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探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双语课程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的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阐释了课程建设过程中开发双语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信息化新形态双语教材和搭建双语学习平台的实践做法和创新。
[关 键 词] 信息化;双语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102-02
一、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传统教学资源无法满足金融国际化、教育国际化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多样性教学
之前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课程由于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教学资源比较短缺,而现有的国内涉及货币金融学的教学资源多是中文资源,涉及的也多是中国案例,教学资源的建设也缺乏系统性、逻辑性、丰富性和层次性,案例不具备国际化和宽视野,在数量、层次和范围上都欠广泛,存在着资源供给侧短缺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课程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
2.传统教材无法满足金融国际化、教育国际化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金融国际化、教育国际化和教育信息化对学生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都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宽视野、国际化,还要求应用性和层次性。如果将国外教材直接用于国内教学则存在着内容及难易程度与高职学生学习基础不匹配的问题,因此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引入的国外教学资源进行本土化开发,同时添加信息化元素,对教学重难点采取AR展示,开发适用于高职教学的货币金融学双语信息化教材显得尤为迫切。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双语课程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教材水土不服的问题。
3.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精准教育、个性化学习和国际化办学的要求
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的困难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既有学习专业知识的困难又有语言理解的困难。因此,如何精准定位学生的薄弱环节,开展个性化学习,同时在保质保量实现教学过程对接国际化办学要求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解决的是教学的精准化和个性化的问题。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开发了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双语课程对应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学资源上传到学习平台上,解决了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课程双语教学资源供给的范围小、视野窄和效率低的问题。我们将资源做成二维码也体现在了教材上,将教学中出现的重难点信息化和可视化,增加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印象和理解。每章的资源都是中英文配套,國内外兼具,内容丰富、层次鲜明,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提升了金融素养。
2.开发信息化新形态双语教材“Fundamentals of Modern Fin-ance(双语)(AR版)”,解决了金融国际化、教育国际化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双语教学需求中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课程教学过程中符合目前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教材匮乏问题。
开发信息化新形态双语教材“Fundamental of modern Finance(双语)(AR版)”,在教材上体现出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资源库运用、信息化渠道来源等。在教材上附二维码,扫一扫看知识点对应的微课、视频和案例。编写过程中突出以下特色:(1)教材重难点部分添加视频二维码,通过扫码可以观看知识点微课、课外拓展知识和课后案例分析,教材借助信息化手段帮助重难点可视化和直观化;(2)从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水平、认知特点和认知爱好,理论结合实际,突出实用性;(3)全书中英文对照,内容中西融合,立足中国,展望国际的教育需求,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类型高职院校的教学需要,突出专业性;(4)教材内容语言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漫画、图形、表格丰富,让其具有很强的可阅读性、趣味性和新颖性,突出普适性;(5)每章开头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关键词、引导案例,结尾设习题和实训,突出教材对学生能力培养层层递进的层次性。
3.搭建了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双语课程网络资源库学习平台,在“三全两高一大”教育信息化2.0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学资源库搭建、网络资源应用和校外实践实施把信息化教学应用普及到每一个课程任课老师、每一个课程授课学生,协助推动数字化校园,努力成为学校“互联网+平台”中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解决了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课程原有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局限和教学平台有限的问题。
在网络资源库学习平台上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
“差异化教学”:充分利用前述平台课前在教学平台发布教学任务,然后学生可以提早知道教学任务,并通过课前自测让老师及时掌握学情,根据学生情况实行差异化教学。让学优组先行先练,提高组巩固练习后再实践练习。 “个性化学习”:通过教学资源平台、网络资源和校外资源构建一个学习库。实现学习内容、学习模式、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多样性。因此,师生可以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学生在课堂授课的基础上还可以自测,可以网络学习,可以网络沟通。
“精细化管理”:实现了课前预习、课中实践、课后练习的全信息化精细管理。预习在平台上完成,课中运用跟读软件、游戏设置等软件反复训练教学重点,课后利用教学平台监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达到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智能化服务”:通过学习平台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表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智能分类,根据学习情况推送相关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智能匹配相应的行业导师来进行答疑解问。
根据平台原始数据,对学生成绩提升作一个信息化分析和数据的挖掘,分析信息化教学中对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贡献最大的模块,来为后续工作做借鉴。
