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设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通过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技术启蒙,通过一些小制作、小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主动适应性。因此,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具体实施,直接关系到合格人才的培养,作为一名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老师,应把握好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让学生在动手中寻找快乐,努力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
一、借助劳动与技术教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目前,省编劳动与技术注重了教材的编排,重视了内容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利。教材能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寓教于乐,力求形象而生动、具体而活泼。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要让学生始终保持爱学、乐学,就要注意新课的导入要多一点艺术性,老师的语言多一点准确性、主动性、激励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吸引学生或设置悬念,引起学习兴趣,也可以采用录音、讲故事、谈经验等方法。例如上《剪纸》课,就采用现代电教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系列的优秀剪纸作品,引起学生注意。接着,教师又拿出课前剪好的“喜”字,再设疑引出窗花图形,把窗花图形贴在窗上,与学生一起欣赏中国民间剪纸工艺之美。此时,学生兴趣勃发,教师趁势利导:“这些图案都非常好看,大家想不想学呀?国庆节马上来临了,我们要举行‘庆国庆文艺联欢会’,到时,我们可以剪许多又可爱又漂亮的图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这一番话,使每个同学都想剪出自己最美的窗花。待学生响亮地回答“想”后,教师马上迎合学生急切的意愿:“那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剪纸。”除了课堂导入外,课堂教学要始终营造一种活泼轻松的气氛,老师的启发、提问要多一点肯定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都有主动发言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结合劳动与技术教材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动手中体会快乐
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包括运动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情感、意志、性格等。素质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在以上几个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健全的发展。劳动与技术教材在这方面的训练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以学生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是一个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获得成功的乐趣。如书签的制作,由于纸太薄,又很细小,编制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学生经过多次毁坏、重试,最终获得成功。通过这种由失败到成功的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使他们养成了主动进取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性格,在动手中体会到了快乐。
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寻找课内知识和课外活动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实际活动中加以运用,让学生把课堂内学到的“工艺”技能应用到课外。
三、依靠劳动与技术教材的艺术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熏陶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培养审美情趣的学科,学生在亲手的制作中,促进了眼、脑、手等器官的协调发展,在观察、思考、感受、制作中直接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对美的认识就能够从感性到理性,从认识到实践有所提高。
上三年级劳技课“动物世界”时,这一单元有4件作品——“狐狸、狮子、牛、摇头公鸡”,从这几个纸工制作的技法要求上讲,由剪、刻的训练延伸至粘贴与插接的技能训练,难度有所加大。所以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除了要有技巧外,还要细致耐心。上课时,我就明确了目标,并详细讲解了制作的要领,最后还要求学生把4件作品组合成一个“动物世界”,使小动物们有个“美丽的家”。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互相提醒,互相学习,互相总结经验,在完成制作小动物的基础上,他们还用自己的彩笔、卡纸为小动物营造了一个美丽的家园。最后,我让学生拿着自己的“美丽之家”,上台给其他同学讲述自己心中的动物世界,然后进行评比,孩子们无比快乐、兴奋!在他们美好的故事中,又何尝不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呢?
四、利用劳动与技术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增长知识
劳动与技术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可爱的动物,有益智的十五巧板制作,有历史悠久、流传极广的民间艺术——剪纸等等。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增长知识。
例如:在教学可爱的动物时,学生在制作的时候,教师可指导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外形特点、居住环境、生活习性。由于自己动手进行了制作,所以学生就会对这些动物知识记得更牢。在教学新疆辫时,可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并进一步了解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这时的知识渗透因为有了直观的制作材料,学习起来不再觉得空洞、枯燥、乏味了。学生就在快乐的学习中增长了知识。
作为一名劳技教师,应用好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体验成功、增长知识。
一、借助劳动与技术教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目前,省编劳动与技术注重了教材的编排,重视了内容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利。教材能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寓教于乐,力求形象而生动、具体而活泼。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要让学生始终保持爱学、乐学,就要注意新课的导入要多一点艺术性,老师的语言多一点准确性、主动性、激励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吸引学生或设置悬念,引起学习兴趣,也可以采用录音、讲故事、谈经验等方法。例如上《剪纸》课,就采用现代电教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系列的优秀剪纸作品,引起学生注意。接着,教师又拿出课前剪好的“喜”字,再设疑引出窗花图形,把窗花图形贴在窗上,与学生一起欣赏中国民间剪纸工艺之美。此时,学生兴趣勃发,教师趁势利导:“这些图案都非常好看,大家想不想学呀?国庆节马上来临了,我们要举行‘庆国庆文艺联欢会’,到时,我们可以剪许多又可爱又漂亮的图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这一番话,使每个同学都想剪出自己最美的窗花。待学生响亮地回答“想”后,教师马上迎合学生急切的意愿:“那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剪纸。”除了课堂导入外,课堂教学要始终营造一种活泼轻松的气氛,老师的启发、提问要多一点肯定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都有主动发言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结合劳动与技术教材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动手中体会快乐
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包括运动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情感、意志、性格等。素质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在以上几个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健全的发展。劳动与技术教材在这方面的训练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以学生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是一个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获得成功的乐趣。如书签的制作,由于纸太薄,又很细小,编制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学生经过多次毁坏、重试,最终获得成功。通过这种由失败到成功的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使他们养成了主动进取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性格,在动手中体会到了快乐。
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寻找课内知识和课外活动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实际活动中加以运用,让学生把课堂内学到的“工艺”技能应用到课外。
三、依靠劳动与技术教材的艺术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熏陶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培养审美情趣的学科,学生在亲手的制作中,促进了眼、脑、手等器官的协调发展,在观察、思考、感受、制作中直接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对美的认识就能够从感性到理性,从认识到实践有所提高。
上三年级劳技课“动物世界”时,这一单元有4件作品——“狐狸、狮子、牛、摇头公鸡”,从这几个纸工制作的技法要求上讲,由剪、刻的训练延伸至粘贴与插接的技能训练,难度有所加大。所以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除了要有技巧外,还要细致耐心。上课时,我就明确了目标,并详细讲解了制作的要领,最后还要求学生把4件作品组合成一个“动物世界”,使小动物们有个“美丽的家”。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互相提醒,互相学习,互相总结经验,在完成制作小动物的基础上,他们还用自己的彩笔、卡纸为小动物营造了一个美丽的家园。最后,我让学生拿着自己的“美丽之家”,上台给其他同学讲述自己心中的动物世界,然后进行评比,孩子们无比快乐、兴奋!在他们美好的故事中,又何尝不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呢?
四、利用劳动与技术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增长知识
劳动与技术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可爱的动物,有益智的十五巧板制作,有历史悠久、流传极广的民间艺术——剪纸等等。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增长知识。
例如:在教学可爱的动物时,学生在制作的时候,教师可指导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外形特点、居住环境、生活习性。由于自己动手进行了制作,所以学生就会对这些动物知识记得更牢。在教学新疆辫时,可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并进一步了解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这时的知识渗透因为有了直观的制作材料,学习起来不再觉得空洞、枯燥、乏味了。学生就在快乐的学习中增长了知识。
作为一名劳技教师,应用好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体验成功、增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