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的“加减法”不是“砍木头种树”,而是一场“高复杂性多科综合治疗”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创造性开展工作,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供给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而此前的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
供给侧改革,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浴火重生”的重要动力源。要同步做好供给侧改革“加减法”,实质上道出了推进这项改革的关键任务和重点所在。如何做好这一对中国经济发展无比重要的“加减法”呢?
首先要搞清楚“减什么、加什么”。当前,需要给中国经济做减法的是不同程度存在的“低端和无效供给”,具体就要落实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上,“做减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降成本、补短板”。需要“做加法”的是要为市场和社会提供“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并以此带动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增加”,最终使这些新增加的供给,能够满足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并仍在持续提高要求的中国社会消费者的需求。只有完成好五大根本任务,才能使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今天的中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改革的“加减法”不是“砍木头种树”,而是一场真正的“高复杂性多科综合治疗”。
因此,做好“加减法”的第一要务在于精准得当。做“减法”不能“一刀切”,做“加法”不能“一拥而上”,关键都在于“准”和“度”。“减”低端、无效供给,要准确把握症结所在、精确实施行业、产品和标准识别,从而“减得准、不误伤”;“加”有效、中高端供给,要按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针对传统产业转型和新产业发展“双引擎”的不同特性,精准定位施策目标,差异化推进引导举措,从而全面带动“双引擎”的积极性。无论做“加法”还是“减法”,都要有綿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
其次,做好“加减法”要注意协同配合,绝不是“减法”做完、再做“加法”,而是一“减”一“加”的共同作业。许多“减法”和“加法”的具体举措,要相互配套,一“减”一“加”之间还能产生“对冲”效应,使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其对经济社会的冲击性副作用。协同推进“加减法”,要有系统设计,强化过程控制,实现“减法”与“加法”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
再次,做好“加减法”还要着力标本兼治。供给侧改革是一场结构性改革,一些“病症”在企业、行业、产业,“病根”却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政策、机制、体制上。要真正实现供给侧改革的一“减”一“加”,必须着力对供给侧问题的“标本兼治”:“减法”就是要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向纵深发展,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修改和废止有碍发展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法”就是要大力增加社会急需、符合时代潮流、创新型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如证照分离改革、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创新、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互联网 政务服务”等。总之,要通过对体制、机制的结构性改革提高我国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从而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创造性开展工作,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供给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而此前的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
供给侧改革,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浴火重生”的重要动力源。要同步做好供给侧改革“加减法”,实质上道出了推进这项改革的关键任务和重点所在。如何做好这一对中国经济发展无比重要的“加减法”呢?
首先要搞清楚“减什么、加什么”。当前,需要给中国经济做减法的是不同程度存在的“低端和无效供给”,具体就要落实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上,“做减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降成本、补短板”。需要“做加法”的是要为市场和社会提供“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并以此带动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增加”,最终使这些新增加的供给,能够满足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并仍在持续提高要求的中国社会消费者的需求。只有完成好五大根本任务,才能使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今天的中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改革的“加减法”不是“砍木头种树”,而是一场真正的“高复杂性多科综合治疗”。
因此,做好“加减法”的第一要务在于精准得当。做“减法”不能“一刀切”,做“加法”不能“一拥而上”,关键都在于“准”和“度”。“减”低端、无效供给,要准确把握症结所在、精确实施行业、产品和标准识别,从而“减得准、不误伤”;“加”有效、中高端供给,要按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针对传统产业转型和新产业发展“双引擎”的不同特性,精准定位施策目标,差异化推进引导举措,从而全面带动“双引擎”的积极性。无论做“加法”还是“减法”,都要有綿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
其次,做好“加减法”要注意协同配合,绝不是“减法”做完、再做“加法”,而是一“减”一“加”的共同作业。许多“减法”和“加法”的具体举措,要相互配套,一“减”一“加”之间还能产生“对冲”效应,使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其对经济社会的冲击性副作用。协同推进“加减法”,要有系统设计,强化过程控制,实现“减法”与“加法”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
再次,做好“加减法”还要着力标本兼治。供给侧改革是一场结构性改革,一些“病症”在企业、行业、产业,“病根”却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政策、机制、体制上。要真正实现供给侧改革的一“减”一“加”,必须着力对供给侧问题的“标本兼治”:“减法”就是要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向纵深发展,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修改和废止有碍发展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法”就是要大力增加社会急需、符合时代潮流、创新型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如证照分离改革、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创新、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互联网 政务服务”等。总之,要通过对体制、机制的结构性改革提高我国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从而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