二、成果的创新之处
(一)创新双语资源建设理念
确立了“国际化、丰富性和层次性”的资源建设理念和“融合、开放和共享”的资源使用理念,结合学生、老师、行业专家使用需求和使用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认知需求,我们打破了资源的中西隔阂和时空隔阂,做到了资源的中西兼具、内容丰富和层次分明。
(二)创新资源应用机制
首先,在资源的运用上,实现了资源库学习平台的搭建和维护,融合了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连接了线下教学和线上资源,打破了教学和学习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实时实地的自助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模式制定,增加了学生资源的使用途径,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提升了金融素养。
其次,实现了教材中教学重难点的可视化,对双语教学中涉及重难点的资源进行二维码制作放置在教材对应知识点附近,可以方便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时,把重难点内容信息化和可视化,加深学生的印象,加强学生的理解。在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攻坚克难、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做出探索和创新。
(三)创新双语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平台搭建实现课前学情分析,课中平台运用,课后平台练习,实现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
三、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双语教学学习者受益
截止到2019年10月,已经有接近两百名国金金融(中澳合作)专业的学生使用了新版教材“Fundamentals of Modern Finance(双语)(AR版)”,最新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学生反馈通过教学资源的使用、学习平台的辅助和新形态教材的运用,他们在学习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课程过程中拥有了更多的资源、路径和目标,同时教师通过学习平台的精准定位,完成学情分析,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可以指定个性化学习计划,这帮助学习者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宽度和广度,拓宽了学习者的国际化视野,提高了学习者的金融素养,也为学习者未来深入学习财经类课程和在金融行业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双语教学教师受益
团队成员在《高等職业教育》《职教论坛》等期刊上发表相关职业教育类学术论文数十篇。所编教材“Fundamentals of Modern Finance(双语)”入选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第二批新形态教材。教师总结在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课程建设中的丰富经验成功申请省部级教育改革课题一项,厅级教育、课堂和课程类改革课题数项,多人成为双语教学领域和金融教育领域的专家,指导相关院校相关课程建设和行业相关课程的建设。
(三)双语教学专业受益
所建成果在国际金融(中澳合作)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国际金融专业建设和浙江省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金融专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伟.广东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现状调查:基于八维蛛网模型法[J].高教探索,2016(5):50-55.
[2]莫玉婉.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实践及改革趋势:基于国家百所高职示范校的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16):24-28.
编辑 张 慧
[关 键 词] 信息化;双语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102-02
一、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传统教学资源无法满足金融国际化、教育国际化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多样性教学
之前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课程由于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教学资源比较短缺,而现有的国内涉及货币金融学的教学资源多是中文资源,涉及的也多是中国案例,教学资源的建设也缺乏系统性、逻辑性、丰富性和层次性,案例不具备国际化和宽视野,在数量、层次和范围上都欠广泛,存在着资源供给侧短缺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课程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
2.传统教材无法满足金融国际化、教育国际化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金融国际化、教育国际化和教育信息化对学生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都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宽视野、国际化,还要求应用性和层次性。如果将国外教材直接用于国内教学则存在着内容及难易程度与高职学生学习基础不匹配的问题,因此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引入的国外教学资源进行本土化开发,同时添加信息化元素,对教学重难点采取AR展示,开发适用于高职教学的货币金融学双语信息化教材显得尤为迫切。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双语课程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教材水土不服的问题。
3.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精准教育、个性化学习和国际化办学的要求
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的困难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既有学习专业知识的困难又有语言理解的困难。因此,如何精准定位学生的薄弱环节,开展个性化学习,同时在保质保量实现教学过程对接国际化办学要求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解决的是教学的精准化和个性化的问题。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开发了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双语课程对应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学资源上传到学习平台上,解决了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课程双语教学资源供给的范围小、视野窄和效率低的问题。我们将资源做成二维码也体现在了教材上,将教学中出现的重难点信息化和可视化,增加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印象和理解。每章的资源都是中英文配套,國内外兼具,内容丰富、层次鲜明,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提升了金融素养。
2.开发信息化新形态双语教材“Fundamentals of Modern Fin-ance(双语)(AR版)”,解决了金融国际化、教育国际化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双语教学需求中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课程教学过程中符合目前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教材匮乏问题。
