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中小学生“减负提质”提出很多年,也实施很多年了,现在提起该话题,可能有些同仁觉得笔者是老生常谈,但我们面对现实,时至今日,我身边还有很多非常敬业的老师,课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个别辅导学生,可谓废寝忘食,还是担心学生学不好,只好再布置大量的课下作业,结果是搞得学生怨声载道,厌学情绪在班内滋生。仔细想想,这样做的效率是不是太低了?课堂上本该完成的任务为什么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课下弥补?得不偿失。试想,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会有课下这太重的负担吗?究其原因,由于长期的课堂效率低,导致班内出现了太多的“差生”,不得不课下弥补,而于课下弥补,可谓得不偿失:老师花费了不少精力,学生浪费了许多时间,师生双方皆增加了负担,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我认为要想真正在减轻初中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要使一个班的来源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学习基础不同的几十个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相应的发展,若老师在课堂上搞“齐步走”、“一刀切”、“老师讲,学生听”的话,就会产生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吃不饱”的乏味,“吃不了”的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我所说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就是要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几个层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层次教学,这是一个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潜能、充分发展,真正做到“减负提质”。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切实使初中数学“减负提质”呢?下面我介绍一下我的一些做法,以期和各位同仁交流。
1 认真分析学生情况,正确将学生分层
首先,对每位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分析,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其次,按照学生成绩现状把学生分为基础组、提高组和竞赛组。
2 认真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2.1 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时,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是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哪些是各小组的目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自己所授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经常修正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能使基础组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能使提高组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能使竞赛组学生“吃得饱”。譬如,我在备“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时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①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子反复理解;②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③拓展定义,从同类二次根式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同时我安排了分类的练习:每组学生在完成了本组练习任务后可以自由地做其他组的练习。
2.2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一个个小问题,在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的深入学习、理解、掌握新的教学内容。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环节紧凑。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兴味盎然、学有所得。
3 挖掘学生潜能
3.1 尽一切努力让学生充满自信。要让个体差异参差不齐的群体人人自信,主要是端正认识,找准立足点,永远不能让学生以己之短比人之长。
3.2 永远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表扬,及时准确地提出要求和不足。当然,这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可以明确地提出班级的整体规划,包括各种短期目标和远景规划。对每一个已达的目标进行总结、反馈,适时进行升华,决不错过每一个细小但却很具教育意义的事例。
3.3 注重情感培养。教学生做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得失。一个充满情意的集体,一个对社会、家庭、集体和个人都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决不会是一个自甘沉沦的人。因此,教育学生充满人情味,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勇敢地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不冒功、不推诿、不以现实社会标准来要求自我,而以超前的要求来规范自我,是我着力注意的一点。
3.4 挖掘潜能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学生毕竟是学生,需要教师的督促、鞭策,这就需要老师勤恳、管理到位,但同时又不宜向学生吹嘘管理严、紧,那样学生可能会把学习的动力寄托在老师的管理中,学习不好则怪老师没管好,这样不利于意志的培养。所以,即使你整天跟着学生,你也可以说:我只是来看看你是否管住了自己,我很忙,我不能频繁地来看。同时老师也应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并且适时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勤奋和敬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以身作则所获得的威信是最高层次的威信。
一个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集体,一群充满激情,对社会、集体有着高度责任感的学生,一定能做好任何一件事。人的潜在能力的充分发挥,并非取决于智力的高下,更多地应是由非智力因素所决定。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就是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彻底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及其生活环境等有可能影响他学习的因素,正确地把一个班的学生分组即分层次教学,并极大可能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切实使初中数学“减负提质”。
作为教师,要使一个班的来源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学习基础不同的几十个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相应的发展,若老师在课堂上搞“齐步走”、“一刀切”、“老师讲,学生听”的话,就会产生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吃不饱”的乏味,“吃不了”的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我所说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就是要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几个层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层次教学,这是一个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潜能、充分发展,真正做到“减负提质”。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切实使初中数学“减负提质”呢?下面我介绍一下我的一些做法,以期和各位同仁交流。
1 认真分析学生情况,正确将学生分层
首先,对每位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分析,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其次,按照学生成绩现状把学生分为基础组、提高组和竞赛组。
2 认真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2.1 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时,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是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哪些是各小组的目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自己所授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经常修正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能使基础组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能使提高组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能使竞赛组学生“吃得饱”。譬如,我在备“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时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①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子反复理解;②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③拓展定义,从同类二次根式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同时我安排了分类的练习:每组学生在完成了本组练习任务后可以自由地做其他组的练习。
2.2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一个个小问题,在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的深入学习、理解、掌握新的教学内容。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环节紧凑。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兴味盎然、学有所得。
3 挖掘学生潜能
3.1 尽一切努力让学生充满自信。要让个体差异参差不齐的群体人人自信,主要是端正认识,找准立足点,永远不能让学生以己之短比人之长。
3.2 永远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表扬,及时准确地提出要求和不足。当然,这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可以明确地提出班级的整体规划,包括各种短期目标和远景规划。对每一个已达的目标进行总结、反馈,适时进行升华,决不错过每一个细小但却很具教育意义的事例。
3.3 注重情感培养。教学生做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得失。一个充满情意的集体,一个对社会、家庭、集体和个人都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决不会是一个自甘沉沦的人。因此,教育学生充满人情味,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勇敢地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不冒功、不推诿、不以现实社会标准来要求自我,而以超前的要求来规范自我,是我着力注意的一点。
3.4 挖掘潜能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学生毕竟是学生,需要教师的督促、鞭策,这就需要老师勤恳、管理到位,但同时又不宜向学生吹嘘管理严、紧,那样学生可能会把学习的动力寄托在老师的管理中,学习不好则怪老师没管好,这样不利于意志的培养。所以,即使你整天跟着学生,你也可以说:我只是来看看你是否管住了自己,我很忙,我不能频繁地来看。同时老师也应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并且适时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勤奋和敬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以身作则所获得的威信是最高层次的威信。
一个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集体,一群充满激情,对社会、集体有着高度责任感的学生,一定能做好任何一件事。人的潜在能力的充分发挥,并非取决于智力的高下,更多地应是由非智力因素所决定。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就是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彻底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及其生活环境等有可能影响他学习的因素,正确地把一个班的学生分组即分层次教学,并极大可能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切实使初中数学“减负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