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的《茶馆》是一篇被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对这篇课文有很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十分关注。在这里,我就掌握的《茶馆》的一些资料,谈谈我对《茶馆》独特的艺术成就的总结和认识。
老舍的《茶馆》为三幕话剧,初载于《收获》1957年7月的创刊号,后由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6月出版单行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选》时,老舍又对1958年的版本作了修改。后来,《茶馆》的版本基本上以1959年版为准。老舍在三个间断的时代里选取三个具有典型历史意义的生活场面,囊括了中国近五十年的社会变迁,再现了三个时代人民的痛苦生活。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扛鼎之作”,正如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所评价的,《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中的精典”,“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该作品被中外艺术界视为获得20世纪中国话剧艺术最高成就的名作。其不仅受到国内广大专家、群众的称赞,也得到外国人士的赞誉。1979年末,北京人艺《茶馆》剧组到西德、法国、瑞士三国演出,是中国话剧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茶馆》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被外国友人称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我认为,《茶馆》闻名中外,与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茶馆》才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话剧艺术的骄傲。
《茶馆》独特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如下:
一、在艺术结构上作了“新的尝试”,别具一格
首先,以人物带动故事。《茶馆》打破 “一人一事” 为主线的中外戏剧的传统结构模式,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着眼,以人主戏。
其次,以“人物展览”来淡化情节。《茶馆》三幕戏,没有中心情节或事件,也没有集中的戏剧冲突,而是靠人物的不同命运去推动剧情的发展。如此,就使全剧显得人物多而不乱,事多而不杂,脉络分明,自然合理,形散而神不散。这种以展示人物群像和社会风貌为主的结构方式,就是常被人们称为“人物展览式”的结构。老舍采用这种“人物展览式”的结构方式将三个时代的各种人物都搬上舞台,把各种丑恶的现象都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使观众从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和反动中,看到了这三个时代的无可救药。这种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用任何“减头绪、立主脑”“一人一事”的方法显然都难以实现。老舍话剧在结构上的这种特色也明显影响了当代剧作家的创作。
再次,剧本采用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方式。即以清末至国民党统治崩溃前的近代历史作为纵线,以特选出来的三个典型又间断的时代作为横断面,在“史”与“面”的交叉点上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这里,还可把老舍《茶馆》与曹禺《雷雨》的结构作一总体比较。“《雷雨》是一种结实的结构模式:舞台性的情节环、戏剧性的人物线、收敛性的时空圈;《茶馆》则是一种松散的结构模式:生活化的情节网、自然化的人物面、外向化的时空场。”
二、语言凝练传神、富有个性,极具特色
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茶馆》的语言艺术特色,除具有一般文学语言的简炼、形象、生动、个性化等特点之外,还具有鲜活、平中出奇的特色。“《茶馆》人物的语言,朴实、通俗、口语化,达到了平字见奇的境地。”有时人物只说一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却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其鲜明的性格特点,揭示出生活的本质,令读者、观众拍案称奇,回味无穷。比较经典的是第一幕中常四爷与二德子发生冲突的场面:在简短的冲突画面中,常四爷不服软、爱打抱不平的性格和二德子看见绵羊是老虎、看见老虎是绵羊的奴才本性跃然纸上;最为出彩的是马五爷这个人物,马五爷因为信洋教在当时威风一时,老舍通过他对二德子的呵斥、对常四爷的搭讪拂袖而去,把这个人物装腔作势的嘴脸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他在全剧中仅说了三句话,却蕴涵着丰富的潜台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松二爷的软弱、庞太监的狠毒、沈处长的媚外、刘麻子的庸俗、黄胖子的势力、二德子的蛮横,都是“话到人到”“开口即响”,在三言两语的对话中得到形象的表现。
综上所述,在人物塑造方法上的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艺术结构、凝练传神的个性化语言和诙谐幽默的艺术风格,构成了《茶馆》独特的艺术成就,不能不说这也是老舍对中国戏剧的独特贡献,为中国戏剧史提供了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改善了中国戏剧文学的内在特质。