开发信息化新形态双语教材“Fundamental of modern Finance(双语)(AR版)”,在教材上体现出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资源库运用、信息化渠道来源等。在教材上附二维码,扫一扫看知识点对应的微课、视频和案例。编写过程中突出以下特色:(1)教材重难点部分添加视频二维码,通过扫码可以观看知识点微课、课外拓展知识和课后案例分析,教材借助信息化手段帮助重难点可视化和直观化;(2)从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水平、认知特点和认知爱好,理论结合实际,突出实用性;(3)全书中英文对照,内容中西融合,立足中国,展望国际的教育需求,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类型高职院校的教学需要,突出专业性;(4)教材内容语言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漫画、图形、表格丰富,让其具有很强的可阅读性、趣味性和新颖性,突出普适性;(5)每章开头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关键词、引导案例,结尾设习题和实训,突出教材对学生能力培养层层递进的层次性。
3.搭建了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双语课程网络资源库学习平台,在“三全两高一大”教育信息化2.0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学资源库搭建、网络资源应用和校外实践实施把信息化教学应用普及到每一个课程任课老师、每一个课程授课学生,协助推动数字化校园,努力成为学校“互联网+平台”中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解决了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课程原有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局限和教学平台有限的问题。
在网络资源库学习平台上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
“差异化教学”:充分利用前述平台课前在教学平台发布教学任务,然后学生可以提早知道教学任务,并通过课前自测让老师及时掌握学情,根据学生情况实行差异化教学。让学优组先行先练,提高组巩固练习后再实践练习。 “个性化学习”:通过教学资源平台、网络资源和校外资源构建一个学习库。实现学习内容、学习模式、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多样性。因此,师生可以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学生在课堂授课的基础上还可以自测,可以网络学习,可以网络沟通。
“精细化管理”:实现了课前预习、课中实践、课后练习的全信息化精细管理。预习在平台上完成,课中运用跟读软件、游戏设置等软件反复训练教学重点,课后利用教学平台监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达到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智能化服务”:通过学习平台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表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智能分类,根据学习情况推送相关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智能匹配相应的行业导师来进行答疑解问。
根据平台原始数据,对学生成绩提升作一个信息化分析和数据的挖掘,分析信息化教学中对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贡献最大的模块,来为后续工作做借鉴。
二、成果的创新之处
(一)创新双语资源建设理念
确立了“国际化、丰富性和层次性”的资源建设理念和“融合、开放和共享”的资源使用理念,结合学生、老师、行业专家使用需求和使用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认知需求,我们打破了资源的中西隔阂和时空隔阂,做到了资源的中西兼具、内容丰富和层次分明。
(二)创新资源应用机制
首先,在资源的运用上,实现了资源库学习平台的搭建和维护,融合了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连接了线下教学和线上资源,打破了教学和学习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实时实地的自助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模式制定,增加了学生资源的使用途径,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提升了金融素养。
其次,实现了教材中教学重难点的可视化,对双语教学中涉及重难点的资源进行二维码制作放置在教材对应知识点附近,可以方便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时,把重难点内容信息化和可视化,加深学生的印象,加强学生的理解。在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攻坚克难、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做出探索和创新。
(三)创新双语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平台搭建实现课前学情分析,课中平台运用,课后平台练习,实现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
三、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双语教学学习者受益
截止到2019年10月,已经有接近两百名国金金融(中澳合作)专业的学生使用了新版教材“Fundamentals of Modern Finance(双语)(AR版)”,最新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学生反馈通过教学资源的使用、学习平台的辅助和新形态教材的运用,他们在学习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课程过程中拥有了更多的资源、路径和目标,同时教师通过学习平台的精准定位,完成学情分析,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可以指定个性化学习计划,这帮助学习者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宽度和广度,拓宽了学习者的国际化视野,提高了学习者的金融素养,也为学习者未来深入学习财经类课程和在金融行业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双语教学教师受益
团队成员在《高等職业教育》《职教论坛》等期刊上发表相关职业教育类学术论文数十篇。所编教材“Fundamentals of Modern Finance(双语)”入选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第二批新形态教材。教师总结在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课程建设中的丰富经验成功申请省部级教育改革课题一项,厅级教育、课堂和课程类改革课题数项,多人成为双语教学领域和金融教育领域的专家,指导相关院校相关课程建设和行业相关课程的建设。
(三)双语教学专业受益
所建成果在国际金融(中澳合作)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国际金融专业建设和浙江省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金融专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伟.广东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现状调查:基于八维蛛网模型法[J].高教探索,2016(5):50-55.
[2]莫玉婉.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实践及改革趋势:基于国家百所高职示范校的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16):24-28.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