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送培进校;抓手;实际;成效;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1—0024—01
“送培进校”活动通过受培教师上诊断课、同课异构、汇报课等活动,把备课、说课、评课、磨课、改课落到了实处,使受培教师真正体验了怎样去备课、说课、评课、磨课,真正感悟了该以怎样的心态去享受教学、享受学生、享受快乐。通过问题交流、互动探讨、案例分析、示范模仿、反思构建等形式,针对教育教学中的某一问题或困惑展开研讨,让受培教师研究身边的问题或教学中的困惑,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位受培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使他们在活动中研讨,在研讨中发展。
一、送培到校抓手要实
1. 高度重视,全面规划。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送培进校”活动,成立工作小组。工作在思想上要体现“重”,高度重视,态度积极;人员上要体现“精”,精挑专家,注重引领;过程中要体现“细”,制定计划,明确分工;效果上要体现“实”,不搞形式,务求实效。
2. 结合实际,完善方案。依据当地中长期教育工作规划,从区域、学段、学科等多个维度确定两到三年的送培计划;每年确定几所学校为送教点,每个“点”确定几门急需培训学科作为送教科目,该校相关学科所有教师作为培训学员,同时吸纳所在片区学校的部分青年教师参加,并成立学科组;聘请名师组成专家指导组,针对培训点具体情况,通过调研,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明确送培总目标,确定每次培训活动的具体目标、内容、形式和考核要求。
3. 精心组织,优化过程。每个“送教点”送培活动目标都是致力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活动内容有教学设计辅导、教学实践指导、课堂教学示范、课改经验介绍、教学论文撰写、科研知识讲座等;活动形式有课堂教学观摩、教材教法问题咨询、学术沙龙、教育论坛、专家讲座等。送培活动纪律严明,评价形式多样,主体多元,有专人做培训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4. 接地气,提高实效。专家团队来到基层学校,采取导师示范课与理论讲座相结合,乡镇教师学习观摩与种子教师研讨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听课、交流、研讨、评议、问题答疑、反思等活动。培训内容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常态内容,更贴近他们的教学实际,面对面、一对一地培训辅导,找准了问题,切中了要害,帮对了方向,理顺了思路,有效促进了受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二、送培到校要善于反思
1. 项目成效。(1)实在实用。培训形式是“送”,减轻了培训成本,减缓了工学矛盾,更主要的是培训内容基于受训学校教师、学科的真实需求,指向教学研究,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训方式基于教学现场,施训、受训贯穿真实的教学情境,活动触及教师日常生活,解决教学真问题,化解教学困惑,有效激发了教师内心的教学激情与敬业精神。(2)有序有效。培训依据该地区教师教育规划,确保二、三年内对受训学校与教师全覆盖;每一轮培训有侧重,自成序列体系,突出培训的全过程系列化。培训指向明确,参训活动有序进行;多样化、参与式、持续性的实践锤炼,引发教师反思,有效促进参训教师教育思想、教学理念、行为方式的转变和改进。(3)共好共赢。突出培训“全员性”,有效促进整体研修氛围,培训一批教师,打造一个学科,提升一个学校;参训教师对同伴的渗透与影响,多维度的交流分享,增进了校际的沟通与了解,参与各方拓宽了视野和心胸,实现了多方共进;培训专家为教师树立成长标杆,积淀教育感悟,总结教育经验,提升教育理念,形成教学风格,促进专业发展;培训的过程是丰富成长经历、锤炼自身的过程,加速了教师成长。“在同行中同进,在共享中共赢”的培训理念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2. 项目反思。(1)按需施训是培训工作的前提。所有培训项目紧扣培训前的摸底调查,把握教师需求,本着基于学校、基于教师,找准教师“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只有按需施训才能增强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才能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是培训工作的关键。首先,培训基于教学现场,不论施训受训都贯穿真实的教学情境,触及教师日常生活,有效激发受训教师的需求;其次,群体动力是有效的激励,个体行为的改变基于团队,用群体的力量对个体施以影响。施训专家团队与参训教师团队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对大家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 (2)强化管理、统筹力量是培训工作的基础。完善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根据需求选择培训点,明确培训要求,精心选择培训师资,组建专家组,由指导教师制定培训方案,为完成培训任务提供最佳切入点。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培训的组织协调和全程管理,同时重视资料收集整理等细节,实现项目实施的精致化。(3)提升培训者素养是做好培训工作的保障。培训理念是否科学、培训目标是否准确、培训方式是否合适、培训课程是否实用,都需要培训管理者、实施者不断提高素质,不断学习,提升能力,拓展视野。
