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客户退保现象明显多了起来,我们的压力非常大。”一位寿险代理人向《投资者报》记者诉苦道。
遭受保费负增长、投资巨额浮亏困扰的保险公司,现在又不得不面对持续增长的退保。
从各种数据来看,受资本市场寒冬的影响,保险行业将再次面临一个退保的高峰期。历史总是相似的,7年前(2004年),保险行业就曾经历 过投连险集中退保的惨痛经历。
目前,国内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公布完年报,四家退保金超过650亿元,同比增长六成。
不仅如此,整个行业的退保率居高不下,也成为监管层的心头之忧,部分地区保监局开始排查防范辖区内的退保情况。
退保金超650亿
资本市场的寒意最终传导到了保险市场。
国内四家上市保险公司2011年业绩披露完毕,去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退保金额超过650亿元,同比增长六成,昭显了寿险行业的艰难处境。
第一个公布年报的中国太保退保涨幅排名第一,退保总金额从2010年的44.98亿元蹿升至95.88亿元,涨幅达到113.6%,其退保率也从1.5%激增至2.7%。
中国太保给出的理由是由于升息引起了银保渠道部分产品退保增加。
退保涨幅排名第二的新华保险,退保金同比上涨了95.16%,达150.47亿元,退保率更是高达5.71%。
新华保险年报解释说,这是由于2006年开始大规模销售的分红型两全保险产品退保金额增加所致。该款分红险产品的现金价值在第五年末超过保费本金,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处于升息的通道,部分客户选择了退保。
中国人寿的退保金额也是大幅度提高,其中2011年高达365亿元,2010年为257亿元,同比增长了42.1%。
中国人寿给出原因大同小异,“受业务规模增长、加息、市场资金面紧张及其他金融产品冲击等因素影响。”
此次退保潮中,中国平安受影响最小。平安寿险退保金额同比增长了15.5%,退保金额达到44亿。
分红险成重灾区
“退保潮集中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市场萎靡不振,保险公司投资型产品收益差劲。而银行等其他渠道的理财产品相对稳定的高收益,吸引了大部分人的青睐。”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主任王绪谨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王绪谨告诉记者,此次退保品种主要集中在投资型保险,尤其是分红险,而传统保障性的寿险受到的冲击并不大。如果从渠道来说的话,银行渠道销售的、与储蓄和理财产品直接对比的3年期、5年期趸缴产品退保较多。
2004年,在当时投资险种中,投连险也曾是市场的宠儿,遭受退保风潮后,一直萎靡不振,直到目前,投连险已经是边缘产品。
而去年分红险占到寿险公司收入的7成,因此此次遭受打击的主要是分红险。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带领学生进行了调研。调研也显示,除了销售误导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外,保险收益率不如定期存款、经济形势严峻导致的投保人资金需求增加、黄金等其他投资渠道的增加以及银行的捆绑销售,成为投保人选择退保的四大主因。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多次加息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节节攀升,储蓄国债三年期、五年期的收益率也达到了5.5%~6.15%,但是长期寿险产品内涵收益率2.5%的瓶颈一直没能突破,因此分红险在这一轮竞争中落败。
监管层开始排查
四大保险公司退保费高企,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全行业共同遭遇的难题。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1年前三季度国内寿险公司的退保率攀升至3.14%,退保金高达1358.2亿元,同比增长73.8%。
这无疑危及了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跟风集中退保现象。
譬如,2011年1~9月,温州地区退保金11.75亿元,同比增长59.3%,比保费增速高40.6个百分点。这其中还有三家公司被首批列入退保工作重点检测范围。这3家公司数据显示,1~9月银保业务退保5.54亿元,同比增长70%,占退保金额的73.3%。例如中国人寿温州分公司生效5年以上保单退保金额达到0.89亿元,同比增长了73%。
温州退保激增,可能在于去年下半年以来,温州地区部分中小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引发了借贷危机,对于很多个人资金造成很大损失,无意续保。调查显示,这些地区对于后期保费增长普遍信心不足,保费增速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其他地区的退保情况也不容乐观。
尽管外界投资者对于激增的退保数据感到很担忧,但是在这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看来不足为惧。
“今年的退保趋势不会恶化。银保销售退保问题主要是业务发展节奏所导致的,今年的退保预计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去年四季度退保的情况就已经有所遏止。”中国太保董事长、总经理徐敬惠在业绩发布会上如此乐观地表示。
新华保险总裁何志光在29日的业绩发布会上也对记者表示,公司退保率比较高,是由于公司与其它保险公司在退保率计算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公司来说,每一个产品设计都有一个退保率的假设比例,目前的退保率仍然在设计产品可控的范围内。“目前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可控的措施处理,1~2月收效良好,因此对于未来的退保趋势并不担心。”
与上市公司管理层乐观的看法不同的是,监管层表示很担忧。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今年1月份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就强调各保险公司要防范退保风险,“今年的一个重点就是防退保。”
据《投资者报》了解,3月份以来,上海、大连、四川、山西等地保监局先后对辖区内寿险退保风险进行了排查,山西保监局还制定了《山西保监局寿险行业退保风险监管工作报告》。■
