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诺曼底发现了东洋人,盟军试图对话,但谁也听不懂他们说什么……”在韩国导演姜帝圭的作品《登陆之日》的预告片的开头,浮现的正是这些字。
在电影网站,对该电影最多的评论却是“韩国人的意淫之作”。其实,网友大多并没有了解历史的细节,这个故事并非姜帝圭“意淫”出来。
他是一个朝鲜人,他生于1920年,原籍朝鲜新义州,1938年加入日本关东军,后来在中苏边境沦为苏军俘虏,随后被编入苏联红军,1943年夏在乌克兰的战斗中被德军俘虏,又进入德军服役。1944年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时,在“犹他”海滩被美军俘虏。1945年5月在英国俘虏收容所释放……
这不是《登陆之日》导演的杜撰,这是历史洪涛的一片浪花。
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二战老兵曾经回忆起他们在登陆滩头遭遇到的第一批德国士兵,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它们大都是东方面孔,他们正是被德军部署在前线充当炮灰的“东方营”。
劣等的东方军团
“东方营”可以追溯到1942年,那一年的春天,原苏军中将弗拉索夫在沃尔霍夫被德军俘虏,迅速倒向纳粹一方,在德军战场指挥官的默许下,弗拉索夫和一些反布尔什维克者一起在斯摩棱斯克成立了所谓的“俄罗斯解放阵线”,并号召苏军参加他们组织的部队——俄罗斯解放军。
纳粹派到乌克兰的行政长官罗森堡很青睐这个从内部推翻苏维埃政权的主意,于是他制定了详细的支持弗拉索夫的计划并带着计划去面呈希特勒,可是他却遭到希特勒的臭骂。按希特勒的想法,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应当是德国的殖民地,他坚决不能容忍成立另一个政府。
但海因里希·希姆莱却支持这个计划,在柏林希姆莱召见了弗拉索夫,在希姆莱的支持下,弗拉索夫开始在各战俘营招募原苏军战俘,正式开始组建俄罗斯解放军。
随着希特勒的首肯,这些由东方人组成的部队陆续建立了起来。
根据美国历史学家斯蒂芬·安布罗斯的著作《D日》描述,最先在诺曼底登陆中被盟军俘虏的是两名朝鲜籍德军士兵。不久在诺曼底战场上被俘的朝鲜籍士兵达到了20多人,美军对他们进行了专门审讯。他们的经历大多相似:最先被日军招募,在1939年爆发的日苏诺门罕战役中又被苏军俘虏。当年日苏双方停火后,大多数的日本战俘都被遣返,但苏军扣留了朝鲜人,因为苏军认为他们并不属于“战俘”。后来这些朝鲜人加入了苏联红军,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他们随大部队开赴前线。但随着苏军在战争初期的溃败,他们又和其他众多的苏联红军官兵一道被德军俘虏。因为忍受不了德军战俘营里异常恶劣的环境,他们又被迫参加了德军,1943年作为“东方营”的士兵被派往诺曼底驻防,直至被盟军俘虏。
韩国导演姜帝圭显然对这个故事青睐有加,于是,银幕上的故事就此开始。
德军对“东方军团”并不放心,担心这些部队会在作战时反戈一击,于是把他们以营为单位分散安插到德军各个部队中去。
等到1943年的时候,德军已经拥有了98个“东方营”,尽管起初纳粹根本没有考虑过将这些“劣等民族”编入德军。
不过德国国防军第162步兵师是德军中的“异类”,该师又被称为“土耳其斯坦师”,士兵很多都来自中亚地区。二战期间德军有一本名叫《信号》的杂志,从上面拍摄的照片来看,这支部队中有很多的黄种人。不过这支部队先后在南斯拉夫和意大利战场作战,没有去过法国。
诺曼底的炮灰
98个“东方营”中有80个营被安排在东线和巴尔干战场作战,12个营后来抽调到了法国和意大利,以抗击盟军可能的登陆。
盟军诺曼底登陆首先遭遇的,正是“东方营”。
在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前,担任海岸防御任务的德国国防军第243岸防师和第709岸防师配属了数个“东方营”。
当时德军部署在诺曼底地区的大都是些“二流部队”,由于西线无战事,第243岸防师和第709岸防师的精锐部队经常会被抽调去东线。第709岸防师下辖的第739掷弹兵团就有两个“东方营”,另外两个“东方营”由师长威廉·冯·施利本中将直接指挥。
盟军登陆前不久,第739掷弹兵团第1营已经被调往东线,该部队主力只剩下了两个“东方营”。暂且不论“东方营”战斗热情是否高涨,但他们的战斗经验明显不足,同时由于“东方营”还负责构筑海岸防御工事,几个月高强度劳作下来,“东方营”士兵的体力下降了不少。
