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rbB原癌基因与银屑病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p2781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c-erbB与银屑病的关系,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c-erbB-1原癌基因在正常人表皮和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中的表达,并观察了正常人角朊细胞与银屑病患者IgG和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作用后c-erbB-1的表达.结果表明:①c-erbB-1主要分布在正常人表皮基底细胞中,而在银屑病皮损中则全层表皮细胞均有表达,并以棘细胞层最为密集.②经银屑病患者IgG和单一核细胞作用后的正常人角朊细胞内c-erbB-1表达的阳性颗粒数为0.5032&#177;0.2343,与各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i>P</i>均<0.01).提示c-erbB-1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导致银屑病角朊细胞异常增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我们见到2例着色性干皮病,1例面部21处患癌,均先后经手术切除,存活11年;另1例面部6处患癌,经面部部分皮肤切除移植全厚皮片治疗后14年,现仍健在,报告如下.
期刊
期刊
80年代以来我国性病再次出现并流行.由于成人性病病例的不断增加及性病病原体可通过胎盘、围产期、意外、性接触包括性虐待传播,儿童性病也开始发生和增多[1,2].
期刊
我们采取穴位埋线法治疗银屑病,经2年多临床观察,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993年7~9月,我科用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百多邦治疗儿童脓疱疮,并与我院制剂室自制的1%雷弗诺尔氧化锌软膏(简称雷锌膏)进行对比观察,现将有完整资料的77例报道如下.
期刊
皮肤着色真菌病在病理学上存在着经表皮排出现象[1],但有关诱发该现象的原因到目前为止尚未明确。为了探索该现象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特别是与NK细胞功能的关系,我们应用琼脂植入法[2]在C57BL/6系鼠beige变异种(遗传性NK细胞缺乏鼠)身上进行了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