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同一个班级,各个任课教师的评价常常会出现巨大差异。“这个班的孩子很好沟通”和“这个班的孩子难以管教”两种迥然不同的评价经常会同时出现。尤其是一些特殊学生,他们可以对某个教师百依百顺,也可以对另一个教师爱答不理,甚至出言不逊。
从教师的角度看,一个“不好管理”的班级或者学生都令人气馁,甚至恼怒。但是,从学生的角度观察其实不难明白,有些教师的确能够让学生信服,而有些教师则差强人意,甚至完全不能让学生接受。
因此,教师应该也必须成为真正让学生信服的人。
一、尊重孩子的需求
今年3月,在一次教育研讨活动中,上海市某区教育学院的一位专家列举过一系列调查数据。在“学生最不能接受的教师行为”中,2010年排在前三位的是拖堂、污蔑学生和不公正,2014年排在前三位的是拖堂、污蔑学生和抢占其他学科教师的时间。可见,拖堂一直是学生最不能接受的教师行为。无论怎样用“认真负责”“兢兢业业”这种词语来美化,学生还是不会信服这样的教师。经常拖堂的教师,向学生提出的即使是合理的要求,学生也不愿意很好地配合。
我自己从不拖堂,所有的作业都安排在课内完成。有时候自己没把控好时间,题目讲了一半下课铃声响起,我会二话不说直接下课。而给学生预留写作业的时间时,我必然要考虑到班上作业速度最慢的孩子。作业时间留得不够充裕,学困生必然要把作业留到课后,而且质量会很差。而指望这些孩子在课间主动完成作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与此同时,如果遇到我的英语课之前一节课的教师有拖堂现象,我会私下里与之正面沟通。如果遇到特别“敬业”的同事,在多次沟通无效后,我就会在英语课之前的那节课下课铃响后,立即进入该班教室,微笑着对他说:“下课了,请你让孩子们休息。”
现在我校的课间休息已经浓缩为八分钟——因为每节课上课之前两分钟有预备铃,学生被要求预备铃响起之后都进入教室。一些教师还在争分夺秒地利用这两分钟时间,用来做口算、默写等。而我对这两分钟永远只提一个要求:请大家在桌子上放好英语书,然后休息片刻,最好闭上眼睛,因为你们的视力需要保护。
二、爱护孩子的身心
有一次,科学老师与一校领导带一名学生参加某项比赛。领导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个老师?”学生答:“沈老师。”领导再问:“为什么呢?”学生答:“因为沈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喝水、上厕所。”比赛结束后,科学老师把他们的对话转述给我,刚参加工作的她很惊奇: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最喜欢的老师居然不是班主任,而理由居然如此简单。
其实,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根本不在乎老师是否考核优秀、是否评上先进、是否是学科骨干教师、是否发表了多少篇论文,他们忠实于自己的感受。
每一个课间,只要我有空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我就会一再提醒:
“不口渴也要喝水。当你感到口渴时,你的身体已经严重缺水了。时间长了会生病的。”
“下课要先去上厕所再去玩,省得快上课时来不及上厕所。”
活动课开始,我一定会根据外面气温,先让孩子们脱外套,以免因为穿太多而出汗,导致感冒。
午餐的时候,我也会反复叮嘱孩子们不要挑食,要多吃蔬菜。遇到不肯吃蔬菜的孩子,我必然要反复动员:“吃了蔬菜个子会长得高,人也会越来越聪明。”
我一直记得自己学生时代在教室里的遭遇。我的座位比较靠前,冬天轮到坐门口那一周时,经常整节课挨冻。我做教师后,每年天气转冷时,我不仅要在教室门上张贴“请随手关门”的告示,还要反复向学生解释这么做的理由,提醒大家体贴坐在门口的同学。
有时候,即便不是冬天,深秋、初春时节一旦开着北窗,窗口的同学也会感觉寒意袭人。有的教师为了保持教室空气流通,早上进班就把所有的窗户打开,这样邻近窗口的孩子就容易感冒。有一次,都4月份了,某班上午第二节课是我的英语课——这个班我不担任班主任,早上没有进过这个班。一个坐在窗口的孩子看到我进去,就迫切地问我:“沈老师,能不能把窗户关上?太冷了!”
