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化的定义
关于“文化”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迄今尚无定论。其中,最著名的有19世纪下叶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它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文化模式》)美国学者A•克罗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概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五种涵义:其一,文化包括行为的模式和指导行为的模式。其二,模式不论外显或内含,皆由后天学习而得,学习的方式是通过人工构造的符号系统。其三,行为模式和指导行为的模式物化体现于人工制品中,因而这些制品也属于文化。其四,历史上形成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不同质的文化可依据价值观念的不同进行区别。其五,文化系统既是限制人类活动方式的原因,又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和结果。
二、武术文化的含义
所谓“武术文化”,在本质上既是研究对象,又是一种研究方法。它所要研究和探讨的,并非是具体的动作、招式、套路,甚至也不仅仅是对武术史或武术理论的一般性探讨和考证。它所要思考的,正是武术这样一种文化所体现和反映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它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武术作为一种完整的、稳定的内涵结构和价值结构的文化系统,它必然地不容质疑地渗透和蕴涵着它本身所赖以产生、形成和发展的那个特定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全部基因和成份。换而言之,我们将武术视为在某一特定历史需要、动机和价值取向支配和趋动下各种历史文化因素的总和,是一种文化的合力和选择。我们将中国武术视为一种立体的文化系统,这一系统内部表现出多层次的文化结构。其最内层或最深层则主要是中国武术所内涵和折射出来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规范、宗教情感以及民族性格特征等。中国武术的外在行为——器物层次主要表现出“技”、“艺”、“术”的符号表达和终端形态,以及武术文化的物化形态——各种武术器械。它的具体形式则表现为中国武术的动作、招式、套路、拳种、流派、器械、技能技术训练方法等。
三、武术文化形态的形成
(一)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繁荣昌盛的前提条件
国际体坛的繁荣,依赖于各民族、各国家体育的发展。强调文化的多样性是为了尊重人类文化的优秀传统,使他们都以自身的民族特色汇入到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大潮之中,发挥各种文化优势的互补作用,使奥林匹克文化成为人类优秀文化的典范。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绝不应该仅仅是西方体育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而是奥林匹克大家庭中众多主题的共同作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有自己传统文化根底,但能否前瞻性地应对生存和发展问题,需要做到符合文化的时代性选择,在世界各古老文明中,中华文化经历数年各种内忧外患,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当今的中国将成为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社会,外国文化的涌进必将对中国文化包括体育文化形成冲击和影响,而中国体育文化也会走出国门,参与世界体育建设。因此,保持中华民族武术文化特色也与未来中国体育发展主流方向吻合。目前,当今西方体育提倡:“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体现了一种博大的人文关怀,这无不渗透着中华文化的人文内涵,这人文内涵也不可避免被融会到武术运动之中。西方文化的核心是民族、自由、竞争、拼搏、开拓、进取、重视个体和尊重科学。兴起于欧洲的奥林匹克运动,其价值观念和活动方式大多与西方文化一脉相承,它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人对自身和社会有了科学认识后的产物,体现了进入工业文明以后的西方民族勇于开拓,敢于进取,注重人的自立和自身能力的特征。其多层的体育文化结构和竞争性的运动项目为主导的体育形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它逐渐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限制成为世界性的体育文化,并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国际武术组织的发展
改革开放给武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使武术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1984年武汉市举办了有12个国家和地区武术界代表参加的国际武术座谈会,与会人士发出了由中国牵头成立国际武术组织的强烈呼声。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第一界国际武术邀请赛期间,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以及非洲武术联合会等相继成立,目前国际武术联合会已发展到了77个会员国,这些都是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基本条件。1952年6月,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并倡导:做体操,打球类、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1953年,当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同志提出了对武术“发掘、整理、提高、推广”的八字方针,这使长期以来流传在民间的传统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78年11月16日,邓小平同志应日本友人邀请,题词:“太极拳好”。给民间传统武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中国武术从此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
四、结论
(一)中国武术曾经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中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极高的研究性和应用价值,在以往的民族融合中虽然对武术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仅限于运动项目方面,而在以健康长寿为终极目的的养生中,精神情感仍然被放在了首要地位,万法归宗、以德为本仍然是中国武术形式和理念的最高层次。
(二)从未来发展看,西方文化的发展必然把体育发展引向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方面,高水平的竞技比赛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发挥中国武术文化优势,借鉴西方体育文化精髓,才能使中国武术更快的走向国际,成为世界人民所热爱的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 倪依克.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与文化创新(J)2004年第1期
【2】 刘军.议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3】 牟艳,邢其年.武术的文化精神与奥林匹克思想的契合(J)山东体育科技,2003年 第4期
