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关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这将对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体育精神,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体育院校自身事业不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工作;重要性
体育院校是培养体育教育人才、传播体育科学文化知识的摇篮,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地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人才的素质培养,因此,各体育院校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党中央相关文件精神,认清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形势,明确在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明确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体育院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精神文明的主要作用是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及政治保障,法律保障和智力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1986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
1996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主要是“根椐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物质文明是基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但是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根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要“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加强协调,中央成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建立相应的机构。”〔2〕
1997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是党中央指导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议事机构,主要职责是:督促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有关问题,总结推广交流先进经验〔3〕。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区、市)也相继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指导本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机构。各高等学校也结合自身情况,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或明确相关部门具体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落实。
可以看出,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有经验有教训。随着1997年全国上下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办公室的设立,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可喜的成绩。体育院校作为培养高级体育人才的场所,加强和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具体体现。
2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2.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是体育院校一项重要工作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年)提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使青年学生明白: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相结合,才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要通过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基本国情教育等的开展,让广大体育院校的学生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念;乐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和活力。 2.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体育院校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4〕德育是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是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
2.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加强体育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学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是思想道德的教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通过加强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倡导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开展“道德讲堂”、模范评选、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文明礼仪、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建设一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教育思想正确、道德情操高尚、学识知识渊博的教师队伍,从而为培育“四有”新人打下良好的师资基础。
2.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5〕有德无才难干成事,有才无德则会危害社会,故德才兼备是当前社会对优秀人才的一致要求。通过加强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情操,杜绝不良习俗,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服务。
2.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体育院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不良思想侵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行为成为社会公害。在这种条件下,在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弘扬正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不良思想侵蚀,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
2.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弘扬体育精神,充分发挥竞体成绩的鼓舞作用
体育院校是传授知识、研究相关科学、训练高水平运动人才、培养社会体育活动高素质组织人员的高等学府,其师生经常参加国内外的各种比赛,往往成为特定环境中精神文明的窗口。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师生文明素质,有利于弘扬竞技体育的拼搏、超越、团结精神,增强凝聚力,鼓舞人民群众更加齐心协力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体育院校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社会构成和经济利益多元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冲击,高校不再是一片净土。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工作敷衍了事,甚至一味追求享乐,心浮气躁;部分学生学习意识不强,缺乏志向和动力,整天浑浑噩噩,经常旷课,沉溺于网络游戏,存在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新手段、新技术不断涌现,对老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挑战;故在当前条件下,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式方法非常必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3.1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确保体育院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创新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有利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师生,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3.2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体育院校适应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当今社会已成为信息社会。博客、微博、论坛、QQ等新的媒体和传播方式层出不穷,面对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原有的工作方法显然难以适应;必须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和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参与到新媒体、新途径的传播方式之中,占领舆论阵地的制高点,把握宣传舆论的主动权,传播正能量,打造新品牌。
3.3创新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促进体育院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不断创新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及时引导和把握师生思想动态,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氛围和环境,有利于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行政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有利于凝心聚气,攻坚克难,为本校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利于促进体育院校的健康科学发展。
4结论
体育院校是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人才和运动人才、传播体育科学文化知识的摇篮,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关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在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下,体育院校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适应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促进体育院校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北京:1986928
〔2〕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北京:19961010
〔3〕中共中央关于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中委[1997]53号)〔C〕北京:1997421
〔4〕〔5〕《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1:1-68
〔6〕李江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9:13(3):135—137
〔7〕廖济忠对提升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41-43
〔8〕朱宏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3:23-25
〔9〕刘洪冉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27):55
(责任编辑:李宏斌)
【关键词】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工作;重要性
体育院校是培养体育教育人才、传播体育科学文化知识的摇篮,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地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人才的素质培养,因此,各体育院校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党中央相关文件精神,认清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形势,明确在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明确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体育院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精神文明的主要作用是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及政治保障,法律保障和智力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1986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
1996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主要是“根椐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物质文明是基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但是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根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要“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加强协调,中央成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建立相应的机构。”〔2〕
1997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是党中央指导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议事机构,主要职责是:督促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有关问题,总结推广交流先进经验〔3〕。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区、市)也相继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指导本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机构。各高等学校也结合自身情况,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或明确相关部门具体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落实。
可以看出,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有经验有教训。随着1997年全国上下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办公室的设立,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可喜的成绩。体育院校作为培养高级体育人才的场所,加强和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具体体现。
2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2.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是体育院校一项重要工作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年)提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使青年学生明白: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相结合,才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要通过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基本国情教育等的开展,让广大体育院校的学生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念;乐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和活力。 2.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体育院校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4〕德育是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是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
2.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加强体育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学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是思想道德的教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通过加强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倡导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开展“道德讲堂”、模范评选、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文明礼仪、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建设一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教育思想正确、道德情操高尚、学识知识渊博的教师队伍,从而为培育“四有”新人打下良好的师资基础。
2.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5〕有德无才难干成事,有才无德则会危害社会,故德才兼备是当前社会对优秀人才的一致要求。通过加强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情操,杜绝不良习俗,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服务。
2.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体育院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不良思想侵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行为成为社会公害。在这种条件下,在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弘扬正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不良思想侵蚀,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
2.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弘扬体育精神,充分发挥竞体成绩的鼓舞作用
体育院校是传授知识、研究相关科学、训练高水平运动人才、培养社会体育活动高素质组织人员的高等学府,其师生经常参加国内外的各种比赛,往往成为特定环境中精神文明的窗口。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师生文明素质,有利于弘扬竞技体育的拼搏、超越、团结精神,增强凝聚力,鼓舞人民群众更加齐心协力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体育院校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社会构成和经济利益多元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冲击,高校不再是一片净土。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工作敷衍了事,甚至一味追求享乐,心浮气躁;部分学生学习意识不强,缺乏志向和动力,整天浑浑噩噩,经常旷课,沉溺于网络游戏,存在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新手段、新技术不断涌现,对老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挑战;故在当前条件下,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式方法非常必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3.1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确保体育院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创新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有利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师生,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3.2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体育院校适应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当今社会已成为信息社会。博客、微博、论坛、QQ等新的媒体和传播方式层出不穷,面对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原有的工作方法显然难以适应;必须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和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参与到新媒体、新途径的传播方式之中,占领舆论阵地的制高点,把握宣传舆论的主动权,传播正能量,打造新品牌。
3.3创新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促进体育院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不断创新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及时引导和把握师生思想动态,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氛围和环境,有利于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行政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有利于凝心聚气,攻坚克难,为本校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利于促进体育院校的健康科学发展。
4结论
体育院校是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人才和运动人才、传播体育科学文化知识的摇篮,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关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在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下,体育院校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适应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促进体育院校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北京:1986928
〔2〕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北京:19961010
〔3〕中共中央关于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中委[1997]53号)〔C〕北京:1997421
〔4〕〔5〕《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1:1-68
〔6〕李江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9:13(3):135—137
〔7〕廖济忠对提升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41-43
〔8〕朱宏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3:23-25
〔9〕刘洪冉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27):55
(责任编辑:李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