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品质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因为写作是主体一种由内向外的倾吐、创造,是个体生命以大千世界为观照对象,经心灵的体验感悟从而得以发现并独创的“精神”产品的制作。现行的《课标》中提倡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即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气,但仍普遍存在着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关注人性本真,切切实实树立起“学生是作文的主体”这一意识,建立开放型、发展式的教学模式,让作文成为体现学生个性差异、创新意识的独立操作。
一、小学生作文材料来自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师生双方都把作文当作是两节课的事,不仅是记叙文,就连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文,也只是在作文本上装模作样地操练,使学生难以得到成功的愉悦,难以感受到写作的实际作用。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
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我们要让学生去感受和认识自然事物,更应开辟各种渠道,让学生运用学会的作文本领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尝试模拟和实际运用。如在节日给自己的亲人写信;给老师提教学新建议、新设想;批评社会上乱用错别字的现象;还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编写各种各样的手抄报,甚至编写出版自己的作文集等。一句话,就是给学生创作的自由,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应用的方式。
二、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其间的乐趣,有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三、指导学生推敲语言、文字,在批改中更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目前的作文讲评名目繁多,方法各异。但是,如何改革作文讲评课的教学结构,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却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批改是作文训练过程中师生合作对作文进行细微加工的阶段。“批”是指对一篇作文的优缺点和错误所做的分析、指点和评定,“改”是针对一篇作文进行一些删换补调。“批”是“改”的前提,“改”是“批”的目的。可是传统的批改方式只是教师批教师改,以至于批改成了作文训练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 叶圣陶先生指出:“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的地步,自己能够批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又说:“我们应当有个共同的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内的事。”叶老的这些论述,十分明确地指出了批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训练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主要是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首先,教师要典型示范,教修改符号,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符号的意义。然后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抄写在黑板上。启发学生开始思考,按照写作要求批改,找出优缺点,再由教师结合学生的意见,在黑板上写出批语,标上批改符号。最后,让学生根据批语和批改符号,在印发的文章上进行修改练习。学生掌握了修改方法,具备了一定的修改能力之后,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经常性的交替训练。
1、自读作文,自批自改
课堂作文,学生文思如泉、一气呵成。学生写作文时,往往抽不出时间对每句话、每段话来细细思考,认真斟酌,更别说纠正错的字和词及标点符号了。这时可以让同学细读作文,发现不足是必要的。这里的“不足”主要是指字词的搭配、标点的应用和语句的通顺,也就是作文应达到的最低要求。
我要求学生大声地读作文,做到“一字不落,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修改。同学们逐字逐句读,当读到不通顺的地方,会回读几遍,脸上写满思索。当想到修改的方法时,立刻圈圈画画。第一次自读作文过后,字、词及标点方面的不足之处,学生都已基本改正过来了。这样就可以进入了第二次修改了。
2、互批互改。让学生前后或左右结伴,互换作文,互相批改。也可以听取同伴提出的修改意见,自己进行修改。
3、集体批改。由教师选定一篇精彩文章发给学生,先让个人尝试修改,再在班上交流。集体讨论,教师进行指导,共同修改。
4、共同讲评。教师与学生一起对作文当中的优缺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议论,弄清楚此次作文哪些地方好,哪些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学生提出的一些不同看法,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讨论统一认识后进行自己修改。
激励贯穿在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是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对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教师也应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用朦胧、平等到商量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虽然文章缺点很多,但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挖掘其“闪光点”,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有不少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去写,就会有进步,这样来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喜乐,并提高写作的积极性。
一、小学生作文材料来自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师生双方都把作文当作是两节课的事,不仅是记叙文,就连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文,也只是在作文本上装模作样地操练,使学生难以得到成功的愉悦,难以感受到写作的实际作用。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
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我们要让学生去感受和认识自然事物,更应开辟各种渠道,让学生运用学会的作文本领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尝试模拟和实际运用。如在节日给自己的亲人写信;给老师提教学新建议、新设想;批评社会上乱用错别字的现象;还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编写各种各样的手抄报,甚至编写出版自己的作文集等。一句话,就是给学生创作的自由,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应用的方式。
二、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其间的乐趣,有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三、指导学生推敲语言、文字,在批改中更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目前的作文讲评名目繁多,方法各异。但是,如何改革作文讲评课的教学结构,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却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批改是作文训练过程中师生合作对作文进行细微加工的阶段。“批”是指对一篇作文的优缺点和错误所做的分析、指点和评定,“改”是针对一篇作文进行一些删换补调。“批”是“改”的前提,“改”是“批”的目的。可是传统的批改方式只是教师批教师改,以至于批改成了作文训练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 叶圣陶先生指出:“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的地步,自己能够批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又说:“我们应当有个共同的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内的事。”叶老的这些论述,十分明确地指出了批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训练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主要是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首先,教师要典型示范,教修改符号,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符号的意义。然后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抄写在黑板上。启发学生开始思考,按照写作要求批改,找出优缺点,再由教师结合学生的意见,在黑板上写出批语,标上批改符号。最后,让学生根据批语和批改符号,在印发的文章上进行修改练习。学生掌握了修改方法,具备了一定的修改能力之后,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经常性的交替训练。
1、自读作文,自批自改
课堂作文,学生文思如泉、一气呵成。学生写作文时,往往抽不出时间对每句话、每段话来细细思考,认真斟酌,更别说纠正错的字和词及标点符号了。这时可以让同学细读作文,发现不足是必要的。这里的“不足”主要是指字词的搭配、标点的应用和语句的通顺,也就是作文应达到的最低要求。
我要求学生大声地读作文,做到“一字不落,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修改。同学们逐字逐句读,当读到不通顺的地方,会回读几遍,脸上写满思索。当想到修改的方法时,立刻圈圈画画。第一次自读作文过后,字、词及标点方面的不足之处,学生都已基本改正过来了。这样就可以进入了第二次修改了。
2、互批互改。让学生前后或左右结伴,互换作文,互相批改。也可以听取同伴提出的修改意见,自己进行修改。
3、集体批改。由教师选定一篇精彩文章发给学生,先让个人尝试修改,再在班上交流。集体讨论,教师进行指导,共同修改。
4、共同讲评。教师与学生一起对作文当中的优缺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议论,弄清楚此次作文哪些地方好,哪些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学生提出的一些不同看法,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讨论统一认识后进行自己修改。
激励贯穿在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是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对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教师也应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用朦胧、平等到商量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虽然文章缺点很多,但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挖掘其“闪光点”,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有不少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去写,就会有进步,这样来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喜乐,并提高写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