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孩子的零花钱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angming9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利时家长每月支出的零花钱总额高达2800万欧元
  
  一般来讲,比利时家长到孩子年满10岁后就开始每月给一定数额的零花钱了。
  在比利时,10-12岁的孩子平均每月从家长那里可以得到14.8欧元(1欧元相当于人民币11元);13-14岁的孩子稍有增加,平均每月为25.8欧元;到了15-16岁,孩子的活动范围扩大,需求增加,家长平均每月给他们36.5欧元;而17-18岁的孩子已经接近成年,每月平均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56.3欧元。统计显示:仅零花钱一项,比利时家长每月支出总额就多达2800万欧元。
  
  零花钱不足要自己挣
  
  当然,并非所有家庭的孩子都能享受上述待遇。根据经济收入情况,比利时4/5的家庭能够符合上述情况,剩下的1/5家庭由于收入所限,就不能达到上述平均水平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往往利用假期找些适合自己干的工作,打工挣钱以弥补不足的零花钱。
  
  孩子成绩好坏并不是用钱来体现的
  
  一般来说,比利时孩子的零花钱是基本固定的,不受学习成绩或在学校表现好坏的影响。成绩好时,家长不会额外奖赏。反之,也不会以克扣零花钱作为对孩子惩罚的手段。当然,个别家长以扣发零花钱作为“管教”孩子手段的现象也并非没有,但却不是因为成绩不好而扣。
  孩子们口袋中可支配的钱当然不止这些。除了上述家长定时给的零花钱外,每逢孩子的生日或节日,家长还要额外给孩子一些补贴。家庭的其他成员有时也慷慨解囊,给孩子一点资助。此外,调查显示,如果加上这些不同渠道的经济来源,那么比利时孩子每年的零花钱总额可高达6.5亿欧元,平均每人每年为729欧元,即每月60欧元左右。
  
  孩子通常把钱存在银行里慢慢用
  
  家长给孩子零花钱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按月發放,有的每周现给。按月发放的家长比例达55%,他们通常都选择用银行转账的方式将零花钱转入孩子的单独账户。这些家长的考虑主要是想通过孩子自己管账,让他们早些学会理财。而那些每周现给零花钱的家长一般都用现金,当面交给孩子。
  孩子们如何支配这些零花钱,比利时家长一般都不过问,由孩子自由决定。10-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非只懂消费,知道细水长流的理财之道的还不在少数。例如,这个年龄段中80%的孩子有自己的银行储蓄,甚至1/3的孩子将自己零花钱的半数存到银行里。正因为如此,如何更好地为这批特殊小储户服务,就成了银行研究的课题。
  在消费方面,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其相似的地方。例如,对13-18岁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支出是手机费,1/3的零花钱都用在缴纳手机的话费上。家长们的态度很明确,用手机可以,但话费自理,家长绝不代付。因此,鉴于手头财力有限,孩子们在使用手机时不得不自我限制。
  其次,孩子们还会用零花钱购买一些游戏盘和CD盘。伙伴们一起出去,买些饮料或糖果当然也是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那些十五六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最想得到的是通过储蓄能够购得一辆轻骑,而十七八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做自己的“汽车梦”了。
其他文献
伴随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的加快,我国很多家庭父母和孩子不能生活在一起,平时孩子由留在老家的老人带,一到放假,就挎上小行囊,天南地北地奔向父母所工作生活的地方。近两年来,暑期
2008年9月25日的21点10分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升空,并于28日17点31分成功返回着陆,3名航天员分别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他们都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们的故事吧。    卖瓜子育出的航天员    翟志刚,1966年出生在嫩江平原上的黑龙江省龙江县农村,虽说黑土地肥厚,但翟志刚一家仍没有摆脱贫困的缠绕。父亲长年卧病在床,一个大家庭全靠母亲贾桂英支撑。   尽管生活困难,但目
家里很早就买了一套做手工的书,细翻看,里面介绍的还真全呢。就拿那本《手工图鉴》书来说,里面介绍的手工制作详细而全面,非常适合小学以上的孩子看。要是父母跟孩子一起动手做是很不错的选择。  周日孩子爸去踢球前将这套书扔给我:“没事在家跟儿子一起动手做做!”我没啥兴趣,但儿子顺手翻了一页,然后大叫道:“妈妈,就做这个,乌贼这个!”他最近对乌贼、鲨鱼很感兴趣。我接过来一看,就是用易拉罐贴上纸然后画上画,剪
教育的终极意义在于育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利用"责任文化"这个教育支点,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推动学校的和谐健康发展。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以"责任引领、共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