编辑:蔡扬宗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1—0024—01
“送培进校”活动通过受培教师上诊断课、同课异构、汇报课等活动,把备课、说课、评课、磨课、改课落到了实处,使受培教师真正体验了怎样去备课、说课、评课、磨课,真正感悟了该以怎样的心态去享受教学、享受学生、享受快乐。通过问题交流、互动探讨、案例分析、示范模仿、反思构建等形式,针对教育教学中的某一问题或困惑展开研讨,让受培教师研究身边的问题或教学中的困惑,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位受培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使他们在活动中研讨,在研讨中发展。
一、送培到校抓手要实
1. 高度重视,全面规划。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送培进校”活动,成立工作小组。工作在思想上要体现“重”,高度重视,态度积极;人员上要体现“精”,精挑专家,注重引领;过程中要体现“细”,制定计划,明确分工;效果上要体现“实”,不搞形式,务求实效。
2. 结合实际,完善方案。依据当地中长期教育工作规划,从区域、学段、学科等多个维度确定两到三年的送培计划;每年确定几所学校为送教点,每个“点”确定几门急需培训学科作为送教科目,该校相关学科所有教师作为培训学员,同时吸纳所在片区学校的部分青年教师参加,并成立学科组;聘请名师组成专家指导组,针对培训点具体情况,通过调研,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明确送培总目标,确定每次培训活动的具体目标、内容、形式和考核要求。
3. 精心组织,优化过程。每个“送教点”送培活动目标都是致力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活动内容有教学设计辅导、教学实践指导、课堂教学示范、课改经验介绍、教学论文撰写、科研知识讲座等;活动形式有课堂教学观摩、教材教法问题咨询、学术沙龙、教育论坛、专家讲座等。送培活动纪律严明,评价形式多样,主体多元,有专人做培训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4. 接地气,提高实效。专家团队来到基层学校,采取导师示范课与理论讲座相结合,乡镇教师学习观摩与种子教师研讨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听课、交流、研讨、评议、问题答疑、反思等活动。培训内容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常态内容,更贴近他们的教学实际,面对面、一对一地培训辅导,找准了问题,切中了要害,帮对了方向,理顺了思路,有效促进了受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二、送培到校要善于反思
1. 项目成效。(1)实在实用。培训形式是“送”,减轻了培训成本,减缓了工学矛盾,更主要的是培训内容基于受训学校教师、学科的真实需求,指向教学研究,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训方式基于教学现场,施训、受训贯穿真实的教学情境,活动触及教师日常生活,解决教学真问题,化解教学困惑,有效激发了教师内心的教学激情与敬业精神。(2)有序有效。培训依据该地区教师教育规划,确保二、三年内对受训学校与教师全覆盖;每一轮培训有侧重,自成序列体系,突出培训的全过程系列化。培训指向明确,参训活动有序进行;多样化、参与式、持续性的实践锤炼,引发教师反思,有效促进参训教师教育思想、教学理念、行为方式的转变和改进。(3)共好共赢。突出培训“全员性”,有效促进整体研修氛围,培训一批教师,打造一个学科,提升一个学校;参训教师对同伴的渗透与影响,多维度的交流分享,增进了校际的沟通与了解,参与各方拓宽了视野和心胸,实现了多方共进;培训专家为教师树立成长标杆,积淀教育感悟,总结教育经验,提升教育理念,形成教学风格,促进专业发展;培训的过程是丰富成长经历、锤炼自身的过程,加速了教师成长。“在同行中同进,在共享中共赢”的培训理念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2. 项目反思。(1)按需施训是培训工作的前提。所有培训项目紧扣培训前的摸底调查,把握教师需求,本着基于学校、基于教师,找准教师“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只有按需施训才能增强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才能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是培训工作的关键。首先,培训基于教学现场,不论施训受训都贯穿真实的教学情境,触及教师日常生活,有效激发受训教师的需求;其次,群体动力是有效的激励,个体行为的改变基于团队,用群体的力量对个体施以影响。施训专家团队与参训教师团队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对大家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 (2)强化管理、统筹力量是培训工作的基础。完善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根据需求选择培训点,明确培训要求,精心选择培训师资,组建专家组,由指导教师制定培训方案,为完成培训任务提供最佳切入点。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培训的组织协调和全程管理,同时重视资料收集整理等细节,实现项目实施的精致化。(3)提升培训者素养是做好培训工作的保障。培训理念是否科学、培训目标是否准确、培训方式是否合适、培训课程是否实用,都需要培训管理者、实施者不断提高素质,不断学习,提升能力,拓展视野。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