我自己带班会特别注意,除非天气很暖和,一般情况下上课时候一直会关着北窗。但是课间活动时间、中午去餐厅用餐时间,以及孩子们的体育课、活动课时间,我都会及时去开窗,以保证教室空气流通。
三、保持自己的童心
几乎所有年幼的孩子都天然具备甄别年龄的能力,他们喜欢与自己年龄相近的人。一般情况下,孩子喜欢的人都是从哥哥姐姐级开始,然后是叔叔阿姨级,最后才是爷爷奶奶级。但如果再仔细研究一下,孩子不仅具备甄别实际年龄的能力,也具备甄别心理年龄的能力。
年轻教师有天然的年龄优势,孩子们总是更喜欢年轻教师。一个工作1年和一个工作20年的教师站在孩子面前,大家都不说话,只是微笑着看孩子,让孩子在两者之间选一个做自己的老师,大多数孩子会首选年轻教师。但是,如果这两个教师同时成为孩子的老师,相处一段时间后再让孩子二选一,这时的选择,必然不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童心。哪个教师更具备童心,孩子就更愿意去亲近他。
我有时候觉得,自己教书这么多年,教着教着也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当孩子们为盛开的花朵惊叹的时候,我也会惊叹:“这花好漂亮!”当孩子们在追赶飘飘荡荡的柳絮时,我也会嚷嚷:“我也想抓一朵!”当孩子们称赞今天的虾味道鲜美的时候,我会及时表达:“我也超级爱吃虾!”当孩子们喜笑颜开告诉我:“我语文默写全对!”“我数学练习是‘优秀’加‘笑脸’!”“我的英语作业本上一共有20个‘书写工整章’啦!”我总会及时共情:“哇!好了不起!”“太棒了!真为你高兴!”活动课,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会不声不响跑过去当排尾……
我们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年龄一直停留在20岁,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保持童心。保持一颗童心,孩子们会更愿意亲近我们,同时为我们建立专业的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国教育学家桃莉·海顿在其著作《靠近另类学生》中说:我们跟孩子之间当下的关系,是用来改变行为的,而不是作为改变的奖赏或结果。教育的前提是师生关系,当学生愿意为教师改变行为时,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发生。而建立这样的关系,教师必须让学生真正信服自己。
我坚信,只有真正尊重孩子的需求、关心孩子的身心,并且自己也一直保持童心的教师,才可能在具体的、日常的师生接触中,让学生由衷地信服。
(责 编 卢丽君)
从教师的角度看,一个“不好管理”的班级或者学生都令人气馁,甚至恼怒。但是,从学生的角度观察其实不难明白,有些教师的确能够让学生信服,而有些教师则差强人意,甚至完全不能让学生接受。
因此,教师应该也必须成为真正让学生信服的人。
一、尊重孩子的需求
今年3月,在一次教育研讨活动中,上海市某区教育学院的一位专家列举过一系列调查数据。在“学生最不能接受的教师行为”中,2010年排在前三位的是拖堂、污蔑学生和不公正,2014年排在前三位的是拖堂、污蔑学生和抢占其他学科教师的时间。可见,拖堂一直是学生最不能接受的教师行为。无论怎样用“认真负责”“兢兢业业”这种词语来美化,学生还是不会信服这样的教师。经常拖堂的教师,向学生提出的即使是合理的要求,学生也不愿意很好地配合。
我自己从不拖堂,所有的作业都安排在课内完成。有时候自己没把控好时间,题目讲了一半下课铃声响起,我会二话不说直接下课。而给学生预留写作业的时间时,我必然要考虑到班上作业速度最慢的孩子。作业时间留得不够充裕,学困生必然要把作业留到课后,而且质量会很差。而指望这些孩子在课间主动完成作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与此同时,如果遇到我的英语课之前一节课的教师有拖堂现象,我会私下里与之正面沟通。如果遇到特别“敬业”的同事,在多次沟通无效后,我就会在英语课之前的那节课下课铃响后,立即进入该班教室,微笑着对他说:“下课了,请你让孩子们休息。”
现在我校的课间休息已经浓缩为八分钟——因为每节课上课之前两分钟有预备铃,学生被要求预备铃响起之后都进入教室。一些教师还在争分夺秒地利用这两分钟时间,用来做口算、默写等。而我对这两分钟永远只提一个要求:请大家在桌子上放好英语书,然后休息片刻,最好闭上眼睛,因为你们的视力需要保护。
二、爱护孩子的身心
