成本预算,但是如果企业不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和管理根本无法控制工程的成本,严重的话也有可能导致工程面临亏损,这样的代价和损失都是巨大的,这个问题的存在可能是由于工程负责人对于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不够重视,或者是没有预算意识,认为可以跟着建筑工程的变化随时变动预算和经费,这种做法都是错误的,而且还会因此给那些腐败者趁虚而入的机会。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其次就是在对工程作出造价预算时缺乏专业的经济知识做引导。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经济活动的汇总和概括,因此在对建筑工程进行造价控制时一定要加入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作为造价的基本指导和依据,但是实际的情况是目前国内专业的造价工程师并不多,大多数造价师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不要说是经济学知识,即使是最基本的造价知识也不一定系统、完整。因此这是阻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行业一直止步不前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当下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
最后就是造价设计不符合规律,而且变动性比较大、相应的强制性也不强。在国内目前很多工程的造价预算只是应付监管单位的一个程序,没有强制性地规定必须要按照标准的设计和预算来实现,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这些计划和预算可以被随时随地变更,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就随便更改预算和计划,这样的更改不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如果在没有科学的依据和实际情必须更改的情况下更改预算计划,最后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是不可挽回的,同时也是巨大的。这个问题尽管已经由来已久,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有其必须改进的需求。
2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对策和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提出的建筑工程造价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和解决途径对其进行改善,否则对国家建筑业的发展,甚至是对国家经济转型进而经济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危害,以下主要来讨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对策和解决措施。
2.1 对建筑工程的预算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
控制成本也即是控制预算,避免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整个团队的利益和社会利益,控制工程预算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因为一旦工程项目确定下来,那么该工程的各项支出和成本都是很明确的,企业在对工程进行造价和预算时,完全可以按照这些实际需要和标准来制定,而且不能只是负责制定更要对其实际的执行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和成本扩张。总是要严格控制工程在造价预算的范围内小幅度地变动,但是不能不经过一致的研究和决定就改变预算和造价设计,保证整个施工过程透明化,清晰化,在保证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2.2 加强对整体素质和水平高的造价人才的培养力度
人才是发展的阶梯,因此在发展和提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加强对整体素质和水平高的造价人才的培养力度。目前国内有专业的造价师证书,比如一级、二级造价师,企业工程造价师等,这些都可以鼓励在职人员去考试的证书,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更能为自己在企业中获得比别人更优厚的待遇都不是不可能的,而且相对于业余人员来说在职考取这些证书比零基础的学生和其他岗位的员工来说会更有优势,因为自身有着熟练的技术和练习的基础,相对来说也会更加容易。其次就是高校和高职院校可以根据社会的真实需要培养专业素质、水平高的学生,为工程造价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2.3 加强工程造价人员对基本经济知识的了解和认知
经济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更别说是在工程造价这样的经济活动过程中,鉴于目前国内的造价工程师经济知识都还很欠缺,因此本人提出提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能力的又一个措施就是提升造价师对于经济知识的了解和认知程度,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经济纠纷,比如有的企业为了获取某个项目的建造机会不惜在工程造价书上弄虚作假,用虚假信息欺骗大众,最终实际的情况和造价书差别巨大,损失的是开发商自己的声誉和经济利益,最终受伤害最大的还是工程的使用者:大众,为避免这种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企业必须要加强造价师的经济学知识了解程度,可以识破自身或者对手的造价书的虚假信息,及时阻止,降低风险发生的比率。而且经济学知识对日常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消费者科学理财,管理自己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3 小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分析可以看出建筑工程造价在整个工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国内的工程造价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和研究,最终得出了企业工程造价控制的解决措施和应对方法,但是鉴于个人能力和知识有限,对于该问题的分析也只能到此为止,只希望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对于国内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能力有所改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英.试论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要素与其工程造价降低的对策[J].价值工程,2014,(10):69-70.
[2] 孙琼丹.试议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办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2):5031-5031.
[3] 李伟.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9):122-122.