于是,作为杂牌军的“东方营”在登陆盟军的海陆空立体打击下,很快就败退下来。
第709岸防师的战报显示,仅在最初的10天内,该师伤亡就已达到了4000人,“东方营”残部不得不向瑟堡撤退。6月26日,施利本中将率领包括“东方营”残部在内的800人向美国第9步兵师投降。下辖“东方营”部队的第243岸防师情况同样不妙,6月底在诺曼底地区的科朗坦半岛作战时大部被歼。
“印度军团”的惨败
仅仅诺曼底登陆约两个月后,盟军又在法国南部发起了“龙骑兵行动”,这次挡在盟军面前的军队也来自东方,这就是希特勒的“印度军团”。
这支部队由被德军俘虏的英军印度籍官兵组成,1943年9月被调到法国,负责大西洋沿岸的防御。德国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对这支部队很重视,多次前去视察检阅,然而纳粹高层并不怎么信任这些印度人,与对待“东方营”的做法一样,也经常把“印度军团”以营为单位拆开使用。在隆美尔的努力下,“印度军团”主力被部署到比斯开湾的波尔多地区。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印度军团”正驻扎在波尔多的拉卡诺地区。
1944年8月15日,随着盟军登陆法国南部,“印度军团”赶忙撤离拉卡诺,撤退到敦镇附近时,“印度军团”遭到了法军的堵击,阿里·汗中尉阵亡,这是“印度军团”的第一次战斗伤亡。当印度人试图穿过卢瓦尔河向第戎撤退时,又碰上了盟军装甲部队,不过盟军装甲部队正准备向纵深推进,没有时间理会这些毫无战斗意志的特殊“德军”。“印度军团”一路狂奔,中途被法国抵抗组织多次“骚扰”,又有两名军官被击毙。1944年冬,“印度军团”通过阿尔萨斯撤到了德国奥伯霍芬。1945年5月德国战败投降前夕,“印度军团”试图逃往瑞士,被美法两军包围,于是乖乖放下武器投降。最后,就连希特勒也曾说过:“印度军团真是个大玩笑!”
二战结束后,这些德军中的“东方营”命运各不相同。幸存下来的“印度军团”成员被送回印度接受审判,而来自远东地区的官兵基本上都被移交给苏联,他们大多被投入监狱接受改造,命运充满了坎坷。这也是为什么《登陆之日》的英文名叫做《my way》:血腥的战争过后,却突然洋溢着一股淡淡的忧伤和温情。
在电影网站,对该电影最多的评论却是“韩国人的意淫之作”。其实,网友大多并没有了解历史的细节,这个故事并非姜帝圭“意淫”出来。
他是一个朝鲜人,他生于1920年,原籍朝鲜新义州,1938年加入日本关东军,后来在中苏边境沦为苏军俘虏,随后被编入苏联红军,1943年夏在乌克兰的战斗中被德军俘虏,又进入德军服役。1944年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时,在“犹他”海滩被美军俘虏。1945年5月在英国俘虏收容所释放……
这不是《登陆之日》导演的杜撰,这是历史洪涛的一片浪花。
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二战老兵曾经回忆起他们在登陆滩头遭遇到的第一批德国士兵,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它们大都是东方面孔,他们正是被德军部署在前线充当炮灰的“东方营”。
劣等的东方军团
“东方营”可以追溯到1942年,那一年的春天,原苏军中将弗拉索夫在沃尔霍夫被德军俘虏,迅速倒向纳粹一方,在德军战场指挥官的默许下,弗拉索夫和一些反布尔什维克者一起在斯摩棱斯克成立了所谓的“俄罗斯解放阵线”,并号召苏军参加他们组织的部队——俄罗斯解放军。
纳粹派到乌克兰的行政长官罗森堡很青睐这个从内部推翻苏维埃政权的主意,于是他制定了详细的支持弗拉索夫的计划并带着计划去面呈希特勒,可是他却遭到希特勒的臭骂。按希特勒的想法,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应当是德国的殖民地,他坚决不能容忍成立另一个政府。
但海因里希·希姆莱却支持这个计划,在柏林希姆莱召见了弗拉索夫,在希姆莱的支持下,弗拉索夫开始在各战俘营招募原苏军战俘,正式开始组建俄罗斯解放军。
随着希特勒的首肯,这些由东方人组成的部队陆续建立了起来。
