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高频药物为黄芪、茯苓、丹参、当归、川芎、泽泻、益母草、白术、生地黄、牡丹皮、熟地黄、薏苡仁、山药;药物药性以性平为主,总体偏温;药物药味以甘味药物使用最多,其次为苦味、辛味药物;药物归经主要为肝经、肾经、心经,其次为肺、脾、胃经;药物功效上常用药物为补益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用药规律;频数分析
肾病综合征是因多种病理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所致的疾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以及水肿及高脂血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是指排除遗传性及系统性疾病所致的肾病综合征后,纳入PNS的一类疾病。PNS为一种炎症疾病,主要以免疫介导性炎症为主。患者表现为长期持续性大量蛋白尿,且病情不易控制,反复发作。在发病进程中,呈进行性发展,直至引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不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威胁着身心健康。
一、中医学对PNS的认识
1.我国古代文献对PNS的认识。PNS根据其临床表现在中医学领域属于“水肿”、“虚劳”、“尿浊”等范畴。《素问·水热穴论》指出:“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灵枢·水胀》篇则对“水肿”称之为“水”,并详细描述其症状:“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水气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同时还可以分为五脏水、气分、血分、水分。
2.中医学对PNS病因与病机的认识。中医学认为水肿病因中外感和内伤诸因并存。外感风寒湿热、烦劳过度、情志不调等均可诱发该病。对其病机古今中医认知较为一致,即该病病变会影响多种脏腑,尤其与肺、脾、肾及三焦对水液代谢功能失调关系密切。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肿胀》所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3.治疗原则和方法
水肿治疗,《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谓:“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还可根据《丹溪心法·水肿》中阴水、阳水的不同病因病机进行治疗方法的选择,阴水为里、虚、寒证,应扶正为主,行温肾、健脾疗法;阳水为表、热、实证,应祛邪为主,行发汗、利小便、攻逐等法。通常认为,发病始以外邪为主,可根据症状不同行发汗、利小便、攻逐、化瘀以祛邪,并辅以健脾温肾,使标本得以兼顾。而至病程后期,此时患者正气渐衰,治疗原则当属扶正固本,可着重温肾健脾,视其标实证的多少运用扶正祛邪法。
二、中医学对PNS的临床辨证研究
长期以来,对PNS的辨证分型意见不一,但均以脏腑、阴阳、气血辨证为纲。目前临床采用较多的第二次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通过的分型标准分为本证,包括肺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气阴两虚,标证为外感、水湿、湿热、血瘀、湿浊。吕志平等将临床证型分为虚损型、血瘀型、湿阻型;曹恩泽等以本虚标实表现将其分为肾虚兼湿夹瘀型、肾虚兼湿热夹瘀型、脾虚兼湿夹瘀型、脾虚兼湿热夹瘀型、脾肾阳虚兼湿夹瘀型、气阴两虚兼湿型。周硕果根据PNS早期病变明显水肿,后期水邪退,仍存持续尿蛋白的特征,将PNS分为风邪袭肺、湿热壅滞、脾肾气虚、脾肾阳虚、阴虚湿热、气阴两虚、瘀水互结七型。
三、中医学对PNS的治疗研究进展
1.专病专方
专病专方是中医学广泛应用的临床治疗手段。目前对PNS的专方研究和使用在临床实践占据重要地位。例如魏小萌以PNS表现出的水、痰、瘀互结病理机制为切入点,行豁痰化瘀法、健脾益肾之方,对尿蛋白、血脂的降低、HDL-C的升高、抗凝等具有显著作用。
2.对症治疗。PNS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明显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此,多数研究者认为在治疗中应重视对上述症状的缓解。PNS在临床实践中尚属于难治疾病系列,这与其病因和机制未能完全揭示不无关系。目前,西医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存在着易复发,激素依赖和毒副作用,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远期疗效均不尽人如意。中医学从古代对该病即有记载,并经众多医者进行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具有良好疗效的治疗体系。目前,我国在对PNS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大量应用了中医学的治疗方法,同时还进行了中西医结合进一步探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PNS的临床治疗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辨证分型治疗。辨证分型治疗是采用中医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的最基本、且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分型标准尚不够统一。
邵朝弟教授采用九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宣肺解表法:基本方为浙贝母、麻黄、杏仁、桂枝、大青叶、板蓝根、甘草等;②清热利湿法: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合二妙丸加减;③清热解毒法:玄麦甘桔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④益气固表法: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⑤滋阴清热法:清骨散加减;⑥温补脾肾法:明目大补汤加减;⑦填髓补精法:用菟丝子、巴戟天、山茱萸等温补肾阳;⑧调理脾胃法:药用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大枣、黄芪、党参等;⑨活血化瘀法:益肾汤加减。
四、PNS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为促进PNS中医证候的客观化,众多医学研究工作者积极探讨PNS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王志强,谢桂权,刘建博等通过对近十年来关于本病研究的文献的CNKI网站检索,发现PNS证型由多到次的顺序依次为: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虚湿困型、风水泛滥型、脾肾气虚型。
程友,林锦权在其研究中,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理论指导思想,以诊断标准为依据,对慢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本虚证中,肝肾阴虚所占的比率为52.6%,其余证型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肾阳虚(21.1%)、气阴两虚(15.80%)、肺肾气虚(10.50%)。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标实证中湿热证占50%,其余证型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瘀(26.3%)、湿浊(18.4%)、水湿(5.3%)。
五、结语
PNS作为一种难治性疾病,研究治疗规律:PNS现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而对其中总结中医治疗规律者较少,因而有必要对此进行梳理,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研究其证候分布规律,可以根据各个地方的不同人群进行研究,使辨证客观化,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杜胜滨,曲秀娟,周亚宾等.近十年来肾病综合征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1996,13(6):31-32.
