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和谐社会的构建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mm2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们已经基本进入小康社会,但距离全面小康还有一定的距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1.社会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和谐社会的繁荣和兴旺,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从而实现我们党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所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要防止因为强调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忽视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的倾向,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2.和谐社会要充满创造活力
  构建和谐社会强调发展,更要突出和谐。要在发展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同时,更加强调和谐社会建设,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深化与拓展,也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同时借鉴了人类文明中关于社会和谐的有益成果。这表明我们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使发展的内涵更加深刻、发展的内容更加充实、发展的指向更加明确。
  3.经济充分发展是物质基础
  我国经济长时期保持快速增长,但与发达国家人均GDP和收入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现有的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不相适应,经济社会中的很多不和谐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发展还不充分密切相关。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发展放在首位,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经济发展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有充足的物质保障。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它解决了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必须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依靠人民谋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2.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1)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并发。
  (2)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既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充分反映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始终关系党执政兴国的大局。要运用政策、法律、调解等综合手段,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使全体人民和谐共处,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三、全面、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涵
  1.全面、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突破了过去把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强调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在实现经济指数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人口爆炸、土壤沙化、粮食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使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要原则,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2.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经济实力增长、综合国力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激发社会活力,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则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
  总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辨证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
  (作者单位: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目前,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进入职业学校读书的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其中一部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一个学生能否对专业课学习感兴趣,其非智力因素是关键。笔者对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多种表现形式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一、职校生学习障碍原因分析  1.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差  很多学生在初中时期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待学习的态度就是应付父母的要求和期望,所以导致了学习没有主动性。
一、科学把握预设和生成,促成教学有效性的开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每一位教师都带着自己的一套理论走向课堂,每节课的内容和进程都具体地按时间顺序分解到教案里。但课堂犹如瞬息万变的战场,很多情况是不完全在“预设计划”内的,再优秀、再有经验的老师在预设过程中所假想的也不过是几种方案,而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兼顾每个学生的领悟力。变
《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后,为全面加强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经与卫生部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农业部具体负责农药和兽药残留国家标准规划与审查工作。经认真推荐和严格遴选,今天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药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把《农业部关于做好2011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意见》和《2011年农产品质
摘 要:本文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探讨中等职业学校如何为企业培养合格员工,服务于本地企业、服务社会的任务。  关键词:综合素质 半工半读 校企合作 多元化考核  中等职业学校应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深化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和学籍管理等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在“保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