遭受保费负增长、投资巨额浮亏困扰的保险公司,现在又不得不面对持续增长的退保。
从各种数据来看,受资本市场寒冬的影响,保险行业将再次面临一个退保的高峰期。历史总是相似的,7年前(2004年),保险行业就曾经历 过投连险集中退保的惨痛经历。
目前,国内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公布完年报,四家退保金超过650亿元,同比增长六成。
不仅如此,整个行业的退保率居高不下,也成为监管层的心头之忧,部分地区保监局开始排查防范辖区内的退保情况。
退保金超650亿
资本市场的寒意最终传导到了保险市场。
国内四家上市保险公司2011年业绩披露完毕,去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退保金额超过650亿元,同比增长六成,昭显了寿险行业的艰难处境。
第一个公布年报的中国太保退保涨幅排名第一,退保总金额从2010年的44.98亿元蹿升至95.88亿元,涨幅达到113.6%,其退保率也从1.5%激增至2.7%。
中国太保给出的理由是由于升息引起了银保渠道部分产品退保增加。
退保涨幅排名第二的新华保险,退保金同比上涨了95.16%,达150.47亿元,退保率更是高达5.71%。
新华保险年报解释说,这是由于2006年开始大规模销售的分红型两全保险产品退保金额增加所致。该款分红险产品的现金价值在第五年末超过保费本金,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处于升息的通道,部分客户选择了退保。
中国人寿的退保金额也是大幅度提高,其中2011年高达365亿元,2010年为257亿元,同比增长了42.1%。
中国人寿给出原因大同小异,“受业务规模增长、加息、市场资金面紧张及其他金融产品冲击等因素影响。”
此次退保潮中,中国平安受影响最小。平安寿险退保金额同比增长了15.5%,退保金额达到44亿。
分红险成重灾区
“退保潮集中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市场萎靡不振,保险公司投资型产品收益差劲。而银行等其他渠道的理财产品相对稳定的高收益,吸引了大部分人的青睐。”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主任王绪谨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王绪谨告诉记者,此次退保品种主要集中在投资型保险,尤其是分红险,而传统保障性的寿险受到的冲击并不大。如果从渠道来说的话,银行渠道销售的、与储蓄和理财产品直接对比的3年期、5年期趸缴产品退保较多。
2004年,在当时投资险种中,投连险也曾是市场的宠儿,遭受退保风潮后,一直萎靡不振,直到目前,投连险已经是边缘产品。
而去年分红险占到寿险公司收入的7成,因此此次遭受打击的主要是分红险。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带领学生进行了调研。调研也显示,除了销售误导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外,保险收益率不如定期存款、经济形势严峻导致的投保人资金需求增加、黄金等其他投资渠道的增加以及银行的捆绑销售,成为投保人选择退保的四大主因。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多次加息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节节攀升,储蓄国债三年期、五年期的收益率也达到了5.5%~6.15%,但是长期寿险产品内涵收益率2.5%的瓶颈一直没能突破,因此分红险在这一轮竞争中落败。
监管层开始排查
四大保险公司退保费高企,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全行业共同遭遇的难题。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1年前三季度国内寿险公司的退保率攀升至3.14%,退保金高达1358.2亿元,同比增长73.8%。
这无疑危及了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跟风集中退保现象。
譬如,2011年1~9月,温州地区退保金11.75亿元,同比增长59.3%,比保费增速高40.6个百分点。这其中还有三家公司被首批列入退保工作重点检测范围。这3家公司数据显示,1~9月银保业务退保5.54亿元,同比增长70%,占退保金额的73.3%。例如中国人寿温州分公司生效5年以上保单退保金额达到0.89亿元,同比增长了73%。
温州退保激增,可能在于去年下半年以来,温州地区部分中小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引发了借贷危机,对于很多个人资金造成很大损失,无意续保。调查显示,这些地区对于后期保费增长普遍信心不足,保费增速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其他地区的退保情况也不容乐观。
尽管外界投资者对于激增的退保数据感到很担忧,但是在这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看来不足为惧。
“今年的退保趋势不会恶化。银保销售退保问题主要是业务发展节奏所导致的,今年的退保预计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去年四季度退保的情况就已经有所遏止。”中国太保董事长、总经理徐敬惠在业绩发布会上如此乐观地表示。
新华保险总裁何志光在29日的业绩发布会上也对记者表示,公司退保率比较高,是由于公司与其它保险公司在退保率计算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公司来说,每一个产品设计都有一个退保率的假设比例,目前的退保率仍然在设计产品可控的范围内。“目前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可控的措施处理,1~2月收效良好,因此对于未来的退保趋势并不担心。”
与上市公司管理层乐观的看法不同的是,监管层表示很担忧。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今年1月份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就强调各保险公司要防范退保风险,“今年的一个重点就是防退保。”
据《投资者报》了解,3月份以来,上海、大连、四川、山西等地保监局先后对辖区内寿险退保风险进行了排查,山西保监局还制定了《山西保监局寿险行业退保风险监管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