[2] 叶任高,杨念生.肾病综合征[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
[3]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1 版,2002:302.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用药规律;频数分析
肾病综合征是因多种病理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所致的疾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以及水肿及高脂血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是指排除遗传性及系统性疾病所致的肾病综合征后,纳入PNS的一类疾病。PNS为一种炎症疾病,主要以免疫介导性炎症为主。患者表现为长期持续性大量蛋白尿,且病情不易控制,反复发作。在发病进程中,呈进行性发展,直至引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不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威胁着身心健康。
一、中医学对PNS的认识
1.我国古代文献对PNS的认识。PNS根据其临床表现在中医学领域属于“水肿”、“虚劳”、“尿浊”等范畴。《素问·水热穴论》指出:“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灵枢·水胀》篇则对“水肿”称之为“水”,并详细描述其症状:“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水气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同时还可以分为五脏水、气分、血分、水分。
2.中医学对PNS病因与病机的认识。中医学认为水肿病因中外感和内伤诸因并存。外感风寒湿热、烦劳过度、情志不调等均可诱发该病。对其病机古今中医认知较为一致,即该病病变会影响多种脏腑,尤其与肺、脾、肾及三焦对水液代谢功能失调关系密切。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肿胀》所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3.治疗原则和方法
水肿治疗,《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谓:“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还可根据《丹溪心法·水肿》中阴水、阳水的不同病因病机进行治疗方法的选择,阴水为里、虚、寒证,应扶正为主,行温肾、健脾疗法;阳水为表、热、实证,应祛邪为主,行发汗、利小便、攻逐等法。通常认为,发病始以外邪为主,可根据症状不同行发汗、利小便、攻逐、化瘀以祛邪,并辅以健脾温肾,使标本得以兼顾。而至病程后期,此时患者正气渐衰,治疗原则当属扶正固本,可着重温肾健脾,视其标实证的多少运用扶正祛邪法。
二、中医学对PNS的临床辨证研究
长期以来,对PNS的辨证分型意见不一,但均以脏腑、阴阳、气血辨证为纲。目前临床采用较多的第二次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通过的分型标准分为本证,包括肺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气阴两虚,标证为外感、水湿、湿热、血瘀、湿浊。吕志平等将临床证型分为虚损型、血瘀型、湿阻型;曹恩泽等以本虚标实表现将其分为肾虚兼湿夹瘀型、肾虚兼湿热夹瘀型、脾虚兼湿夹瘀型、脾虚兼湿热夹瘀型、脾肾阳虚兼湿夹瘀型、气阴两虚兼湿型。周硕果根据PNS早期病变明显水肿,后期水邪退,仍存持续尿蛋白的特征,将PNS分为风邪袭肺、湿热壅滞、脾肾气虚、脾肾阳虚、阴虚湿热、气阴两虚、瘀水互结七型。
三、中医学对PNS的治疗研究进展
1.专病专方
专病专方是中医学广泛应用的临床治疗手段。目前对PNS的专方研究和使用在临床实践占据重要地位。例如魏小萌以PNS表现出的水、痰、瘀互结病理机制为切入点,行豁痰化瘀法、健脾益肾之方,对尿蛋白、血脂的降低、HDL-C的升高、抗凝等具有显著作用。
2.对症治疗。PNS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明显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此,多数研究者认为在治疗中应重视对上述症状的缓解。PNS在临床实践中尚属于难治疾病系列,这与其病因和机制未能完全揭示不无关系。目前,西医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存在着易复发,激素依赖和毒副作用,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远期疗效均不尽人如意。中医学从古代对该病即有记载,并经众多医者进行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具有良好疗效的治疗体系。目前,我国在对PNS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大量应用了中医学的治疗方法,同时还进行了中西医结合进一步探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PNS的临床治疗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辨证分型治疗。辨证分型治疗是采用中医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的最基本、且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分型标准尚不够统一。
邵朝弟教授采用九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宣肺解表法:基本方为浙贝母、麻黄、杏仁、桂枝、大青叶、板蓝根、甘草等;②清热利湿法: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合二妙丸加减;③清热解毒法:玄麦甘桔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④益气固表法: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⑤滋阴清热法:清骨散加减;⑥温补脾肾法:明目大补汤加减;⑦填髓补精法:用菟丝子、巴戟天、山茱萸等温补肾阳;⑧调理脾胃法:药用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大枣、黄芪、党参等;⑨活血化瘀法:益肾汤加减。
四、PNS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为促进PNS中医证候的客观化,众多医学研究工作者积极探讨PNS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王志强,谢桂权,刘建博等通过对近十年来关于本病研究的文献的CNKI网站检索,发现PNS证型由多到次的顺序依次为: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虚湿困型、风水泛滥型、脾肾气虚型。
程友,林锦权在其研究中,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理论指导思想,以诊断标准为依据,对慢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本虚证中,肝肾阴虚所占的比率为52.6%,其余证型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肾阳虚(21.1%)、气阴两虚(15.80%)、肺肾气虚(10.50%)。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标实证中湿热证占50%,其余证型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瘀(26.3%)、湿浊(18.4%)、水湿(5.3%)。
五、结语
PNS作为一种难治性疾病,研究治疗规律:PNS现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而对其中总结中医治疗规律者较少,因而有必要对此进行梳理,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研究其证候分布规律,可以根据各个地方的不同人群进行研究,使辨证客观化,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杜胜滨,曲秀娟,周亚宾等.近十年来肾病综合征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1996,13(6):31-32.
[2] 叶任高,杨念生.肾病综合征[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
[3]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1 版,20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