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办法的改革与应用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uian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自身经历讲解关于在中职类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基础课程中,针对学生学习与教师授课现状,为能够更好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对该类课程的考试办法进行变革的设想浅析。
  关键词: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一考定音;多考测评
  一、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普遍性
  自从上世纪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至今,计算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就连其最初的创造者都想象不到计算机会演变成今天如此之大的规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下起几岁的孩童上至80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在线支付、网络聊天、视频通话、网络购物、媒体播放等应用,这也就促使原本专业性较强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设置必须向其他非计算机专业延伸,在原有大学层面全面铺开的发展格局下,向中学、小学延伸。国家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已经利用21世纪的前10年完成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向中小学、全国职工普及的工作任务。
  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情况简述
  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中,一般都是以计算机基础、Office操作、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教学重点内容,面对的学生一般在16至1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无论是网吧游戏,还是手机操作都已经有多年的“丰富经验”,往往对这种专业性、知识性都很强,操作要求又非常规范的专业课程不屑一顾,大部分学生不能踏下心来认真、虚心听老师的讲解,总是会有“这些内容我在初中就学过”、“我都用了多年的鼠标键盘了,现在怎么还在讲”等一系列误解。这种状态在课堂上的直接反应就是“听不进去”“开小差”甚至上课睡觉的现象比比皆是。授课教师依据教材、教学计划制定教案授课,在学生的这种反映下,也没有了讲课的感觉,这样反复循环,使得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积极性大幅度降低,各项操作及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膚浅的表面上,而教材要求的知识点却是一知半解。
  三、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现状
  一般的计算机基础课教材都是会从最简单最标准的应用操作开始讲起,然后逐渐延伸到复杂的应用上来。但往往就是这种最简单的操作教师的讲解是最难的。一是学生或是在日常应用中,或是在以前低年级的学习中早就有过接触,对这种知识已经熟练掌握。二是部分教师也认为学生以前学习过,讲解时往往轻描淡写,一掠而过。殊不知,这些基础操作都是日后复杂操作的根基,事实表现中凡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未完成标准概念知识的建构、忽略基础操作学习的学生,在后期学习中会更加困难,从而产生抵触学习、厌学的情绪。
  也正是因为各职业学校都觉得是“基础知识”,故将该类课程成绩考核以“一考定音”的模式确定:如若是考查课,考试往往是教师布置一次综合作业,根据学生的操作结果评分;如若是考试课,则不可避免的出现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这两种考试形式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要么是按老师课上讲解的操作步骤,完成综合作业;要么是死记硬背完成卷面试题,过后忘的干干净净,不能够达到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四、改“一考”变“多考”的运用
  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高课堂吸引力,使学生自觉的产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应试着改变过去“一考定音”的传统考试模式。将《计算机基础》课成绩测评分为理论成绩与实际操作成绩两部分。理论部分测试成绩可根据平时课堂学生提问情况进行评定,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上机操作部分测试成绩可以“多考测评”的方式,即给学生进行多次考试结果提交的机会,教师对学生每次提交的作品进行评价与评分后反馈给学生,同时教师可以给予提示与指导,学生可以进行再次修改,再次提交,教师再次评分,直到学生认可这个成绩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与老师的交流,不断的进行反馈与修改的同时,会大大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质量要求,为有好的成绩就会不断的给作品加入更新、更复杂的操作,从而对各种命令操作、后期处理、细节调整等多方面问题产生自觉求知的欲望。在更正反复的过程中,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更是以发展的眼光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正对对待考试的前提下,提高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个性培养与发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素质习惯的养成,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一考变多考的结果
  在实际教学中,这种考试形式的转变受到了学生欢迎。一是抛弃了卷面考试那种死记硬背答题的固有模式,以课堂提问取而代之,不仅增加了课堂师生交流,更容易发现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关键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对此教师可以主动地、有针对性的进行反复讲解与操作演示。二是上机实操作业的“多次测评”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一种求知求学的引导。可能有人说,这种“多次测评”是没有边界的,学生每操作一次,就要测评一次,不仅教师、学生繁累,还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没有实际意义。其实不然,大家应该知道,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与实际生活、工作的需要接触比较紧密,有的学生虽然觉得教师讲解过于简单,但只要教师在测试中布置综合性强、对学生毕业后实际应用价值大的作业项目,在经过“多次测评”的交流与沟通、指导与提升后,学生就会在这个不断重复的过程中自觉的、主动的去寻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不自觉地牢固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张扬个性表现,吸取新鲜知识,就会不断的自己给自己的作品提出更高的要求,直至取得满意的分数。
  今后计算机的应用会更加广阔,对各层次的教育教学也会更加的普及,基础知识掌握的是否扎实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今后求职与工作。利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多考测评”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生物结构的形成需要各种细胞按照类型分别聚集。这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的钙黏蛋白实现的。形成片、管、腔等结构需要细胞具有极性;上皮表面上的的结构如纤毛、羽毛、鳞片、毛发
目的:研究角蛋白19(K19)mRNA在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病理组织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K19mRNA对19例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51个
摘要:本文基于飞行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航图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特点出发,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和教材四个方面展开研究,认为航图课程的改革方向应为“理论结合实践,综合考核能力”,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增设实践环节、丰富考核方式和编写专业教材的具体措施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航图运用能力,进一步实现“航空理论、飞行实践与执照考试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民用航空飞行驾驶综合能力的应用性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