老舍的《茶馆》为三幕话剧,初载于《收获》1957年7月的创刊号,后由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6月出版单行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选》时,老舍又对1958年的版本作了修改。后来,《茶馆》的版本基本上以1959年版为准。老舍在三个间断的时代里选取三个具有典型历史意义的生活场面,囊括了中国近五十年的社会变迁,再现了三个时代人民的痛苦生活。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扛鼎之作”,正如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所评价的,《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中的精典”,“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该作品被中外艺术界视为获得20世纪中国话剧艺术最高成就的名作。其不仅受到国内广大专家、群众的称赞,也得到外国人士的赞誉。1979年末,北京人艺《茶馆》剧组到西德、法国、瑞士三国演出,是中国话剧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茶馆》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被外国友人称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我认为,《茶馆》闻名中外,与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茶馆》才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话剧艺术的骄傲。
《茶馆》独特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如下:
一、在艺术结构上作了“新的尝试”,别具一格
首先,以人物带动故事。《茶馆》打破 “一人一事” 为主线的中外戏剧的传统结构模式,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着眼,以人主戏。
其次,以“人物展览”来淡化情节。《茶馆》三幕戏,没有中心情节或事件,也没有集中的戏剧冲突,而是靠人物的不同命运去推动剧情的发展。如此,就使全剧显得人物多而不乱,事多而不杂,脉络分明,自然合理,形散而神不散。这种以展示人物群像和社会风貌为主的结构方式,就是常被人们称为“人物展览式”的结构。老舍采用这种“人物展览式”的结构方式将三个时代的各种人物都搬上舞台,把各种丑恶的现象都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使观众从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和反动中,看到了这三个时代的无可救药。这种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用任何“减头绪、立主脑”“一人一事”的方法显然都难以实现。老舍话剧在结构上的这种特色也明显影响了当代剧作家的创作。
再次,剧本采用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方式。即以清末至国民党统治崩溃前的近代历史作为纵线,以特选出来的三个典型又间断的时代作为横断面,在“史”与“面”的交叉点上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这里,还可把老舍《茶馆》与曹禺《雷雨》的结构作一总体比较。“《雷雨》是一种结实的结构模式:舞台性的情节环、戏剧性的人物线、收敛性的时空圈;《茶馆》则是一种松散的结构模式:生活化的情节网、自然化的人物面、外向化的时空场。”
二、语言凝练传神、富有个性,极具特色
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茶馆》的语言艺术特色,除具有一般文学语言的简炼、形象、生动、个性化等特点之外,还具有鲜活、平中出奇的特色。“《茶馆》人物的语言,朴实、通俗、口语化,达到了平字见奇的境地。”有时人物只说一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却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其鲜明的性格特点,揭示出生活的本质,令读者、观众拍案称奇,回味无穷。比较经典的是第一幕中常四爷与二德子发生冲突的场面:在简短的冲突画面中,常四爷不服软、爱打抱不平的性格和二德子看见绵羊是老虎、看见老虎是绵羊的奴才本性跃然纸上;最为出彩的是马五爷这个人物,马五爷因为信洋教在当时威风一时,老舍通过他对二德子的呵斥、对常四爷的搭讪拂袖而去,把这个人物装腔作势的嘴脸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他在全剧中仅说了三句话,却蕴涵着丰富的潜台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松二爷的软弱、庞太监的狠毒、沈处长的媚外、刘麻子的庸俗、黄胖子的势力、二德子的蛮横,都是“话到人到”“开口即响”,在三言两语的对话中得到形象的表现。
综上所述,在人物塑造方法上的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艺术结构、凝练传神的个性化语言和诙谐幽默的艺术风格,构成了《茶馆》独特的艺术成就,不能不说这也是老舍对中国戏剧的独特贡献,为中国戏剧史提供了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改善了中国戏剧文学的内在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