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发现星星的孩子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tao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童可能真“孤独”
  孤独症宝宝往往比其他孩子“难看护”,除了爱好独处,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些被惊为“神童”的宝宝,两三岁就认得一千多字,也可能是孤独症的表现。
  照料困难一部分婴儿睡眠少,好尖叫,只有在童车里推着走、抛着玩、听音乐或其他节奏感强的声音,才会安静下来。他们倔强,妈妈抱着时不与她身体贴近;洗澡和穿衣时挣扎和反抗。另一部分却特别安静,整天躺着不声不响,不注意灯光和周围的动静,甚至对父母来去也无所谓。他们常在童车里摇晃或撞头,并对发光的东西和童车的轮子有浓厚兴趣,而对一般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却无动于衷。在7~8个月时尚分不清亲人,谁抱他们都一样。他们常回避眼睛的对视,忽视周围人包括父母的存在。他们不需要父母的亲爱,与人感情疏远。他们不愿与小朋友在一起,宁可独自一人自得其乐。
  发育进度和次序异常指在某一年龄阶段,正常儿童达到的他们未达到;或者相反,过早出现一些与正常儿童迥异的情况。例如,孤独症儿童出生4个月时已能集中注意力看大幅画;7个月时看到父母能叫“爸、妈”;两岁半上幼儿园,对认字特别感兴趣,很快就认得一千多字。但另一方面,他们站立和走路不稳定,发育也较一般儿童延迟。这种发育进度和次序紊乱,是早期识别孤独症的重要指标。
  孤独症的警示指标
  新近的研究指出,对于六个月以下婴儿,发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对于六个月以上的婴幼儿,以下特征可以作为早期发现的警示指标。
  1.6个月后不能被逗乐(大声笑),眼睛很少注视人。
  2.10个月左右对他人叫自己名字没反应,听力正常。
  3.12个月对于言语指令没有反应,没有咿呀学语,没有动作手势语言,不能进行目光跟随;对于动作模仿不感兴趣。
  4.16个月不说任何词汇,对语言反应少,不理睬别人说话。
  5.18个月不能用手指指物或用眼睛追随他人手指指向,没有显示参照与给与行为。
  6.24个月没有自发的双词短语。
  7.不正常的良好表现。有些孩子表现得很被动、安静,以至于你似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8.不寻求社会性注意。小孩子如果感到被忽视会很着急,会寻求周围人的注意。如果孩子根本就不在乎周围人的注意,就要提高警惕。
  9.没有咿呀学语。孩子在学会说话前会有咿呀学语的阶段,大多数正常的孩子在咿咿呀呀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与周围的人互动,没有人在场的时候语言就会少。而孤独症的孩子可能缺乏这种咿呀学语,也与有没有人在旁边无关。
  10.对语言的反应异常。正常的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在六七个月的时候,他就对叫他的名字很敏感了,会去注意叫他的声音从哪里来,是谁在叫他。但是很多孤独症的孩子到了两三岁时,对别人叫他名字仍没反应。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孩子听力有问题,有的家长说,虽然叫他十几遍他都不听,但是广告声音一起,他马上从另外一个房间跑过来。
  11.特殊兴趣。孤独症的孩子可能在很早期就发展出一些特殊的兴趣,比如说妈妈第一次喂奶的时候用左胳膊抱他,他就要始终贴着左胳膊,如果妈妈累了换一个胳膊,他就开始哭闹;孩子六个月会坐了,他每次都要坐一个特定的方垫,如果换一块,他就会非常抗拒。
  12.对父母的依恋。正常的对父母的依恋关系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但孤独症孩子不能建立起这种关系。也有两种极端的孩子:一种是完全没有依恋,父母在或不在都一样,任何人都可以把他抱走;另外一种是过度依恋,妈妈一离开就任何事情都不能做。
  13.对常规照顾不喜欢。我们平常照顾孩子都有一些程序,给他铺一个围巾、送上奶嘴之类的,多数孩子都会欣然接受。孤独症的孩子会很抗拒我们对他的这些行为。
  14.对环境过于敏感。孩子对周围环境当中一些声、光、电的刺激有过分敏感的表现,如有的小孩一听到冰箱的嗡嗡声,捂着耳朵尖叫,以至于家里不敢买冰箱。
  15.奇异的身体运动。孤独症孩子在一两岁或者三岁时就有一些奇特的行为,如不断地晃头、转圈、全身的蹦跳、在眼前玩手等。
  宝宝头围过度发育或提示孤独症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孤独症儿童出生时的脑体积与普通儿童无显著差异;幼年阶段,患儿脑体积增长速度高于正常儿童;之后其脑体积增长速度又迅速下降,最后大小达到或接近正常标准。
  头围是反映脑体积大小的有效指标之一。孤独症患者在生命早期脑的过度生长现象提示,可将其作为孤独症早期的危险信号。有学者认为,如将头围与行为指标(早期的行为征兆)相结合,能进一步增强头围潜在的预测力,为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带来新的前景。
其他文献
《黄帝内经》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是养生界的至理名言,被后世奉为圭箴。而养阴莫过于补肾阴,因而“冬补三九”成为惯例。但若是把秋冬养阴固执在冬补三九上,就不免有些失之偏颇了。  朱震亨,中医金元四大家(其他三位是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之一。因出生处临近丹溪(今浙江义乌市赤岸镇),被尊称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一贴见效,不必复诊,时人誉之“朱一贴”。更令人佩服的是,他
目前对自闭症几乎没有特效药物,那么,能不能预防呢?  虽然目前对自闭症的病因仍不清楚,但我们已经知道,自闭症与神经系统损害、脑的特定部位功能低下、多巴胺系统缺陷、病毒感染和免疫缺陷,以及生物学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胎儿宫内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等都有关系。尤其是外部环境因素(感染、宫内或围产期损伤等)作用于具有自闭症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更易引起发病。所以,预防幼儿自闭症,得从围产期甚至准备结婚时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