关于“文化”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迄今尚无定论。其中,最著名的有19世纪下叶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它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文化模式》)美国学者A•克罗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概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五种涵义:其一,文化包括行为的模式和指导行为的模式。其二,模式不论外显或内含,皆由后天学习而得,学习的方式是通过人工构造的符号系统。其三,行为模式和指导行为的模式物化体现于人工制品中,因而这些制品也属于文化。其四,历史上形成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不同质的文化可依据价值观念的不同进行区别。其五,文化系统既是限制人类活动方式的原因,又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和结果。
二、武术文化的含义
所谓“武术文化”,在本质上既是研究对象,又是一种研究方法。它所要研究和探讨的,并非是具体的动作、招式、套路,甚至也不仅仅是对武术史或武术理论的一般性探讨和考证。它所要思考的,正是武术这样一种文化所体现和反映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它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武术作为一种完整的、稳定的内涵结构和价值结构的文化系统,它必然地不容质疑地渗透和蕴涵着它本身所赖以产生、形成和发展的那个特定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全部基因和成份。换而言之,我们将武术视为在某一特定历史需要、动机和价值取向支配和趋动下各种历史文化因素的总和,是一种文化的合力和选择。我们将中国武术视为一种立体的文化系统,这一系统内部表现出多层次的文化结构。其最内层或最深层则主要是中国武术所内涵和折射出来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规范、宗教情感以及民族性格特征等。中国武术的外在行为——器物层次主要表现出“技”、“艺”、“术”的符号表达和终端形态,以及武术文化的物化形态——各种武术器械。它的具体形式则表现为中国武术的动作、招式、套路、拳种、流派、器械、技能技术训练方法等。
三、武术文化形态的形成
(一)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繁荣昌盛的前提条件
国际体坛的繁荣,依赖于各民族、各国家体育的发展。强调文化的多样性是为了尊重人类文化的优秀传统,使他们都以自身的民族特色汇入到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大潮之中,发挥各种文化优势的互补作用,使奥林匹克文化成为人类优秀文化的典范。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绝不应该仅仅是西方体育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而是奥林匹克大家庭中众多主题的共同作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有自己传统文化根底,但能否前瞻性地应对生存和发展问题,需要做到符合文化的时代性选择,在世界各古老文明中,中华文化经历数年各种内忧外患,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当今的中国将成为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社会,外国文化的涌进必将对中国文化包括体育文化形成冲击和影响,而中国体育文化也会走出国门,参与世界体育建设。因此,保持中华民族武术文化特色也与未来中国体育发展主流方向吻合。目前,当今西方体育提倡:“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体现了一种博大的人文关怀,这无不渗透着中华文化的人文内涵,这人文内涵也不可避免被融会到武术运动之中。西方文化的核心是民族、自由、竞争、拼搏、开拓、进取、重视个体和尊重科学。兴起于欧洲的奥林匹克运动,其价值观念和活动方式大多与西方文化一脉相承,它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人对自身和社会有了科学认识后的产物,体现了进入工业文明以后的西方民族勇于开拓,敢于进取,注重人的自立和自身能力的特征。其多层的体育文化结构和竞争性的运动项目为主导的体育形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它逐渐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限制成为世界性的体育文化,并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国际武术组织的发展
改革开放给武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使武术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1984年武汉市举办了有12个国家和地区武术界代表参加的国际武术座谈会,与会人士发出了由中国牵头成立国际武术组织的强烈呼声。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第一界国际武术邀请赛期间,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以及非洲武术联合会等相继成立,目前国际武术联合会已发展到了77个会员国,这些都是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基本条件。1952年6月,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并倡导:做体操,打球类、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1953年,当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同志提出了对武术“发掘、整理、提高、推广”的八字方针,这使长期以来流传在民间的传统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78年11月16日,邓小平同志应日本友人邀请,题词:“太极拳好”。给民间传统武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中国武术从此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
四、结论
(一)中国武术曾经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中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极高的研究性和应用价值,在以往的民族融合中虽然对武术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仅限于运动项目方面,而在以健康长寿为终极目的的养生中,精神情感仍然被放在了首要地位,万法归宗、以德为本仍然是中国武术形式和理念的最高层次。
(二)从未来发展看,西方文化的发展必然把体育发展引向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方面,高水平的竞技比赛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发挥中国武术文化优势,借鉴西方体育文化精髓,才能使中国武术更快的走向国际,成为世界人民所热爱的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 倪依克.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与文化创新(J)2004年第1期
【2】 刘军.议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3】 牟艳,邢其年.武术的文化精神与奥林匹克思想的契合(J)山东体育科技,2003年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