有一次,科学老师与一校领导带一名学生参加某项比赛。领导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个老师?”学生答:“沈老师。”领导再问:“为什么呢?”学生答:“因为沈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喝水、上厕所。”比赛结束后,科学老师把他们的对话转述给我,刚参加工作的她很惊奇: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最喜欢的老师居然不是班主任,而理由居然如此简单。
其实,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根本不在乎老师是否考核优秀、是否评上先进、是否是学科骨干教师、是否发表了多少篇论文,他们忠实于自己的感受。
每一个课间,只要我有空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我就会一再提醒:
“不口渴也要喝水。当你感到口渴时,你的身体已经严重缺水了。时间长了会生病的。”
“下课要先去上厕所再去玩,省得快上课时来不及上厕所。”
活动课开始,我一定会根据外面气温,先让孩子们脱外套,以免因为穿太多而出汗,导致感冒。
午餐的时候,我也会反复叮嘱孩子们不要挑食,要多吃蔬菜。遇到不肯吃蔬菜的孩子,我必然要反复动员:“吃了蔬菜个子会长得高,人也会越来越聪明。”
我一直记得自己学生时代在教室里的遭遇。我的座位比较靠前,冬天轮到坐门口那一周时,经常整节课挨冻。我做教师后,每年天气转冷时,我不仅要在教室门上张贴“请随手关门”的告示,还要反复向学生解释这么做的理由,提醒大家体贴坐在门口的同学。
有时候,即便不是冬天,深秋、初春时节一旦开着北窗,窗口的同学也会感觉寒意袭人。有的教师为了保持教室空气流通,早上进班就把所有的窗户打开,这样邻近窗口的孩子就容易感冒。有一次,都4月份了,某班上午第二节课是我的英语课——这个班我不担任班主任,早上没有进过这个班。一个坐在窗口的孩子看到我进去,就迫切地问我:“沈老师,能不能把窗户关上?太冷了!”
我自己带班会特别注意,除非天气很暖和,一般情况下上课时候一直会关着北窗。但是课间活动时间、中午去餐厅用餐时间,以及孩子们的体育课、活动课时间,我都会及时去开窗,以保证教室空气流通。
三、保持自己的童心
几乎所有年幼的孩子都天然具备甄别年龄的能力,他们喜欢与自己年龄相近的人。一般情况下,孩子喜欢的人都是从哥哥姐姐级开始,然后是叔叔阿姨级,最后才是爷爷奶奶级。但如果再仔细研究一下,孩子不仅具备甄别实际年龄的能力,也具备甄别心理年龄的能力。
年轻教师有天然的年龄优势,孩子们总是更喜欢年轻教师。一个工作1年和一个工作20年的教师站在孩子面前,大家都不说话,只是微笑着看孩子,让孩子在两者之间选一个做自己的老师,大多数孩子会首选年轻教师。但是,如果这两个教师同时成为孩子的老师,相处一段时间后再让孩子二选一,这时的选择,必然不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童心。哪个教师更具备童心,孩子就更愿意去亲近他。
我有时候觉得,自己教书这么多年,教着教着也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当孩子们为盛开的花朵惊叹的时候,我也会惊叹:“这花好漂亮!”当孩子们在追赶飘飘荡荡的柳絮时,我也会嚷嚷:“我也想抓一朵!”当孩子们称赞今天的虾味道鲜美的时候,我会及时表达:“我也超级爱吃虾!”当孩子们喜笑颜开告诉我:“我语文默写全对!”“我数学练习是‘优秀’加‘笑脸’!”“我的英语作业本上一共有20个‘书写工整章’啦!”我总会及时共情:“哇!好了不起!”“太棒了!真为你高兴!”活动课,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会不声不响跑过去当排尾……
我们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年龄一直停留在20岁,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保持童心。保持一颗童心,孩子们会更愿意亲近我们,同时为我们建立专业的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国教育学家桃莉·海顿在其著作《靠近另类学生》中说:我们跟孩子之间当下的关系,是用来改变行为的,而不是作为改变的奖赏或结果。教育的前提是师生关系,当学生愿意为教师改变行为时,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发生。而建立这样的关系,教师必须让学生真正信服自己。
我坚信,只有真正尊重孩子的需求、关心孩子的身心,并且自己也一直保持童心的教师,才可能在具体的、日常的师生接触中,让学生由衷地信服。
(责 编 卢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