根据美国历史学家斯蒂芬·安布罗斯的著作《D日》描述,最先在诺曼底登陆中被盟军俘虏的是两名朝鲜籍德军士兵。不久在诺曼底战场上被俘的朝鲜籍士兵达到了20多人,美军对他们进行了专门审讯。他们的经历大多相似:最先被日军招募,在1939年爆发的日苏诺门罕战役中又被苏军俘虏。当年日苏双方停火后,大多数的日本战俘都被遣返,但苏军扣留了朝鲜人,因为苏军认为他们并不属于“战俘”。后来这些朝鲜人加入了苏联红军,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他们随大部队开赴前线。但随着苏军在战争初期的溃败,他们又和其他众多的苏联红军官兵一道被德军俘虏。因为忍受不了德军战俘营里异常恶劣的环境,他们又被迫参加了德军,1943年作为“东方营”的士兵被派往诺曼底驻防,直至被盟军俘虏。
韩国导演姜帝圭显然对这个故事青睐有加,于是,银幕上的故事就此开始。
德军对“东方军团”并不放心,担心这些部队会在作战时反戈一击,于是把他们以营为单位分散安插到德军各个部队中去。
等到1943年的时候,德军已经拥有了98个“东方营”,尽管起初纳粹根本没有考虑过将这些“劣等民族”编入德军。
不过德国国防军第162步兵师是德军中的“异类”,该师又被称为“土耳其斯坦师”,士兵很多都来自中亚地区。二战期间德军有一本名叫《信号》的杂志,从上面拍摄的照片来看,这支部队中有很多的黄种人。不过这支部队先后在南斯拉夫和意大利战场作战,没有去过法国。
诺曼底的炮灰
98个“东方营”中有80个营被安排在东线和巴尔干战场作战,12个营后来抽调到了法国和意大利,以抗击盟军可能的登陆。
盟军诺曼底登陆首先遭遇的,正是“东方营”。
在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前,担任海岸防御任务的德国国防军第243岸防师和第709岸防师配属了数个“东方营”。
当时德军部署在诺曼底地区的大都是些“二流部队”,由于西线无战事,第243岸防师和第709岸防师的精锐部队经常会被抽调去东线。第709岸防师下辖的第739掷弹兵团就有两个“东方营”,另外两个“东方营”由师长威廉·冯·施利本中将直接指挥。
盟军登陆前不久,第739掷弹兵团第1营已经被调往东线,该部队主力只剩下了两个“东方营”。暂且不论“东方营”战斗热情是否高涨,但他们的战斗经验明显不足,同时由于“东方营”还负责构筑海岸防御工事,几个月高强度劳作下来,“东方营”士兵的体力下降了不少。
于是,作为杂牌军的“东方营”在登陆盟军的海陆空立体打击下,很快就败退下来。
第709岸防师的战报显示,仅在最初的10天内,该师伤亡就已达到了4000人,“东方营”残部不得不向瑟堡撤退。6月26日,施利本中将率领包括“东方营”残部在内的800人向美国第9步兵师投降。下辖“东方营”部队的第243岸防师情况同样不妙,6月底在诺曼底地区的科朗坦半岛作战时大部被歼。
“印度军团”的惨败
仅仅诺曼底登陆约两个月后,盟军又在法国南部发起了“龙骑兵行动”,这次挡在盟军面前的军队也来自东方,这就是希特勒的“印度军团”。
这支部队由被德军俘虏的英军印度籍官兵组成,1943年9月被调到法国,负责大西洋沿岸的防御。德国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对这支部队很重视,多次前去视察检阅,然而纳粹高层并不怎么信任这些印度人,与对待“东方营”的做法一样,也经常把“印度军团”以营为单位拆开使用。在隆美尔的努力下,“印度军团”主力被部署到比斯开湾的波尔多地区。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印度军团”正驻扎在波尔多的拉卡诺地区。
1944年8月15日,随着盟军登陆法国南部,“印度军团”赶忙撤离拉卡诺,撤退到敦镇附近时,“印度军团”遭到了法军的堵击,阿里·汗中尉阵亡,这是“印度军团”的第一次战斗伤亡。当印度人试图穿过卢瓦尔河向第戎撤退时,又碰上了盟军装甲部队,不过盟军装甲部队正准备向纵深推进,没有时间理会这些毫无战斗意志的特殊“德军”。“印度军团”一路狂奔,中途被法国抵抗组织多次“骚扰”,又有两名军官被击毙。1944年冬,“印度军团”通过阿尔萨斯撤到了德国奥伯霍芬。1945年5月德国战败投降前夕,“印度军团”试图逃往瑞士,被美法两军包围,于是乖乖放下武器投降。最后,就连希特勒也曾说过:“印度军团真是个大玩笑!”
二战结束后,这些德军中的“东方营”命运各不相同。幸存下来的“印度军团”成员被送回印度接受审判,而来自远东地区的官兵基本上都被移交给苏联,他们大多被投入监狱接受改造,命运充满了坎坷。这也是为什么《登陆之日》的英文名叫做《my way》:血腥的战争过后,却突然洋溢着一股淡淡的忧伤和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