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应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应用。它是一种教学探索,也是一种创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想道德修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也可以被称之为心智图,它是表达散发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图形思维工具,它既简单又高效。思维导图的主要形式是图文结合,人们把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和相关的层级图给表现出来。思维导图主要是运用人的左脑的技能,比如说记忆力、阅读能力、逻辑思维等相关规律,在科学、想象力等之间的发展来开启人的无限潜能。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比较差,因为在这一时期,他们还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文字教学,认识的汉字有限。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普遍是根据字体的结构从生字的偏旁入手,让学生对生字逐渐掌握。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生字有形象的了解,让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巩固与记忆。比如学习生字“泪”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左右偏旁进行拆解,告知学生左边与水有关,而右边与眼睛有关,从眼睛里面流出水,并告知学生只有在人们伤心的时候水才会从眼睛里跑出来。如此,让学生对生字有一个形象的理解,更加容易记住。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新课文的预习阶段的应用
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预习工作。先给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单元导读,让学生了解到本单元所学习的主要文章以及文章的类型。而在单片课文预习的时候,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文章的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并设置提示以及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導图中的内容,提高预习的质量。
(二)在知识点的梳理巩固阶段
学习完新知识之后,需要进行巩固,而巩固的关键就是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针对这一阶段,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语文能力。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要不断完善导图的内容和形式,融入一些色彩或者卡通人物,提高知识归纳总结的趣味性,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在教学环节引入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阅读技巧,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或者关键的人物,将其罗列出来,迅速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思维导图可以迅速将文章中的信息收集起来,让学生的阅读思路更加清晰,利于学生深度挖掘文章的思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四)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往往对作文有畏惧心理,在写作文时常常认为自己无话可说,无字可写。主要原因还是学生的思维并未完全打开,缺乏想象能力与组织能力,并且以往教师在讲解作文时,经常通过讲解作文案例的方式培养学生写作意识,这种教学方法显然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并且学生一味地参考其他写作方式也会渐渐丧失自己的创新意识。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引导的方式教导学生进行写作,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思绪。比如要求学生通过写作来描写景色,教师就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其中,让学生针对某一个季节特点,找出关键词。如将春天作为关键词,学生就可以联想到桃花、柳芽、雨等有代表意义的事物,学生通过自己的联想与组织,形成系统的思维,这样写作思路就明确了。有了思路,就只需要补充内容了。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发散性的特点,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绘制出来,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又能品尝到语文写作的魅力。
(五)在语文学习的复习阶段的应用
而在复习阶段中,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复习,或者复习效率比较低,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缺乏系统性,不能将知识有效地串联起来。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所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并且,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分阶段的复习,巩固复习重点内容。
教学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将知识内容固化在学生的思维中,而是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指导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而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教师更应该树立这样的教学思维,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
结束语
综上述,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树状结构并采取标号的方式展现思维的过程,因为人的思维具有发散性,如果将这种发散性的思维变得具象化,就可以形成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手段可以将教材上的知识迁移出来,让文字拥有色彩,让知识更加生动形象,给学生一种近在眼前的“立体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的价值,指导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文,从整体的角度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科学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索。教师要认识到时代发展的变化,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创新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豆文霞.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21.(05):83-84.
[2]翁海刚.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1):53-54.
[3]周继忠.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0.(51):55.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汽轮小学校 于志仁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也可以被称之为心智图,它是表达散发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图形思维工具,它既简单又高效。思维导图的主要形式是图文结合,人们把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和相关的层级图给表现出来。思维导图主要是运用人的左脑的技能,比如说记忆力、阅读能力、逻辑思维等相关规律,在科学、想象力等之间的发展来开启人的无限潜能。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比较差,因为在这一时期,他们还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文字教学,认识的汉字有限。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普遍是根据字体的结构从生字的偏旁入手,让学生对生字逐渐掌握。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生字有形象的了解,让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巩固与记忆。比如学习生字“泪”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左右偏旁进行拆解,告知学生左边与水有关,而右边与眼睛有关,从眼睛里面流出水,并告知学生只有在人们伤心的时候水才会从眼睛里跑出来。如此,让学生对生字有一个形象的理解,更加容易记住。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新课文的预习阶段的应用
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预习工作。先给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单元导读,让学生了解到本单元所学习的主要文章以及文章的类型。而在单片课文预习的时候,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文章的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并设置提示以及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導图中的内容,提高预习的质量。
(二)在知识点的梳理巩固阶段
学习完新知识之后,需要进行巩固,而巩固的关键就是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针对这一阶段,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语文能力。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要不断完善导图的内容和形式,融入一些色彩或者卡通人物,提高知识归纳总结的趣味性,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在教学环节引入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阅读技巧,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或者关键的人物,将其罗列出来,迅速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思维导图可以迅速将文章中的信息收集起来,让学生的阅读思路更加清晰,利于学生深度挖掘文章的思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四)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往往对作文有畏惧心理,在写作文时常常认为自己无话可说,无字可写。主要原因还是学生的思维并未完全打开,缺乏想象能力与组织能力,并且以往教师在讲解作文时,经常通过讲解作文案例的方式培养学生写作意识,这种教学方法显然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并且学生一味地参考其他写作方式也会渐渐丧失自己的创新意识。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引导的方式教导学生进行写作,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思绪。比如要求学生通过写作来描写景色,教师就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其中,让学生针对某一个季节特点,找出关键词。如将春天作为关键词,学生就可以联想到桃花、柳芽、雨等有代表意义的事物,学生通过自己的联想与组织,形成系统的思维,这样写作思路就明确了。有了思路,就只需要补充内容了。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发散性的特点,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绘制出来,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又能品尝到语文写作的魅力。
(五)在语文学习的复习阶段的应用
而在复习阶段中,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复习,或者复习效率比较低,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缺乏系统性,不能将知识有效地串联起来。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所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并且,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分阶段的复习,巩固复习重点内容。
教学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将知识内容固化在学生的思维中,而是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指导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而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教师更应该树立这样的教学思维,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
结束语
综上述,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树状结构并采取标号的方式展现思维的过程,因为人的思维具有发散性,如果将这种发散性的思维变得具象化,就可以形成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手段可以将教材上的知识迁移出来,让文字拥有色彩,让知识更加生动形象,给学生一种近在眼前的“立体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的价值,指导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文,从整体的角度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科学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索。教师要认识到时代发展的变化,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创新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豆文霞.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21.(05):83-84.
[2]翁海刚.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1):53-54.
[3]周继忠.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0.(51):55.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汽轮小学校 于志仁