[关键词]建筑工程 造价控制 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TU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7-0151-01
建筑工程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主要特点,因此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要想准确地预算整个建筑工程费用,除了对整个施工过程足够清楚明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備专业的预算造价素质和能力,更要有基础的专业知识做铺垫,这样才能设计出实用、合理的施工计划。而且还要不断在原有和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为整个工程的顺利开展做贡献。
1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造价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施工前进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给企业和施工方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能保证整个施工计划顺利进行,可见建筑工程造价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但是当下建筑工程造价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以下主要来讨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和当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和原因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就是针对施工工程的大致情况,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根据一定的科学标准和规定,对于工程的费用进行核算和预计,在这个预算范围内支配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每个资源实现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给社会和大众带来最大的利益,同时节约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可以看出建筑工程造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首先是对建筑工程造价有利于对整个建筑工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把握,不至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盲目施工的状况,其次就是做好工程造价对于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增进社会经济发展幅度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1.2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过程出现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施工工程技术等发展和普及都比较晚,因此目前发展程度还不够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标准下,建筑工程造价也展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更是造成了一些不好的社会影响。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多数的建筑工程缺乏或者根本就没有进行成本管理,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控制工程的成本预算,但是如果企业不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和管理根本无法控制工程的成本,严重的话也有可能导致工程面临亏损,这样的代价和损失都是巨大的,这个问题的存在可能是由于工程负责人对于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不够重视,或者是没有预算意识,认为可以跟着建筑工程的变化随时变动预算和经费,这种做法都是错误的,而且还会因此给那些腐败者趁虚而入的机会。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其次就是在对工程作出造价预算时缺乏专业的经济知识做引导。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经济活动的汇总和概括,因此在对建筑工程进行造价控制时一定要加入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作为造价的基本指导和依据,但是实际的情况是目前国内专业的造价工程师并不多,大多数造价师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不要说是经济学知识,即使是最基本的造价知识也不一定系统、完整。因此这是阻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行业一直止步不前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当下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
最后就是造价设计不符合规律,而且变动性比较大、相应的强制性也不强。在国内目前很多工程的造价预算只是应付监管单位的一个程序,没有强制性地规定必须要按照标准的设计和预算来实现,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这些计划和预算可以被随时随地变更,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就随便更改预算和计划,这样的更改不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如果在没有科学的依据和实际情必须更改的情况下更改预算计划,最后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是不可挽回的,同时也是巨大的。这个问题尽管已经由来已久,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有其必须改进的需求。
2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对策和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提出的建筑工程造价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和解决途径对其进行改善,否则对国家建筑业的发展,甚至是对国家经济转型进而经济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危害,以下主要来讨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对策和解决措施。
2.1 对建筑工程的预算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
控制成本也即是控制预算,避免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整个团队的利益和社会利益,控制工程预算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因为一旦工程项目确定下来,那么该工程的各项支出和成本都是很明确的,企业在对工程进行造价和预算时,完全可以按照这些实际需要和标准来制定,而且不能只是负责制定更要对其实际的执行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和成本扩张。总是要严格控制工程在造价预算的范围内小幅度地变动,但是不能不经过一致的研究和决定就改变预算和造价设计,保证整个施工过程透明化,清晰化,在保证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2.2 加强对整体素质和水平高的造价人才的培养力度
人才是发展的阶梯,因此在发展和提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加强对整体素质和水平高的造价人才的培养力度。目前国内有专业的造价师证书,比如一级、二级造价师,企业工程造价师等,这些都可以鼓励在职人员去考试的证书,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更能为自己在企业中获得比别人更优厚的待遇都不是不可能的,而且相对于业余人员来说在职考取这些证书比零基础的学生和其他岗位的员工来说会更有优势,因为自身有着熟练的技术和练习的基础,相对来说也会更加容易。其次就是高校和高职院校可以根据社会的真实需要培养专业素质、水平高的学生,为工程造价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2.3 加强工程造价人员对基本经济知识的了解和认知
经济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更别说是在工程造价这样的经济活动过程中,鉴于目前国内的造价工程师经济知识都还很欠缺,因此本人提出提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能力的又一个措施就是提升造价师对于经济知识的了解和认知程度,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经济纠纷,比如有的企业为了获取某个项目的建造机会不惜在工程造价书上弄虚作假,用虚假信息欺骗大众,最终实际的情况和造价书差别巨大,损失的是开发商自己的声誉和经济利益,最终受伤害最大的还是工程的使用者:大众,为避免这种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企业必须要加强造价师的经济学知识了解程度,可以识破自身或者对手的造价书的虚假信息,及时阻止,降低风险发生的比率。而且经济学知识对日常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消费者科学理财,管理自己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3 小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分析可以看出建筑工程造价在整个工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国内的工程造价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和研究,最终得出了企业工程造价控制的解决措施和应对方法,但是鉴于个人能力和知识有限,对于该问题的分析也只能到此为止,只希望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对于国内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能力有所改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英.试论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要素与其工程造价降低的对策[J].价值工程,2014,(10):69-70.
[2] 孙琼丹.试议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办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2):5031-5031.
[3] 李伟.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9):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